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汶
(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聊城 252059)
服務外包是以現代網絡技術和高層次人才為支撐的新型產業,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當前,服務外包正加速從發達國家向擁有高技術素質、低勞動力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服務外包的領域不斷擴大,技術含量不斷提高。
山東省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產業和科技基礎雄厚,人才資源比較豐富,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擁有一批實力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具備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諸多條件。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07]78號)文件精神和《青島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為滿足山東省及國家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外包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人才需求,許多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和高效正致力于整合各自資源優勢,通過合作創新辦學機制,共同培養國際化、實用型軟件人才,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人才是對日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關鍵,高質量的對日軟件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將是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問題之一。如何制定一套全新的、系統的、科學的、合理的對日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將對對日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聊城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借助青島軟件園產業發展的優勢,特別是對日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特點,突出對日軟件人才的培養,與青島軟件園共建日語專業(服務外包方向),力圖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培養既具有扎實日語語言知識基礎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軟件人才。
軟件服務外包日語專業方向培養模式的創新過程中,注重把握以下原則:
培養方案的各個環節都要把學生放到第一和核心的位置來考慮。如加大學生選擇專業方向和課程的自主權;在學習方式上強調學生自主化;在實踐環節上充分培養實踐能力等。
注重人才培養的整體效益,以系統的觀點和方法深入細致地抓好教學工作。在制定培養方案時要從各個方面全盤考慮,協同發展。
正確認識國家發展的轉型期,正確分析當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趨勢。避免根據某專業的一次性就業率而頻繁調整培養方案。制定培養方案應超前預測未來人才需求。
復合型軟件人才的培養必須建立在社會需要和社會發展條件的最佳結合點上。所培養出的人才應有明顯的針對性、應用性、適應性及開拓性。必須正視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堅持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教育,采用2+1+1模式的合作辦學機制,增設的服務外包方向使用聊城大學本科招生計劃,由學校在每年的招生計劃中統籌安排。
教學計劃的制定,由聊城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共同制定教學培養大綱,學生第一、二學年在聊城大學上課,需完成基礎課的學習,由青島軟件園指派專家,強化語言教學和動手能力;第三學年,由青島軟件園強化專業基礎課程,在三年內修完本科教學大綱所要求課程;第四學年開始,學生在軟件園實訓基地內進行企業開發實戰實訓,同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
3.1.1 課程設置的整合——聽、說實訓+模塊教學
為了滿足就業市場和學生學習的需要,軟件服務外包專業方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統籌“就業”和“學習”的需要,兼顧就業需要的靈活性和專業技術學習的穩定性,進行課程的整合和最優化。根據軟件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必修課程,組成專業學習的主干課程群,在聊城大學的基礎學習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在此基礎上由青島軟件園安排適應若干個職業崗位需要的學習模塊,或根據企業的即時需要為學生就業提供“定制”的學習內容,并使之成為為企業“訂單”服務的課程結構與內容體系。
3.1.2 教學內容的綜合化——語言、技能+職業能力
在“2+1+1教學模式”下,我們在第一、二學年主要設置日語語言基礎課程,加大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而在模塊教學中,學生通過對軟件服務外包模塊選擇,在學習日語的同時,掌握軟件相關技能,并通過在軟件園實訓基地內進行企業開發實戰實訓,培養自身的職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實行語言、技能與職業能力的統一。
3.2.1 軟件園實訓基地實訓的項目化
由于軟件服務外包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在軟件園實訓基地,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
3.2.2 通過校企合作強化實踐性教學師資培養
通過與青島軟件園合辦軟件服務外包方向,吸引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優秀的一線軟件開發經理、項目經理參與到聊城大學日語系的教學過程中,更新聊城大學日語系的教學大綱,動態實施教學任務。同時,通過與青島軟件園合作,定期安排相關教師到軟件服務外包企業一線進行頂崗體驗鍛煉,提高教師的實驗指導水平。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全球范圍內的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梯次轉移的特點,為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區域信息外包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聊城大學與青島軟件園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共建聊城大學日語專業(服務外包方向),培養復合型、國際化、實用型的服務外包方向的專業技術人才。這是高等教育適應科技進步的現實性選擇,不僅可以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加暢通的渠道,而且有利于社會經濟穩步發展。高校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建設方面,要站在理性的高度,針對學科特點,明確日語學科定位,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時俱進,從而探索出日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1]宿久高.我國日語專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2.
[2]鄧紅珍.構建就業導向的高職實踐性課程模式[J].職教論壇:教研版,2006,7.
[3]鐘丹.復合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0,4.
[4]曾莞鈞.物流服務外包日語專業方向開設可行性分析及其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商界,2010,9.
[5]黃明,董長宏,梁旭.基于對日服務外包產業的復合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