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
對“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幾點思考
葛劍雄
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 首先要明確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長期以來,國人認為中國文化歷史悠久、豐富燦爛、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評價,或者是就東亞漢語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圍內,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整體上說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產力和交通運輸能力都還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區基本上都是獨立發展的。這些文化都適應了各自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并無優劣可言。也談不上哪個先進,哪種落后。從不同文化的群體開始相互接觸以來,文化的傳播一直有兩種方式——自愿的和強制的。一般來說,對物質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對精神文化的接受則兩者兼而有之。強勢文化往往會依靠武力、權力、財力、人力強制推廣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語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這樣的結果。
時至今日,在世界多數國家已經基本實現工業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條件下,物質文化的傳播已經不存在障礙。但在大多數人已經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條件下,精神文化的傳播只能以自愿接受為前提。中國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學說再高明玄妙,中國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別指望能取別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觀念、模式而代之。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其主要目的是讓世界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由于主觀或客觀的種種原因,直到改革開放,中國與世界各國一直缺少人員和文化的交流。中國文化主動走出去,能讓各國人民近距離或直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有利于改變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見。當大批中國人走向世界時,他們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傳帶者。如果他們普遍具備了優良的素質和文明的舉止,中國文化的地位就能隨之提升。
中國文化走出去,還要立足于學習世界文化。我們不能坐待各種文化主動傳入中國,而且通過走出去后的比較借鑒,同類文化優劣立顯,取長補短順理成章。中國既然已以代表世界最先進的文化自期,了解和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是必不可少的。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處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正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