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廣西柳州市民張凱博在柳江邊給小狗洗澡時,突然遭到3條“紅著眼睛”的兇猛魚攻擊,張凱博的左手被咬得血肉模糊,幾乎被啃掉一塊肉。據專家鑒定,咬傷張凱博的魚學名叫“桑氏鋸脂鯉”,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是“食人鯧”的一種。專家推測,柳江中出現“食人鯧”,可能是市民將飼養的觀賞魚放流所致。
7月10日,河北衡水市民劉先生在滏陽河里捕到一條食肉魚。專家確認,這條魚叫“雀鱔”,原產于美洲,屬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并且帶有劇毒。滏陽河風景區管理處認為,這條雀鱔很可能是被市民放生到河里的。
福壽螺、水葫蘆、雀鱔、鱷魚……近年來,多地出現外來生物入侵現象。上述兩起“食人魚事件”,再次讓人們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
有關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從保障物種安全的高度出發,提高認識,完善法規,加強對生態環境具有威脅的外來物種的入境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