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大的馬戲大篷內萬賴俱寂,一千五百多雙眼睛全部聚焦在八米的高空,隨著小女孩在高椅上面“單手頂倒把”、“單手落臥魚”、“單手推起”等一系列高難動作的完成,場內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站在出場門內眼看著這一切,輕輕的吁了一口氣,提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眼眶中滿是激動的淚水。這是發生在2011年的九月二十七日,河南省第三屆百戲獎暨第八屆河南雜技大賽賽場上的一幕,令人至今難忘。這個小女孩就是濮陽雜技學校2008級雜技學員萬童童。
我從事雜技教學工作已經十幾年了,八年前從濮陽市雜技團借調到濮陽雜技學校,擔任專職雜技教練。2008年新生進校后,在基本功訓練中,我發現萬童童這女孩個頭不高、長相一般,但身體素質不錯,柔韌度、爆發力和平衡性能特別突出,是一個練頂的好料,于是她就成了我眾多學生中的一個。幾年來,根據她的特長,我為她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訓練計劃,除了像其他學員一樣的基功訓練外,另加了一套頂動的訓練計劃,從此,小童童便與頂功結下了不解之緣。三年過去了,童童的天賦和刻苦終于有了回報。2011年一年中,她先是在省級比賽中獲得了銀獎和表演獎,我也獲得了教師獎,隨后我又帶著童童三進央視,在“我要上春晚”欄目中嶄露頭角,幾次獲得“人氣王”的稱號。年終時,童童的《高椅》又在學校每年例行的專業比賽中奪得金獎,成就了小童童的一個夢想。
與童童師徒相交的三年是我教練生涯中特別興奮的三年。童童的每一步提高、每一個進步,都凝聚了我們倆的無數努力與心血。三年中,童童從一個平凡的小女孩成長為一位小有名氣的雜技演員,而我也從這三年教與學的過程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雜技對從業者身體素質的要求有別于其他藝術,除了身強力壯、靈敏協調外,對身體的柔韌性和瞬間的爆發力也有著較高的要求,此外某些雜技行當對從業者的彈跳力也有嚴格的標準。而“天賦”則是對雜技演員更為重要的特殊要求。同樣的基本功、同樣的技巧,有天賦的或者說天賦較高者,學起來事半功倍,相反,只有好的身體素質而缺少天賦的人,則學起來進展較慢或較為一般。就拿頂功來說,平衡性能一般的人,練起頂來就非常困難,即便是老師的教功方法對路,學員也很努力,但練功的進度也不是太理想。在我十幾年的教功生涯中,練頂的學生也不少,但幾年下來,真正能表演頂功節目的卻沒有幾個,而且大都很一般,只有萬童童是個特例。
說起萬童童的素質,不但四肢勻稱,頭腦清楚,而且身體的協調性很好,柔韌性和耐力也不錯,爆發力也很突出,但最好的就是她的平衡性能。從她練頂開始,不管什么樣姿勢的頂,只要她領會了老師的意圖,做幾遍下來就像模像樣了,而且提高速度很快。比如單手頂,從完全不會到獨立掌頂,只用了短短兩天,一周后就能掌到十分鐘了。從此后單手頂左右開弓,而且各種姿態都開始掌握,一年后,頂功初成,就能應付各種場合的演出了。由于柔韌性也很突出,頂功中各種用腰的姿態不管是上腰、下腰還是左右側腰,以及各種腿的姿勢都能運用自如,為《高椅》節目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說萬童童是個練功的料子,主要還是說她在頂功方面的天賦。一些練頂的孩子雖然具備了練頂的各種素質,但練起來進度卻不快,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對“頂功”的領悟力較差,動作機械,沒有靈氣。而小童童則不一樣,她能舉一反三,輕輕點撥便理解許多觸類旁通的東西,所以說天賦在童童的練頂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感悟:素質+天賦+勤奮是成功的根本。
一個雜技演員的演出生涯是其成長的最重要的經歷。作為一個演員,不管你的基本功如何扎實,不管你的技巧如何高超,不管你的節目如何精湛,不登臺,不經受觀眾的檢驗就成熟不起來。說到這里就引出了雜技演員應具備的另一個特點——心理素質了。
萬童童是一個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陡咭巍饭澞康母叨却蠖荚?-8米之間,站在椅面上、椅背上、椅邊上,椅子的晃動程度就不相同,即使沒有恐高癥的人也會心驚膽戰,何況一個小小的孩子,沒有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完全不行的。不僅這樣,小童童并不是僅僅站在高空的椅子上,而是要做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尤其是“單手頂倒把”和“單手頂推起”兩個超高的技巧?!皢问猪數拱选笔茄輪T在單手支撐倒立的過程中,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的技巧。這種“倒把”由于支點的轉換,全身的重量在瞬間由這只手轉換到另一只手,就容易造成震動和失衡,在7、8米的高空是十分危險的,極其造成椅塔的垮塌和表演者的摔落,不僅使節目失敗,還會造成人身的傷害?!皢问猪斖破稹币彩沁@樣,表演者從單手頂落成“臥魚”姿態后,還要再發力推起,恢復單手倒立的狀態。這個“落下”和“推起”的過程就會產生震動,也會極易造成失敗和傷害。因此說過硬的心理素質是保證節目成功的根本。小童童的表演正是這樣,她在省級賽場上的平穩發揮,在幾次央視舞臺上的平穩發揮都為《高椅》的成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不管面臨什么樣的重大場合,小童童那一招一式的沉穩,那一舉一動的淡定,都讓人佩服不已,表現了一位小小藝術家的潛質。
心理素質這種東西,有的時候要靠訓練,有的時候要靠實踐,但有的人天生就是這樣,不用輔導,不用訓練,一登臺就會有大家風范,沉穩淡定,不慌不忙,把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
所謂“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靈光一閃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有的人在某件事情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我的“悟”來自一個節目,來自一個學員,來自幾年的實踐,是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