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玉娟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8)
深度融合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開發
閔玉娟
(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8)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養模式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把扎實的理論基礎溶于熟練的專業技能的訓練平臺,規范的校企合作機制更是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效途徑。商務英語專業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打破實踐教學的瓶頸,進行校企的深度融合,提升依托專業輻射社區、服務社會的能力,達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目的。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人才培養
英語能力、外貿業務知識、信息技術能力和專業基本技能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缺一不可的四大裝備。高職商英專業必須采用“PEB”模式(以實踐Practice為核心、英語English為主線、商務Business為背景)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因此,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是提升專業內涵、檢驗專業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它是美國教育家杜威“體驗式英語學習”、“從做中學”、“經驗學習”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實際應用,也是4MAT教學系統或“教學的結構主義模式”理論在真實或模擬世界中的應用和實踐。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覺”、在概念化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在行動中“具體去做”,并通過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構成整個學習過程。
校企合作式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產生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形成的。改革開發的長足發展使得中國的企業逐步由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向多元化服務型企業轉變,經濟形勢的轉變催生了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率先發展起來的沿海開放城市急需一批懂策劃、會談判、通英語的高素質涉外商務技能人才。因此,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高素質的商務英語人才成為高職教育當仁不讓的任務之一。然而長期以來,一方面,重理論、輕實踐的本科教育壓縮版的高職教育不能適應市場需要;另一方面,一度受熱捧的按需培養、企業錄用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由于缺乏厚實的基礎教育,導致了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的狹窄和單一,影響了學生的可塑性和可持續發展。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應該在理論教學環節打通培養、夯實基礎,對學生進行全面嚴格的語言輸出的技能訓練,在實踐教學環節利用校內的實訓場所和校外多種類、多層次的實訓基地,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探索出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機制,推進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新思路。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高職教育理論界形成了以英國經濟學家巴洛夫為代表的主流派和美國教育家福斯特為代表的反主流派。主流派倡導學校本位的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模式,反主流學派認為職業教育的重點是非正規的在職培訓,企業本位的在職培訓優于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發展企業本位的在職培訓計劃要比發展正規的職業學校更經濟、更少浪費。反主流派的觀點在90年代成了世界職教發展的主流指導思想。瑞典教育的最大特色是把學校開放給社會,把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揉合在一起。法國人通過證書考試,把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高中教育發生了橫向聯系。美國的高等教育特點就是種類繁多,它的職業技術學院主 要是培養專門人才。德國的雙元制是一種“校企結合”的辦學體制。它強調實踐課程和實踐教學,重視基礎復合人才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無疑,這種體制培養出來的人才肯定既有著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又有較強的崗位職業能力,因此也必然會大受企業的歡迎和親睞。
中國的高職院校依托前幾年國家利好的教育政策和資金注入,抓住了高職教育的發展機遇,已經完成了數量上的突破,從1980年13所沿海中心城市的短期職業大學發展到2009年的1207所高職 (專科)院校,覆蓋了全國所有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一線技能型人才。經歷了教育部的高職教育評估工作的檢驗,各高職院校在硬件投入和軟件提升方面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已經向提升內涵、能力建設和特色發展方面轉變。近幾年來。以“工作過程系統化”主要思想為指導、“項目化教學”為載體的核心高職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商務英語專業必須盡快面向市場、針對企業的需求,按照崗位工作過程,明確專業定位,厘清本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并以此為準繩,建立一套從形式到內容、從過程到考核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機制,改進和優化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的課程設置,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和崗位對接能力。
由于理念局限和設備滯后,高職院校院以往的實踐教學體系基本以語言基本功強化訓練為主,主要是對已開設的理論課程的課外補充和短期集中集訓,較少考慮到崗位的真正工作過程,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強化記錄、集中訓練為輔。科學、務實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該走出這樣的誤區,從認真聽取企業、行業專家的意見入手,經過一系列企、事業單位調研和歷屆畢業生的跟蹤調研,從最終報告的數據采集中提取相關人才培養改革方向的信息,采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路,改善現有實訓條件,改革實訓內容,采用“情境化”、“任務型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模擬工作的主要過程,力求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機制,推進商務英語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改革,提升學生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實際效果。
