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瑞橋 鄭 琳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 南昌 330200)
為落實醫學人文教育的指導思想,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需要,醫學院校應抓好人文課程實施的相關工作,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構建醫學人文課程體系,應根據醫學高校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結合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不同人文學科的功能與作用,做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結構合理、和諧發展。
1.1 目的明確原則。人文課程的開設,是培養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的主要途徑。通過人文課程的教育,能豐富醫學生的人文知識,形成人文知識與醫學科學知識優勢互補;能形成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與高尚的醫德情操;能開闊視野形成大德大愛的情懷;能提高心理素質創新能力等。醫學模式的轉變對現代醫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課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完善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具有人文情懷的新型綜合素質人才,塑造醫學生圣潔的靈魂,具有高尚的醫德,形成人性化的世界觀價值觀。
1.2 重點突出原則。醫學高校人文課程構建,應確定人文學科核心課程,根據醫學發展對人才的需要而確定的骨干學科,應做到少而精,重點突出。應重點開設醫學史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哲學等課程可作為核心人文課程,確立鞏固其在醫學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國內外的很多醫學高校此類相關人文學科,積累好不少成功的經驗與做法,并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促進了醫學與人文的融合,提高了醫學生的綜合素質。
1.3 全面和諧發展原則。現在很多學者都用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來闡述醫學人文課程的內涵。醫學院校開設的課程應是醫學專業課程、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的綜合體。隱性人文課程建設就是要通過無形的教育,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重視醫學生的入校宣誓儀式教育,授帽儀式活動;歷代醫圣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雕像的合理布局;國外醫德格言的文化碑廊建設等。為學生創造一個大的校園文化氛圍,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地感受醫學人文魅力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時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通過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建設,使醫學人文教育能全面和諧發展。
2.1 內容結構,科學設置醫學人文課程:醫學人文課程設置應根據醫學專業及醫學生的特點合理設置人文課程,滿足醫學生對人文素養的需要。醫學人文課程的安排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及不同的年級階段,科學安排,循序漸進,不斷地使人文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根據人文學科的不同性質,把人文課程主要分為三大結構體系。
2.1.1 具有傳統人文性質課程建設。其主要體現在基礎人文社科建設,課程主要包括政治哲學、法律道德、大學語文、社交禮儀等。這些基礎人文課程應主要安排在大學教育起始階段,使醫學生在以前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文的知識面,樹立良好的職業素質觀,使醫學生熱愛專業,培養強烈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及競爭意識等。
2.1.2 具有醫學特色的人文課程建設。此部分的課程項目是在傳統意義的人文基礎上,結合醫學學科的不同性質所形成的綜合性人文學科,體現了醫學專業學科與人文學科的內在聯系,是醫學與人文科學交叉的邊緣學科。課程主要包括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史、醫學倫理學、醫學法學等學科。課程設置主要是根據醫學涉及到的社會各領域的需要而建立的學科體系,是具有人文社會背景特色,又具有醫學特殊性質的學科建設。
2.1.3 具有綜合應用醫學人文的課程建設。此部分的課程主要是面對畢業前的醫學生,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在醫學生步入社會前進行的人文教育,是幾年來大學人文教育的總結與應用。課程主要有醫生與病人、醫學生就業指導等。此階段地醫學生已經很成熟,知識結構也比較完善,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學以致用地解決臨床實踐的應用能力、靈活處理人及各種人際關系的技能、如何在競爭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此部分的學科建設具有融多種人文學科于一體,促進了醫學與人文的融洽性、統一性,醫學需要人文,人文促進醫學的發展。
2.2 加強人文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人類教育的工程師,具有傳到授業解惑的作用與功能,教師的為人師表具有典范感染意義。因此,醫學高校需要打造一支具有知識全面、思想過硬、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當前,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對人文教育重視不夠,公共基礎部門的教師地位不高,醫學專業教師對人文教育不屑一顧等。因此,我們應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構建一支強大的人文教師隊伍。
2.2.1 加強人文基礎課教師隊伍建設。在醫學院校,存在一種不良的現象,基礎課教師地位不高,錯誤認為基礎課教師就是地位最底下的教師,甚至認為是可有可無的。醫學教育部門領導應高度地重視,改善人文基礎課教師的教學環境,提高他們的教學地位,多提供繼續教育學習的機會。廣大人文基礎課教師,也應端正心態,增強自信,完善人格,提高素養,要以教書育人為責任,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而鞠躬盡瘁。
2.2.2 加強醫學專業教師隊伍人文建設。醫學高校培養的醫學生是具有綜合素質全面的新型人才,這就對我們廣大教育者提高了更高的要求。醫學教育不是孤立的單一的,而是綜合的融合的。我們的醫學教育者,既要精通本專業學科,又要能博學多才多藝。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崇高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培養德藝雙馨的醫學人才。因此,醫學高校應該多組織醫學教師人文教育培訓,定期舉辦醫學人文教學經驗等交流活動,使醫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能把人文教育融合于學科教學中,以自身的醫學人文素質去熏陶感染醫學生。
2.2.3 改善人文教育環境,更新教學手段方法。人文課程教育的落實,需要相應完善的人文教學環境。醫學高校應創造應為醫學生的發展創造廣闊的平臺,不僅是改善教室的環境,添加幾臺計算機等媒體設施,而且要營造寬松博學的文化氛圍。落實人文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手段與方法需要不斷地更新,過去一味以老師課堂講的方式早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我們應充分尊重醫學生的人格,充分調動其積極,使醫學教育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教育手段從硬性轉向軟性,比如現在很提倡的一種PBL(問題學習法),以教師為主導,醫學生為主題,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教育學生的方法,就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
[1]張學義.知識經濟與21世紀醫學人才[M].山東: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8.
[2]李萃英.面向新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研究[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9,9.
[3]何德梁.中國高等醫學教育研究進展[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1,4.
[4]李四海.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培養模式研究[D].廣州:第一軍醫大學,200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