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紅 付承彪
(曲靖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1]。本課程的內容涵蓋數據通信技術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兩部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理論、組織形態、構建方式、協議設計及實施運行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針對現實世界的問題,選擇有效的通信系統與網絡結構。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課程綜合性強,與工程技術結合緊密,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綜合性,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網絡原理,同時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2]。以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崗位適應能力為目標。目前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型的人才比較缺的,但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造成企業招不到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主要是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企業的不相符,或是考試成績高分,但實際到企業發現自己基礎知識差,動手能力達不到企業的標準,這與我們培養方式以及考試方法有很大的關系。
《計算機通信與網絡》注重培養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3]、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針對以外該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知名大學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計算機通信與網絡的教學改革方案。
理論課在講授過程中全面推行“多元化”教學法
“問題式”教學法:發現問題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起點,所以“問題式”教學法是許多現代所提倡和推崇的科學方法。現代教育思想強調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的。正確使用“問題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圍繞問題而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自覺思考、主動探索,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精心組織多種方式、多種目的、多種層次的問題,具體歸納如下:
1)教師自問自答:作為問題或一段內容的引入,讓學生明白相關知識點的應用場景;
2)教師把某一問題先引出,給學生留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興趣聽課;
3)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判斷并回答: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教師PPT課件多采用動畫效果: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可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新鮮感,學生被動畫效果所吸引,易激發其聽課興趣和跟上課件動畫演示效果的思路,避免開小差。
“討論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針對某個問題產生了疑問,通過大家的集體的參與,分享和批判彼此的想法,有爭議的地方老師進行很好的引導,最終求得對問題的解決以及對問題的明晰。在這里同學們變成了主體,老師則作為一個輔體助其達到目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項目驅動”教學法:以一定社會文化為背景,以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待處理事件為目標,通過操作來實現特定目標的過程。項目驅動教學法是指由教師根據當前教學目標設計并提出“項目任務”,針對所提出的項目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該項目任務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引導學生邊學邊練,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教學中的具體步驟如下:
1)提出項目:項目的教學內容是“如何組建校園網絡”。
2)分析項目:組建校園網絡,要求學生要先規劃認識校園網的拓撲結構,以及相應的網絡互連設備。該項目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入手,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可以去學校網絡中心了解相關的技術知識。
3)邊學邊實踐:在該項目的學習過程有理論學習、實驗室學習、實訓室技能訓練以及到市場去調查了解,這樣在學習中實踐,從實踐中再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與市場相結合,學生深深感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4)完成項目:這個項目可以是學生一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是組合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這個項目的完成還必須要上網查找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匯總分析。
5)總結:由教師主持,總結這個項目的完成情況,對項目報告中學生的創新之處提出鼓勵,對項目報告中的不足提出建議,對項目報告中問題最多的地方進行討論。對項目報告完成得好的同學,要他上臺演示和講解,使同學們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實驗課實施“提前講授實驗知識與實體與模擬軟件交叉結合練習”
實驗課除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所學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理論聯系實踐,掌握某知識點的實際應用情況,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自主實驗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然而在有限的課時中如何合理安排實驗進度,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才能實施的。
提前講授實驗知識:
1)整理評估本學期的理論內容和實驗內容,并制定出本學期的實驗計劃和知會學生,激發學生興趣;
2)在每次實驗課開展之前,依據本次實驗課的復雜情況,利用理論課時間提前介紹本實驗的知識點,讓大家在有限的上機實驗中,更加熟練地完成并掌握其知識(如在涉及配置交換機的IP地址時,可以提前把網絡層的IP地址知識給學生講解)。
實體與模擬軟件交叉結合練習
1)在配置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實驗中,由于實驗室實體設備資源有限,目前,傳統的做法是學生分小組進行配置實驗,然而有限實驗時間里,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配置實驗實體設備,只能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分工完成本實驗內容。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有親自動手鍛煉的機會,可先讓學生熟悉真正的交換機和路由器實體設備,對它們產生感性的認識之后,再在資源足夠機房采用模擬軟件“Cisco Packet Tracer 5.3.3”進行實體模擬配置,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熟練掌握配置的相關命令知識。
2)待學生對相關配置命令掌握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讓學生到真正的交換機和路由器設備實體上進行配置。
作業實施課后習題與網絡工程師真題相結合
傳統布置作業方法是基于課本的課后習題,但為了增強實用性和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可參考歷年網絡工程師考試的真題,依據課堂的進度,布置相應真題的作業加以鞏固練習。一方面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為今后網絡工程師考試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本文中所論述的教學改革方案,已逐步地應用于我校軟件工作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彭兆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今日財富,2012,3.
[2]曹洪武,李鵬.《計算機網絡》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10.
[3]肖建良,敖磊.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