抗戰時期攝影理論建設是在一個艱苦的戰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不僅在國內,甚至在國際視野下,我國抗戰時期的攝影理論建設及其創作都具有很高的攝影水平和不一樣的攝影視角,對以后的攝影藝術創作和現代攝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攝影是一門視覺藝術,攝影者將三維空間的美景通過相機轉化為二維平面的美麗圖畫呈現給人們,因而要求攝影者熟知點、線、面、光、影立體與平面的關系、作用,追求拍出視覺效果甚佳的圖片,讓觀賞者間接而又直觀地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誘人魅力和世界萬象。抗戰時期的攝影理論建設是在人與環境的較量中,是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中和社會人文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攝影理論的建設是人的作用和實踐的產物,是人與文化相互聯系和作用的結果。
在抗戰時期的攝影理論建設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成果:
1、在抗戰時期的攝影藝術的道路過程中,為以后攝影的理論建設建立了很好的平臺,各種攝影宣傳的畫報如雨后春筍出現在中華大地。像《晉察冀畫報》、《山東畫報》、《華東畫報》、《膠東畫報》、《冀熱遼畫報》、《東北畫報》、《人民畫報》、《中原畫刊》、《勇士影報》、《冀中畫報》、《華北畫報》、《天津畫報》、《人民軍隊畫報》等。這些雜志淺顯易懂,深得大眾的喜愛,圖文并茂,為以后我們國家的新聞傳播途徑開辟了新的領域。顧棣編寫《中國紅色攝影史錄》一書的序言中說:“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許多戰爭的圖片,不僅拍攝本身充滿了危險,而且,他們能夠保存至今,讓我們‘親眼目睹’當年的景象,也是沙飛以及他的戰友們,在殘酷的戰爭年代,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來的。這是彌足珍貴的。”
2、攝影及其攝影藝術的傳播能夠在抗戰時期的解放區、日偽占領區和國統區等地方得到很好的效果,主要是因為攝影的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如出版攝影刊物(畫報、畫刊、畫冊);出版“畫板”;曬印藍圖畫報畫刊;放幻燈;折疊式小影集;卡片傳單,戰斗畫片;攝影畫板;給英模功臣拍照留影;照片寄回老家;用照片做紀念章,賀年卡片等等。各種攝影展覽工作,對外、對內發稿、出版攝影書籍和業務刊物等在某種程度上都起到了宣傳和紀錄解放區的真實的生活實際的效用。
盡管當時的技術條件還不先進,但是攝影是歷史前進的助推器,它不但可以記錄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轟轟烈烈的革命旅程,而且透過藝術圖片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不管在任何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印記。
蔣齊生《沙飛和<晉察冀畫報>》一文是對解放區攝影人物和攝影革命者的評述,文章總結了革命攝影工作優良傳統與寶貴經驗。在我國攝影史上,沙飛是自覺地提出并實踐“攝影即武器論”,以攝影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服務的革命攝影家,又是八路軍第一名新聞攝影記者及敵后我國人民革命攝影事業的主要開拓者。關于《晉察冀畫報》是沙飛和他的戰友羅光達以及其他同志在中國敵后抗戰最艱苦的在1942年創辦的我黨我軍歷史上第一份新聞攝影畫報,并以畫報為中心,團結、培訓、組織、建立了解放區數以百計的攝影戰士,匯集、發表并保存了數以萬計的新聞照片,在當時不僅傳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圖景及勝利信息,而且建立了中國兩大革命戰爭的歷史形象檔案,使中國解放區的新聞攝影永久地發揮著作為新中國誕生歷程的見證及歷史教材的作用。
3、攝影及其攝影藝術的傳播能夠在抗戰時期的解放區、日偽占領區和國統區等地方得到很好的效果,主要是因為許多攝影記者、攝影編輯、攝影的戰士和支持攝影工作的黨、政、軍的領導和各級組織、學界、廣大民眾的熱愛和關注,在這一時期的各種攝影支持者和越來越多的后繼者都加入到攝影隊伍中來,特別是為以后的攝影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攝影者及其攝影愛好者。在攝影事業的建設發展過程中,攝影的隊伍得到了更好的培訓和實際艱苦生活的洗禮,不僅在宣傳我黨、我軍的傳統過程中是很好的助手,也在不同程度上為了攝影事業的建設貢獻了力量。
在當今現代攝影的發展和改革的進程中,同樣面臨著重要的抉擇和呈現方式的選擇。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攝影不應該成為舊時攝影家的創想,而應該在現代的塵封時代下凸顯出來,給人們群眾以深刻的生命關懷和記憶,展現當代的時代氣息和人們群眾生命軌跡和真實面貌,為我國建設現代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風氣貢獻力量。隨著現代高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為現代化的攝影成長和大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期。現代攝影藝術在攝影條件和攝影環境的水平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隨著現代攝影的規模的擴大,攝影的數量和質量、外延和內涵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逐漸顯現:攝影人員的素質和攝影能力在快速發展的攝影條件下卻沒有持續的提高,還是停留在一個膚淺的角度;部分攝影人員攝影創作的定位和取向模糊,不確定,拍攝出來的東西空洞而且乏味;還有就是攝影的照片在現代數字技術的涂改和編撰之下造就視覺盛宴的商業攝影作品,除了大量的商機蘊含其中,沒有任何價值和鑒賞水平……這一切凸顯了現代攝影藝術發展的“軟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升現代攝影藝術的品質和新時期的攝影定位和戰略導向已成為現代攝影藝術快速發展的最本質、最核心的問題,同時也是一種終極的競爭力。
過往的史書,多為單純的文字記述,然而增加點插圖的點綴,文字加上圖片的新形式、新風氣、新路子,正如老一輩著名攝影家顧棣先生所言: “一張照片是凝固的歷史瞬間。它可以留下一痕鮮明的足跡,演繹一個生動的故事,勾起一截難忘的回憶,重現一段輝煌的歷史”。
[1]邱志杰.攝影之后的攝影[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吳永貴,李雅.以延安為中心的各根據地出版事業[J].出版發行研究,2007,(12)
[3]惠懷杰.淺談攝影藝術的地方特色[J].新聞知識,1994,(11)
[4]吉龍生.攝影藝術的審美特性[J].藝術百家,2007,(S1)
[5]李艷絨.中國20世紀20-30年代攝影藝術社團的歷史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