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 加[青海大學, 西寧 810016]
作 者:夸 加,青海大學研究生院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語言是民族形成的紐帶,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構成民族特點的基本要素和民族認同的重要標志。一個民族的凝聚的心理傾向性要靠語言來溝通,文化上的共同性也要語言來交流。藏語言也正是藏族文化的命脈,是藏族歷史的縮影。藏民族自松贊干布統一吐蕃,由吐彌桑布扎創制文字以來,便有了統一的書面語。公元7至9世紀,藏文的產生促進了藏語方言的統一。隨著吐蕃王朝疆域的不斷擴大,藏族長期生活在地廣人稀、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的地理環境中,極易助長方言的發展。9世紀中葉后,吐蕃王朝解體,藏族社會長期處于割據狀態,藏區各個地區間的交流越來越少,而與周圍其他民族間的交流逐漸頻繁,進一步加劇了藏語方言的分化,形成了具有獨立的語言風格的藏區三大方言,即衛藏方言、康區方言和安多方言。
新中國成立之后,藏族語言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發生變遷,并表現出如下特點:首先,藏語言中出現大量的新詞術語。在任何一種語言中,每出現的新詞匯都是因為人們需要對新出現的事物、觀念給予抽象歸納并進行交流,這些詞匯都是應思維與交流的客觀需要而產生。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新事物新概念層出不窮的出現,藏區社會生活中也開始出現新體制、新觀念等新的事物。因此,藏族語言中也開始涌現出大量的新詞匯,如:電腦、攝像機,等等。其次,藏語言中開始出現他語借用詞。雖然,藏區和平解放以來,藏區的經濟發展和科學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但擴展了藏語言的功能,而且增強了藏語言的生命力,五十多年來藏語言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藏區的社會發展始終很難與現代化進程的步伐進行同步,藏語言的詞匯更新程度也遠遠趕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更是無法承擔其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的任務。因此,面對源源不斷涌現出來的科技和信息術語,藏族人民只能借用其他語言來代替這些術語。久而久之,現代的藏語中開始夾雜很多外來語或者借用詞,如:優盤、電磁灶等。第三,藏區開始出現“藏語冷”的局面。隨著主流語言與文化對民族語言的沖擊,藏族語言處于語言的弱勢地位,在主流社會中運用率逐漸降低。于是社會上盛行“藏語無用論”的狹隘觀念,使越來越多的藏族開始忽視藏語言的重要性,藏語言處于一種“越忽視越缺失,越缺失越忽視”的惡性循環之中。
本調查主要采用訪談法來調查青海藏族大學生對藏語言變遷問題的態度,從而對今后藏語言的發展趨勢進行思考。本調查對象限于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和青海民族大學讀書的藏族大學生。本次調查訪問了100人。男女生各占50%,在青海的三所高校中進行隨機抽查。在青海大學訪問了40人,在青海師范大學和青海民族大學分別訪問了30人。鑒于此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大學生,年齡方面不予統計。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關于藏語言中出現的新詞術語方面調查的100名藏族大學生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表示藏語言中出現的新詞術語有利于提高藏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當問到原因時,一名受訪者是這樣回答的:“我認為最近藏語言中出現的新詞術語是個非常好的現象。藏語言只有與時俱進,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因為一種語言的活力和生命力不再單獨系于表達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還要努力跟上時代的發展。雖然,改革開放以來,藏語言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它始終不能完全承擔現代化的科技和社會發展的任務。如今,在政府和藏區學術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了不少藏語新詞術語的書籍。這雖然不能完全解決藏語言變遷問題,但可以推動藏語言向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也有不少大學生認為大量的新詞術語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否則會影響藏語言的推廣與運用。迄今為止,出版界出版發行的規范標準的譯文不勝枚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藏語言文字與現代科學文化的融會貫通。但目前各地區從事藏語言文字的工作人員,在翻譯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過程中,出現的新詞術語有多種不同的譯法,而且在某些領域的翻譯已經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這給藏語言的統一和規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政府和學術界需要快速及時地將這些藏語新詞術語加以規范和統一。
