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翔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4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持續發展,是我們目前和未來所需要努力的目標和方向。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環境規劃是急需投入精力、財力、物力的一件事。環境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歷史并不長,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及人們對環境認識的不斷深化,作為協調人類環境和發展的環境規劃已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接受。6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先后在環境規劃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建立環境規劃委員會,指定并實施全國的、州的、城市的和工業區的環境規劃。我國也于70年代末開始制定和實施環境規劃,并開始進行環境規劃理論方法的研究。
1、環境規劃的定義
環境規劃是人類為使環境與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而對自身活動和環境所做的空間和時間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指導人們進行各項環境保護活動,按既定的目標和措施合理分配排污削減量,約束排污者的行為,改善生態環境,防止資源破壞,保障環境保護活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佳的環境效益,促進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我國環境現狀
我國沙塵暴從1998年起,沙塵天氣明顯回升,2000年出現12次,接近60年代水平,為近50年之最。
我國SO2排放量至今仍在快速上升,酸雨控制區內酸雨污染還在進一步加重,酸雨影響面積占全國國土面積的30~40%,已發展成為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表明,目前全球有10多億人在飲用“臟水”。而我國就有約3.6億農村人口在飲用不合格的水。
2006年,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GDP核算報告2004》表明,2004年,全國環境退化成本(即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862.8億元,占總成本的55.9%;大氣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198.0億元,占總成本的42.9%;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50.9億元,占總成本的1.1%。由此,2004年的GDP就將扣減1.8%。觸目驚心的一系列數據和嚴峻的事實表明,我國環境已經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環境危機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3、關于我國的環境規劃
2005年1月27日,在瑞士達沃斯正式發布了評估世界各國(地區)環境質量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數”(ESI)。評估結果顯示: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指數位居全球第129位,也即全球倒數第14位。
所以,環境保護已經不能再只是紙上談兵或是空紙一文了,更多的是需要付諸于行動。
我國是從70年代末開始進行環境規劃,經過這些年的努力也作出了不少的成績。但是,事實證明我國目前的環境規劃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急需解決。
第一,我國的環境規劃體系不夠健全。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而我國的環境規劃卻還是停留在最初的研究層面上,沒有能夠與時俱進的靈活變化,自然也就出現了問題。
第二,缺乏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應用于實踐,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的原理,也是真理。我國目前的環境規劃,有著明顯脫離實際的現象,不接地氣怎么可能做好環境規劃和改善、保護呢?
第三,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我國的環境情況已經十分惡劣,但是我們很多人仍然缺乏正確的清晰的環境認識。比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陳宏偉的“全國政協提案中的環境與資源問題”,首次對2008年初兩會的“政協提案”作了簡單的分析,結果足以讓我們每個人吃驚:原來,在將近五千件的提案中,只有一百多件提案與資源環境“正相關”。
1、喚起公眾對于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普及環境相關的知識。這個社會是由人組織的,只有人的意識高度覺醒了,這個社會、自然才會有希望。我們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去宣傳環境保護重要,去普及環境的相關知識。
2、聯系實際,緊跟時代的發展,建立新的環境規劃發展體系。我國當前的環境規劃體系在實際過程中逐步暴露出種種弊端,比如法制不夠健全、政府職能不夠完善、心態未能擺正、環境規劃質量不高以及環境規劃與管理脫節等等。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改革,建立起包括技術、管理、理論、教育的環境規劃體系,并且學會因地制宜的做方針指導,盡可能的詳細、務實的做適合環境規劃發展。
3、完善環境規劃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我國在環境規劃的法制化方面做的還很不夠,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國家法律及各項相關法規、制度、條例、標準等是制定實施環境規劃的依據。未來的社會是法制社會,一切都要以法律為準繩。我們應盡快出臺《環境規劃法》,同時制定各種地方性法規條例,把規劃申請、授權許可、公眾參與、規劃上訴等各個過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
4、要進一步加強對環境規劃理論的研究,要改變生搬硬套的延用和借鑒,要更多的使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
5、加強環境規劃工作與ISO14000系列環境管理標準的結合。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在環境規劃工作中應追求資源、環境和經濟的有效結合,而ISO14000的基本思想,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和資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環境是我們規劃賴以生存的基礎,環境規劃是我們為自己和未來所做的事情。我國目前的環境已經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環境規劃發展工作刻不容緩。因為環境規劃是我們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和依據,是起指導作用的,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我們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因需要加強環境規劃體系建設,建立一個科學的、健全的環境規劃體系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1].李劍,陳剛才;環境規劃在我國規劃體系中的定位及轉型[J].四川環境,2011年10月.
[2].傅國偉;當代環境規劃的定義、作用與特征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1999,19(1).
[3].于翔;中國環境規劃的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