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圣 余靜
創新是生產力發展表現的最高形式,它是指在原有基礎上創造新成果的能力,它是主體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包括敏銳的觀察能力、深邃的洞察能力、統攬全局的戰略思維能力和面向未來的開拓創造能力等等。創新,同時是時代前進的特征。在社會不斷發展中,領導干部必須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在社會發展的各項事物的創新活動中起到引領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起到先導和先鋒作用。
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時代,是一個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是一個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也是一個以改革創新為顯著特征的時代。改革創新是時代潮流,是當代中國的主旋律。目前,創新能力被公認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和活力的重要指標。黨政領導干部的創新能力是指對已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創新思維加工,提出新想法、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可以說是通過創新思維,創造性地運用科學知識,發現新問題、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加強黨政領導干部創新能力建設,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我們黨執政并且長期執政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需要;也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需要。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黨政領導干部創新能力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哈佛大學校長普西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與三流人才的分水嶺。”那么,一個領導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領導和三流領導的分水嶺。提高領導者的創新能力,這是時代的召喚。黨政領導干部的創新思維是否活躍、創新能力是否強,取決于個人的創新素質。加強黨政領導干部創新能力建設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創新能力的培養來源于知識,知識來自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而且知識本身也要創新。學習是創造的前提,只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才有創新的愿望和追求,才有創新的智慧和本領,創新才能達到一個比較自由的境界。這就需要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學習為本”、“終身學習”、“帶頭學習”的理念,使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從而不斷更新知識,超越自我。只有通過刻苦學習,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遇到問題需要決策時,才可以把大量有用信息調出來,充分利用廣闊的思維空間,形成高超的謀略。掌握了理論知識是基礎,同時還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古往今來,滿腹經綸,但最終功虧一簣的大有人在。古有紙上談兵的趙括,今有馬恩語錄倒背如流的王明,但對于現實中所遇到的嚴峻問題卻都是束手無策。所以現代領導者在不斷豐富自己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積極投身于各項社會實踐中,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活動,用實踐活動驗證理論知識。領導干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逐步培養和提高起來的。因此,領導干部要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須積極投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注重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到艱苦地區、復雜環境和基層一線去,磨煉意志品質,在應對急難險重事件中經受考驗,學會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發展和提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才能保持豐富的創造力。
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構成創新能力的基本要素,也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礎。知識經濟時代是知識劇增、信息爆炸的時代。據有關資料,人類的科技知識,19世紀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20世紀中葉是每十年增加一倍,當前則是每三至五年增加一倍。未來學家預測,今天的科技知識只不過是2050年的1%。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新科學、新知識急劇增加,知識更新周期縮短,知識結構變化速度明顯加快,如果不及時的學習新的知識,現有的知識結構就會被破壞,創新能力必然會退化。現代領導干部的知識結構應該是既精通某一專業,又有淵博知識的綜合知識結構。因此,作為領導干部,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及時構建合乎時代要求,合乎創新要求的新型知識結構,才能為提高創新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我國,經過十年動亂,由于“左”的思想的影響,至今在不少人們的心靈中,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有的甚至對黨的現行政策不放心,擔心政治上的反復,會給自己帶來沖擊,因而遇事老是囿于世故,墨守成規,不愿標新立異。這就告訴我們,領導干部要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必須清洗自己的頭腦,使自己從精神磨損的狀態下解放出來,實現思想觀念上的革命變革。要克服私心雜念和畏難情緒,始終把精力集中在創造性工作上,為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尤其作為領導者要認識到一點,那就是要鼓勵你的下屬敢想、敢于發表不同意見。我們有的領導者怕手下人發表不同見解,怕單位里出現另類。其實,在一個組織、一個單位里,領導者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按著你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千人一腦,不利于組織的發展壯大。如果這個組織內部一旦出現同樣的思維方式,那組織的潛藏的危險就會大。所以,我們的領導者如果能夠在組織內部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那你就會從中受益非淺,你的創新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領導干部要培養和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處理好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只有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出發,對任何知識和經驗都持客觀態度,做到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才能防止自以為是的主觀主義傾向,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任何一個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一定的人生觀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生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創造生活的統一。物質生活是人們生存的基礎,精神生活決定人們生活的目的和方向,創造生活意味著人們對社會的貢獻,體現著人生的價值。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一切,也就沒有個人的一切。對于一個領導干部而言,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做出新貢獻,作為人生的目的,才能開發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創新的過程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過程。創新要破除舊觀念、舊理論、舊模式、舊做法,就必須解放思想;創新要發現事物的新規律、新屬性、新關系,就必須實事求是;創新要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就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創新是對傳統的揚棄,需要有批判精神,做到不固守經驗,不拘泥框框,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思想的解放,我國人民的思想水平的提高也經歷了一系列解放的過程。正是由于一次次思想解放、一種種束縛的解脫,才使全黨的思想與時俱進,使生產力快速發展,使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進步。因此,加強黨政領導干部創新能力建設,首先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觀念。創新是一種崇高的追求,沒有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責任感,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更談不上創新實踐。只有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不圖虛名,通過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化解一個個具體矛盾,排除一個個具體障礙,才能不斷提升黨政領導干部的創新能力。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搞沽名釣譽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始終把最大多數民眾是否贊成,是否收益作為創新的根本出發點,使所有創新活動都有利于造福各族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