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偉
構建『四化』工作格局 推進『七個板塊』區域建設
——太原市杏花嶺區大力提升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
楊大偉
近年來,太原市杏花嶺區認真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和省、市紀委的部署,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推進工作的動力,著力構建“區域化、系統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四化”工作格局,推進“七個板塊”區域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全區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
堅持區域化布局。把全區反腐倡廉工作分解為黨政機關、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學校、公共事業單位、重點領域和關鍵部位七個板塊區域,結合杏花嶺區的實際,把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反腐倡廉各項工作細化分解,在七個板塊區域中加以落實。
堅持系統化構建。圍繞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六項任務,認真總結、推廣應用各地的成功經驗,制定了全區深化反腐倡廉建設的《實施意見》或《實施辦法》,明確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實現了反腐倡廉工作任務的系統化和落實機制的系統化。
堅持網絡化聯動。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不斷完善各項制度規范,建立健全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工作推動、工作創新、監督檢查、考核評比、評估驗收等工作機制,形成了互聯、互動、互促的網絡體系,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規范運作、協調運轉、聯動推進。
堅持信息化支撐。采取“制度+科技”、“人控+機控”等模式,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把防治腐敗的對象、內容、方式等納入信息管理系統,搭建技術完備、功能完善、資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平臺,拓寬了監督領域,增強了監督實效,實現了實時動態的監督管理。
在黨政機關,全區各級黨政機關排查出1732個廉政風險點,制定防控措施2126條,建立完善制度1485項,100%建立了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推進黨務、政務公開,公開各類信息2832條。
在農村,全區40個村中,全部實行了會計委托代理制度、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制度;96.4%的村實行了重大事項全民表決制度;92.1%的村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
在企業,逐步建立了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系統化、信息化監督模式,降低了腐敗風險。
在城市社區,市區內的10個街道2個鄉108個社區普遍建立了社區事務監督委員會,成立了區維護群眾利益督辦中心、街道訴求調處中心、社區為民服務中心,實行了“三級負責、三線聯系、分片管理”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
在中小學校,緊緊抓住基建項目、物資采購、工作經費、招生收費等關鍵部位和環節,建立了“業務管理工作內部控制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制度控制與技術控制的有機結合,各校修訂完善制度規定96項。
在公共事業單位,全區各相關部門從服務質量、服務公開、服務效能、服務模式等10個方面,制定了統一規范的服務標準體系。
在重點領域和關鍵部位,工程建設領域抓住規劃布局、環境評價、立項審批、招標投標、物資采購、施工建設等關鍵環節,啟動了建筑市場網控工程,建立了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平臺、大額資金監管平臺、質量安全綜合監控平臺;金融系統構建了金融風險“五大管控體系”;司法系統進一步健全了司法公開、公正廉潔執法、執法過錯追究等制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