4.1 根據行業專家和企業單位的意見和要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傳統的商務英語專業由于隸屬于不同的系科,形成了“單純疊加式”的培養模式:經濟管理系的商務英語專業以商務通識為主、語言訓練為輔,外語系的商務英語專業以語言訓練為主、商科知識為輔,國際貿易系的商務英語專業則以國際貿易為主、輔以語言基本功的訓練。高職教育中的商務英語專業特別是實踐教學體系應當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認真聽取行業專家和企業單位的意見和要求,經過廣泛有效的調查研究,側重于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可以利用實地走訪、電話采訪企業負責人和行業專家、校企合作研討會等方式,了解本專業相關崗位(如公司文員、行政秘書、外貿業務員、涉外文秘、商務接待等)的崗位需求,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
4.2 根據歷屆畢業生的調研資料調整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不宜每年大幅度修訂,但是對歷屆尤其是最近3年來的商務英語畢業生,特別有針對性地選取經濟較發達、商貿活動頻繁的上海、浙江、江蘇的蘇、錫、常、昆、寧、鎮、揚等地的畢業生所在地必須進行跟蹤調查,通過實地走訪、邀請回校開座談會、電話錄音、電子郵件等方式,展開社會調查,保存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畢業生對在校所學實踐課程的后續效果反饋和對于實踐課程的有益建議,在每2-3年修訂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微調。此外,各專業負責人和專業帶頭人還要利用各方人脈關系以及互聯網資源,了解省內外同類院校同專業,特別是業內已經公認的知名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情況,做到有比較、有分析、有鑒別。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需求。但目前,我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還存在有許多問題:如有理論、無實訓(所有教學環節都在普通教室進行);重理論、輕實訓(實踐教學環節比重較小);重形式、輕內容(只滿足于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掛牌和宣傳);重成果、輕過程(片面強調校企合作橫向課題完成數量的顯性指標)等。
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機制是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效途徑。商務英語專業應該依托學院行業和區域優勢,成立區域性英語人才服務中心,提高專業與地方經濟的融合性、提升專業服務社區、輻射行業和地方的能力。對外可提供:1,各級、各類別的外語培訓。如省、市地方性初、中、高級口語口譯培訓(如江蘇省初、中、高級口語、口譯證書)、行業通用證書培訓(如國際認可的劍橋商務英語BEC證書培訓和國家認可的全國商務英語等級證書培訓和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各項培訓等)、企業員工口語培訓、出國前短期集訓、職稱外語培訓等。2,各種層次的口譯服務。如外籍專家陪同口譯助理、外籍專家家屬日常生活、隨行的口譯服務、企業商貿活動中的商務接待、商務會議、商務訪談、商務陳述、商務談判、商務合同的口譯服務等。3,各項咨詢服務。如日常生活、出行、國內及出入境旅游等咨詢服務。4,各類型的翻譯服務。如各企業外文資料翻譯、外國進口設備使用說明翻譯、各企業英文網站翻譯、各廣告公司翻譯業務等。5,校企資源共享與合作。如學院的校內實訓室可以對企業開放和為其所用,如擁有先進設備的國際會議及口譯中心可以提供給企業使用,專業教師和學生則可以從旁觀摩或親身參與商務活動等。對內可提供:1,學生認可度較高的大學英語三、四、六級證書培訓服務。2,各級技能證書培訓服務,如外銷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報關員等。3,學院行政管理部門的各種翻譯服務。如學院英文網站的翻譯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資料的翻譯服務、外事活動的口、筆譯服務等。4,特殊的翻譯服務。如畢業生畢業論文及摘要的英文翻譯、畢業生簡歷的英文翻譯潤色、求職面試英語口語培訓服務等培訓項目包等。在這些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為專業教研室的教師和專業學生提供大量校企接觸的機會、以及實踐教學的案例、數據和機會,以提升專業的品牌輻射能力和服務社會及社區的能力。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思考如何通過改善實訓條件、改進實訓方式、推進工學結合作來構建校企深度合作機制,開拓校政合作和校研合作等多種合作,優化商務英語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和完善。它不僅能明確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方向,還能在探討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雙師型”商務英語教學團隊的途徑、在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運行機制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實踐校政合作、校研合作方面提供實踐支撐。最終能從根本上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長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特色的校內實訓、校外實習模式應將校內實踐教學融入地方產業鏈,參與企業產品設計研制、承接生產任務,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企業員工職業培訓。高職院校應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創新“校企深度交融,工學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模式,營造“學院里面有企業,車間里面有教室”的頗具職業教育特點的辦學氛圍,方能有效提升實訓內涵。
[1]趙本綱,吳娜.商務英語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知識經濟,2010(1).
[2]侯松,曾美芬.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及其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4).
[3]黃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7).
閔玉娟(1972—),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英語、商務英語學科教學。
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GZYLX2011166)的研究成果之一。
常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