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振奎,劉希文,吳傳達,陳武松
(1.浙江省景寧縣標溪鄉林業工作站,浙江 景 寧323500;2.浙江省景寧縣大均鄉林業工作站,浙江 景 寧323500;3.浙江省景寧縣林業局,浙江 景 寧323500)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標溪鄉位于縣城西南部,距縣城32km,境內四周群山環抱,峽谷眾多,山區地貌明顯,一條彎曲小溪由南穿北,岸上縣級公路相伴,兩旁樹木成蔭,為生態建設提供了區位優勢。全鄉轄9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1 172戶,4 566人,土地總面積5 139.9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4 327.3hm2,非林地面積812.7hm2。有活立木總蓄積260 633m3,畝均活立木總蓄積4.015 4m3。森林覆蓋率78%。有省級以上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2 436.5hm2,人均0.51hm2,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54%。公益林管護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該鄉生態建設的成敗,也關系著該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鄉林業工作站人員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當地政府的其它中心工作上,工作重心偏離林業工作特別是資源林政管理工作,造成生態公益林監管難以及時到位,公益林與非公益林管護沒有太大區別,公益林中亂砍濫伐林木現象仍然存在。
(2)對生態公益林重要性認識不夠,部分農戶一邊領取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一邊又在亂砍濫伐公益林林木。
(3)公益林護林人員沒有配備到位,原有鄉村護林員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公益林內亂砍濫伐林木現象得不到及時發現。
全鄉共有生態公益林2 436.5hm2,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54%,分布在9個行政村32個自然村,涉及地域廣,管理難度大。林業管理體制影響了公益林的正常管理,2007年實行鄉鎮機構改革后,鄉林業工作站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林業工作站人員以鄉人民政府塊管為主。林業干部一方面要駐一個村的駐村工作,另一方面又要做林業各項工作,而全鄉林業工作站人員只有2人,工作十分繁忙,精力分散,導致某些林業工作的脫節。尤其是對生態公益林缺少經常的巡查,對亂砍濫伐公益林木事件難以及時發現,使少數違法人員蒙混過關。
宣傳不夠到位,缺乏對生態公益林建設重要性的宣傳,以致部分農戶對什么是公益林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更談不上對為什么要建設生態公益林的高度理解。沒有公益林專門護林人員,由于職責不明確,原有鄉村護林人員多數不會去得罪人,以至于有亂砍濫伐林木現象也得不到及時制止和發現。公益林補助資金太少,有些林木多的山林被劃入公益林后農戶感到很不劃算,存在抵觸情緒,難免還會進山砍伐部分林木。管理機制不健全,管好管壞差別不大,影響了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1)改革現行管理體制,變“塊管”為主到“條管”為主,或在現行體制下,建議當地政府安排鄉林業工作站人員較充足的工作時間用于林業,使鄉林業工作站人員集中更多的精力,加大宣傳林業有關法律、法規力度,做好林木采伐伐前作業設計、采伐監管、林業行政案件查處、森林消防等工作,尤其是重點突出對生態公益林的經常性巡查,發現問題時及時處理,充分發揮基層林業人員保護森林的最直接作用。
(2)配備公益林專門護林人員,加強護林員的培訓,使護林員更多地了解相關生態公益林方面知識。同時,對護林人員劃定管護責任區,落實相關職責,嚴格實行年度考核獎罰制度,及時調整不合格的護林人員,充分調動護林員的工作積極性。
(3)指導各村制訂規范的護林公約,在制訂過程中,鄉林業站人員要主動參與,經正當程序通過護林公約,并把公約分發到每個農戶手中或大范圍張貼,做到家喻戶曉。
(4)建議增加公益林補助資金,使相關農戶得到合理補償。如果不能提高公益林補助標準,建議林業部門也應對不同山林情況要區別對待,山林現狀好的和山林現狀不好的在公益林補助資金發放上要有所區別,盡量做到公平合理,減少農戶的不滿情緒。
(5)發揮農戶的參與管理作用,每年年終對所有公益林管護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驗收,管護不好的要降低農戶當年的公益林補助發放標準,管護好的要對相關農戶進行獎勵。
(6)縣林業局或鄉政府要對鄉林業工作站進行年度管理考核,并把公益林管護考核列入重要考核內容,充分挖掘鄉林業工作人員的工作潛力,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護力度。
為進一步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管護,應通過具體原因的分析,提出實質性的整改措施,使管護工作環環相扣,才能有效遏制破壞生態公益林的違法行為,確保生態安全,造福全體人民。
[1]浙江省林業廳.營造林工作培訓教材[R].杭州:浙江省林業廳,2004.
[2]鄢振武,汪傳佳,秦國峰,等.生態經濟型林業經營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周建青.關于景寧縣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0,22(1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