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來勝
永城職業學院 河南商丘 476600
盡管高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現今高職語文的教學現狀卻面臨著諸多難題,長期以來都未能在實踐中彰顯其作用。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常常會出現課程枯燥形式僵硬、學生學習興趣低、老師教學熱情不高等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表象。觀察當今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困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高職語文教育缺乏理論上的引導與政策上的支持,越來越處于邊沿化狀態。
近幾年來,許多社會的有識之士一再呼吁: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刻不容緩。因為大學生“人文素質缺乏癥”越來越嚴重,社會公德意識淡薄,不善處理人際關系,寫作水平低下等。而人文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跨進高等學府的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而欠缺人文素質,最終只能成為人們所說的 “ 工具人”。這多少為語文教學的生存找到了一些依據,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教育行政各級機構還沒有相關的政策或指導性文件來指導和保證高職語文這門課程的開設,這就導致了語文課程開設的邊沿化狀態,語文課程一直在專業課的夾縫中生存,高職語文課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尤其在一些理工科專業中,語文課程就更沒有立足之地了,即使在一些偏文科的專業中,語文課的開設也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沒有統一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其教材也是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語文教師在高職院校也就處在一種邊沿化境地,大大挫傷了語文教師的積極性,語文教學質量也就不能得到保證,這似乎就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第二,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在困境中摸索,一直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
一直以來,從事高職語文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們也力圖走出困境,積極探索語文教學改革的路徑,但是,收效甚微,一是缺乏理論上的引導和政策上的支持,有關高職語文教育的研究機構也很少,全國僅有的一家專門研究高職語文的科研機構一湖南高職語文教學研究會也是困難重重,難以為繼了。二是各個學校在人文課程的開設上極不統一,其改革的方向與力度也不一致,一直在困境中摸索,只有極少數學校的能積極深入地開展教學改革,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他們還編寫了大量教材來輔助教學。如經濟條件較好的深圳技師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等。但是,在內地,高職語文教育改革就沒那么幸運了,基本上仍處于一種非常被動的狀態,而且,在教材選用上,有的學校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權,即使有的學校開設了一些選修課。學校對學生選課程序管理上也存在較大的失誤,人文素質教育還沒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體系。
高職語文教育處在前所未有的困境當中,與高職教育迅速發展的趨勢極不協調,積極探索一條引領高職語文教育沖出重圍的道路,找出一條適合高職語文發展的路子,是目前高職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那么,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出路在哪里呢?
首先,要走出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困境,最關鍵的還是要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關注和重視。
在長期的高職語文探索中,筆者深深地感覺到目前進行的種種探索都是比較盲目的,零碎的,不系統的,幾乎就是極少數人的一種個人行為或者幾個人的行為,沒有與外界形成合力。如果能夠設置專門的機構或成立專門的組織來開展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研究與探討,借助集體的力量來規范和統一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想和步伐,我相信,語文教改的步伐會邁得更穩、更快。當然,由于每個學校的辦學歷史、師資結構、學生組成等都存在很大不同,在改革過程中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是,筆者認為,它總會有一些共性或相通之處。
其次,我們還應該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大膽的改革。教學內容的改革很自然地會帶動教學方法的改革,改革教學方法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嘗試,如根據高職語文課的教學時間較少,可以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以點帶面地教學。用這種的形式,把教學任務分成若干專題,緊密圍繞一個中心觀念或學生必備的某項能力,在課堂上進行生動的講解或實戰的臨場演習;這樣既傳授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外,還可以運用讀與講相結合、讀與寫相結合教學法、組織學習小組學生互幫互學交流法,經典影視作品賞析法,排練話劇演練法等等,還可以增加一些討論研究課。討論時可采用分組式、辯論式、設置情景式等,從而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語言的領悟能力和表達能力。力求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其綜合素質。
再次,建立良好的評估機制與交流模式
高職語文教學系統應建立行之有效的評估管理機制和交流模式。應設定期限,對我國的高職語文教學實施科學的教學測評。這種單項測評,目前在高等教育測評體系中還未出現,應由教育主管部門加以研究,建立科學的測評體系。各校和各地區之間應廣泛開展教學經驗交流活動,例如成立論壇BBS 或者專項研討會。另外,高職語文教學系統內部大可以成立一個專業性的培訓交流組織,致力于提升高職語文教育者們的教學能力,為方便各地的經驗討論和共享而服務。
高職語文是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素質,共建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基礎課程。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語文課程有著其它專業技能課程無可替代的優勢,也就有著其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高職語文課程改革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要想走出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困境,單靠幾個老師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各級教育機構和學校領導的重視,統一認識,找準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不斷推進各項工作,才能卓有成效,迎來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春天。
[1] 谷鴻溪.中國職業教育跨世紀走向[M]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9.
[2] 蔣曉光.利用《大學語文》教學,培育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J].《價值工程》 2010(26期).
[3] 程澤峰.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外教育研究,2009,(4).
[4] 孫良偉.高職語文教學設計探索與實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