2.關于藏語言中使用的借用詞方面調查中發現,所有的受訪者對藏語中夾雜他族語言的借用詞表示不贊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不反對。首先他們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嚴重性,但常常會忽略這個問題。其次,他們會因為自己忽視本民族的未來而感到內疚,但又會找個合理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如藏語運用范圍窄或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無法選擇等。如一名女生告訴筆者:“關于藏語中夾雜其他民族語言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F在,大多數藏族人講藏語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句都有一兩個漢語詞語,尤其是藏族大學生說藏語時一句話中的半句話是漢語。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很多漢語中的術語剛出現時藏語中沒有相應的詞匯,一時半會兒無法翻譯,所以人們只能先用漢語名稱來代替這些新事物。時間久了,就算有人編寫了藏語新詞術語詞典,大家也已經習慣了這種藏漢交雜的表達方式,在短時間內無法改正過來。其次是由于現在藏語言在社會中的運用率較低,尤其是在城市中除了極少數的單位之外,藏語幾乎用不上。而且現在大學生畢業找工作時只要漢語水平好就能找到好工作,藏語水平不好也不影響找工作。所以為了能夠找到好一點的工作,大家就把注意力放在漢語上了。但是我們都很清楚如果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的話,有一天我們的語言就會慢慢消亡,民族也會隨之而亡了。”
3.藏語言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問到藏語言未來如何發展時,所有受訪的藏族大學生普遍表示藏族需要一個通用于整個藏區的藏語普通話。他們認為,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要獲得生存,必須把與時俱進地發展民族文化作為文化實踐活動的根本任務,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整合,使其與現代社會相融合,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傳承。藏族有統一的書面語,但其口語因地而異,這種狀況不僅阻礙了使用藏語在藏區不同區域之間的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藏族文化的發展。因此,制定全民族公認的藏語普通話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既可以維護藏語言的肌體和活力,也可以擴大藏語言的社會功能。如一名西藏的學生是這樣回答的:“藏語言變遷主要原因也在于藏族沒有一個通用于整個藏區的藏語普通話,我平常跟安多的或康巴的同學交流的時候,講衛藏方言的話他們根本就聽不懂,而他們用安多或康巴的方言來跟我交流的話,我也聽不懂,只能用漢語跟他們交流了。這樣時間久了我們的語言會發生變遷,而且文化也會慢慢消失。但是如果我們有一個通用于整個藏區的藏語普通話就會加速藏區各地方的交流,藏語運用率會逐漸增加,人們也會開始注重藏語言的發展。這樣藏族的文化也會繼續發展下去?!?/p>
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筆者認為藏語言的變遷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各級政府和藏區專家學者要制定一種通用整個藏區的藏語普通話和龐大的民族術語庫。因為同一民族各自使用差異很大的方言,總會給民族內部的交流與聯系帶來不少困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民族的統一發展。語言既是民族特征之一,又是民族發展所必然依賴的工具,沒有同一個民族所共同了解的語言,民族便無法迅速發展。而且一種共同語和術語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當然,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合作、相互交流,積極為藏語言文字標準化、規范化的進程添磚加瓦,更需要從事藏語言文字工作的各個行業的工作人員在繼承和發揚傳統藏語言文字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和掌握通過統一和規范的各類新詞術語,為制定藏語普通話的道路開通一個良性快速的發展軌道。其次,各級政府要開發利用好藏語言這一文化資源和資本。全球一體化使得語言政策中以前那種一個國家一種語言的意識形態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把種族多元化和語言多元化看做一國資源的多語政策。語言的多元化可以給國家和民族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例如更容易打入國外市場,吸引游客等等。
最后,藏族要對自己語言的傳承抱有信心。語言屬于使用群體,所以,語言群體自身的愿望和態度對語言前景至關重要。如果使用者群體對自己的語言缺乏熱情和信心,僅僅依靠外界的努力,那是完全沒有作用的。每一次語言文字的計劃出臺,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群體的態度和參與的程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除了制定語言維護政策外,還應該提供更多藏族使用自己語言的機會、條件,讓他們在使用母語的過程中加強歸屬感,增強保存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的積極態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熱情。如果藏族對自己母語表現得十分積極,藏語言就可能更為得到關注和發展。如同人們重視家庭傳統、節日和族群重大事件一樣,藏族人民可能把母語看做對其族群和種族至關重要的文化核心價值。如果藏族把母語看做改善經濟狀況和融入主流社會的一種障礙,就可能產生對母語的否定態度。積極的態度是語言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
[1]胡坦.術語民族化問題——藏語科技術語的發展[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1,(03).
[2] 周煒.西藏現代化過程中語言使用模式的分析和討論[J].中國藏學,2001,(04).
[3] 祁樂瑛.母語在藏族大學生識記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2005,(03).
[4]鄧文娟.青海省藏族大學生語言使用和語言態度的調查研究[J].語言教學研究,2010,(08).
[5]楊洪林.文化變遷與語言傳承——土家族的語言人類學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