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胖]的污水處理率
近日,住建部發布的《中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狀況公報》稱,2010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2.31%,比2006年飆升26%。按此建設速度,我國將成為世界上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而據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編制的《城鎮排水統計年鑒》2011版,全國至少有221家已建成投產的污水處理廠負荷率低于50%,有的甚至處于空置狀態。
另外,污水管網建設是業內詬病已久的短板。“十一五”規劃末期,全國新建成230座城市污水處理廠,但污水管網的建設目標卻未完成。國務院近日發布的《“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透露:“十二五”規劃的污水管網中,約1/3為補充已建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網。
對于公眾而言,和高污水處理率不符的正是身邊受污染的河流。“為什么官方材料稱北京市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經接近90%?”環保組織達爾問工作人員邵文杰的話代表了一部分公眾的質疑。邵文杰組織一批同樣疑慮的志愿者,用最笨的辦法,沿著河流,尋找北京的排污口。他們發現,沿著清河分布了很多排污口,郊區的排污口則更多。在廣東東莞,市民肖功俊跑到環保局質問:“公眾交了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有沒有達標?”“為什么達標了,河還那么臭?”
為了達到國家規定的“在一年內不低于設計能力的60%,三年內不低于設計能力的75%”的污水處理目標,一些污水處理廠雇傭技術公司更改水質、水量等運營參數。“不是專業人士根本查不出來。”一家技術公司的負責人透露:“新的造假方法更為隱蔽,例如,在計量槽底抹上水泥,抬高水位。或是采用暗管,將同一批水多次循環,反復計量。”
更高級的方法是利用計量儀表的測量原理。“例如,用超聲波測量水位時,超聲波探頭不和水面接觸,扔一個石頭,用探頭捕捉水面的高點,水位就增加了。”
(文/汪 韜 據《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