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飛
自改革開放以來,縣級城市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城市GDP和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宏觀經濟的不斷增長帶動了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同時激發了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城市經濟發展,主要源于第一產業的貢獻,隨之而來的是三次產業的分配格局不合理,第一、二產業對服務業的迫切需求。商業網點規劃源于城市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結果,同時反作用于城市發展,合理有效的商業布局,一方面可以解決居民的生活需求,拉動內需;另一方面亦可以促進城市的發展,取得更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1.商業網點布局不均衡
(1)商業網點布局過于集中
縣級城市商業網點主要集中于老城區,即居住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中心商業區是一個城市商業最繁榮的地段,中心商業區對應著一個城市的市級商業區。商業網點沿街道分布,可以充分利用街道通達能力帶來大量客源,這些街道被稱為商業街。老城區作為城市的中心城區,集中著縣城主要的商業網點,可以看做是縣級城市的中心商業區。老城區往往伴隨著1條主要交通要道和2-3條次街道,其中大型的商業網點集中在主交通要道,且商業網點類型混雜。以安??h為例,老城區以武功山大道為主要交通要道,2家一級商業網點均集中在此,且距離很近。同一街道各類業態重復設置嚴重,同一級別網點布局過于密集。相對應城北區則幾乎沒有什么商業規模。
(2)商業網點業態配置不合理
縣級城市商業業態雷同現象嚴重,新業態發展緩慢。商業服務網點功能單一,傳統經營形式占據主要地位,現代新型業態所占的比例不高。以零售業為主流的連鎖經營涉及行業不廣、規模不大、業態不全、門店不多,其他業態比例、規模過小。安福縣目前的零售業只有2家大型百貨店,其余均為中小型店面。零售業所占比重達到了48.1%,營業額則為57.9%,仍然是安??h主要業態,相比之下,餐飲業和娛樂業不僅比重小,同時大中型店面數量和規模均未達到要求。
2.物流服務功能不健全
物流基礎設施有待改善。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尤其是鐵路設施 (運費低,時間快,適合運送礦石木材等資源型商品)還不完善;安??h的公路運力分配不夠合理;安??h的倉儲、裝卸搬運等設施設備需要進一步完善。物流市場種類太單一,物流企業規模小,缺乏競爭力。大部分物流公司經營模式死板,沒有物流一體化活動,不具有較高的服務質量,難以吸引更多的客戶群。物流現有需求較為分散,物流企業的資源都是各自經營,沒有一個集散地即物流中心把需求和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統籌、統一管理,以達到規模效益,減少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
3.商業街定位不明顯
目前縣級城市的街道均呈現出一種雜亂無章、業態混亂的現象,并未體現出商業街道的基本功能和特點。商業街是由眾多商店、餐飲店、服務店共同組成,按一定結構比例規律排列的商業繁華街道,是城市商業的縮影和精華,是一種多功能、多業種、多業態的商業集合體。現代商業街應當具備功能全、品種多、分工細、環境美等特點。安福縣老城區有主要街道5條,但是從調查情況發現,5條街道中,安城路和大市場路同時有近80家建材店,而其余3條有近30家建材店,業態分布不明確。
4.社區商業發展緩慢
目前的的縣級城市的社區基本已經規劃完成,政府的社區居委會也在發揮著相應的職能,當前新建居住區的特點是連片開發的花園式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但是,在開發商進行商住樓開發時,商業網點缺失,造成居住小區居民日常生活不便。原因是住宅區建設中沒有考慮配套服務的商業網點。因此,今后成片開發的住宅樓建設,必須配套便民利民,管理規范的社區商業。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就要求社區商業提升服務檔次。隨著住房生活設施條件改善,居民消費需求不僅僅是單一的生活購物,還有更多的精神文化、家務勞動社會化、家居美化、家政服務等多種服務需求,要求社區商業提供購物、餐飲、文化、健身、休閑、維修等綜合配套服務。新區中規劃社區商業不但要考慮設置商業業態的檔次,也要勾畫好服務半徑和體現全方位、復合性的多功能服務要求。
5.專業市場不成熟
縣級城市的專業市場普遍規模小、種類不齊全、功能不完善,沒有結合自身的優勢資源完善專業市場。安福城區專業市場嚴重缺乏,特別是缺乏批發市場。原因是縣城規模小,對外輻射能力不強。另外,經營主體素質不高,傳統經營方式仍是主流,市場攤位的承租者大多是個體經營戶,缺少有實力的專業(批發)商或經紀人。小商戶的分散經營不能形成規模優勢。發展大市場需要培育專業市場經營大戶。目前只有一個木材市場,且總面積僅有800多平方米,沒有交易點和加工點,只是完成運輸這一職能。
1.結合縣城城區區位情況合理布局
商業網點的建設要與城市的區域規劃相一致。依據商圈理論規劃城區不同區域以不同的區域職能和商業區域等級,區分開行政區域和商業中心區域,大力招商引資,加快新城區商業網點建設步伐,加強片區商業建設的領導,建議由縣商業主管部門統一管理。以安福縣為例,進一步完善老城區商業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檔次;與城市建設同步,開發建設城南新區的商業網點、網絡體系,逐步形成遠景新的城市級商業主中心。同時,打造工業園區商業中心,完善商業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片區級和社區級便利場所的建設,規劃興建社區商業中心、社區停車場等便民場所,為居民生產生活提供便利。形成市級、城市片區級、社區組團級三級商業中心網絡體系。
2.結合縣域經濟發展情況合理布局
城市的發展一定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經濟基礎決定商業的繁榮發展,切忌脫離經濟現狀水平和人民的消費需求和水平,盲目追求商業的發展速度而忽視商業的發展質量。商業網點的布局一定要結合城市GDP和城市人口,居民的消費能力以及消費偏好。注意優化市場布局,調整市場結構,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滿足市場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業競爭力,服務城市建設。
3.結合縣城發展規劃布局城區特色性商業網點
商業網點是城市發展的產物,因此,其布局要符合城市發展和規劃的要求,特別是要符合商業功能區定位要求,發揮其作為功能區重要載體的作用。商業網點的布局重點在內圈層,但也要考慮到地區平衡,新城區與商業功能區規劃相結合,適當發展特色商業點。老城區,要注重“老字號”的保護,注重具有價值的傳統文脈和商脈的傳承,充分利用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提高商業點的文化品位。商業網點的發展要有特色,形成自己獨特的客源群,增強市場競爭力。合理確定商業網點的規模。各網點布局應該保持適當的密度,適當的規模,各種類型、特色的商業網點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以利于發揮出整體效益。
[1]蔣海兵,王賦,白光潤.中小城市中心商業區內部空間結構探析——以鹽城市為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
[2]陳福義,范保寧.商業地理學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