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紅,張亞文,李 穎WU Yan-hong,ZHANG Ya-wen,LI Ying
(1.牡丹江醫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2.黑龍江省商業職業學校,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1.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00,China;2.Heilongjiang Commercial Vocational School,Mudanjiang 157000,China)
美國學者斯托克在1992年給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的一份報告中最先提出 “逆向物流”這個概念。美國物流管理協會 (CLM)對逆向物流的定義是: “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廢品處置、危險材料管理等物流活動;一種更廣泛的視角包括所有的資源節約、再生、替換、材料再利用和廢棄物處理等物流活動”。逆向物流一般可分為退貨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兩類。退貨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顧客將不符合訂單要求的產品退回給上游供應商,其流程與常規產品流向正好相反。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將最終顧客所持有的廢舊物品回收到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逆向物流通常承擔著降低貨損、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產品質量風險、回收有效市場信息等功能。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醫藥企業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把重點集中在生產、銷售及正向物流上,而對藥品的逆向物流卻重視不夠,對其缺乏正確的認識[1]。然而在國外,企業和政府都非常重視對藥品逆向物流的管理,各大型制藥企業都具有完善的藥品逆向物流系統,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藥品質量以及為公司在危機時贏得良好的聲譽。
醫藥逆向物流一般包括藥品的退貨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藥品退貨逆向物流主要指藥品從零售終端如醫院、藥房、連鎖藥店等機構及個人消費者手中退回到廠家的過程;藥品的回收逆向物流主要是指對家庭過期藥的回收過程。目前,我國醫藥流通領域的退貨逆向物流主要是藥品從零售終端如醫院、藥房、連鎖藥店等機構退回到廠家的過程。而老百姓的日常退貨還處于比較粗放的狀態,此類退貨的發生具有典型的不可預見性,而且也沒形成固定的衡量標準,大多數是包裝破損、價格高、買錯藥 (中老年人為主),退貨是否成功既與藥店的政策有關,也與店員的個人喜好因素有關,沒達到普遍意義上的 “逆向物流”的地步,隨意性比較大,故暫不做討論。
退回藥品的狀態不同使得其管理的手段和運作程序也不一樣,因此,根據退回藥品的狀態將醫藥逆向物流分為三類:
無缺陷藥品逆向物流主要涉及到醫藥零售終端退貨及中間商 (或配送中心)的退貨。
由于藥品的特殊性 (如專屬性、兩重性、質量限制及限時性),使藥品市場與其他市場相比具有非主動性消費現象突出、市場需求波動大、需求缺乏彈性等特點,因此盡管零售終端及中間商充分利用已經掌握的各種信息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和預測,但和實際需求仍可能有較大差距,因此容易造成藥品的滯銷積壓和近失效期現象,這造成了藥品相對于一般商品更容易產生商業退回,形成逆向物流[2]。
缺陷藥品的逆向物流主要涉及生產商召回、零售終端退貨及顧客的退貨。
生產商召回分為強制性召回和主動性召回。強制性召回指政府行政部門要求生產商停止銷售并立刻召回的醫藥相關產品 (淘汰、禁止或停止使用、撤消生產批文、質量檢驗不合格、嚴重的不良反應報告、進貨渠道不合藥品法規和GSP的要求、廣告宣傳不合法規要求、商標或專利侵權等以及其他不合法規的行為)。主動性召回指廠商主動要求撤回 (質量問題:內在的/或包裝,非質量問題:更換包裝、合作不繼、市場策略等)。
零售終端退貨主要包括質量原因、裝卸/運輸途中損壞或交貨延遲。質量原因可以是貨品短少及其他質量問題;在運輸過程中,由于物流操作不當,如野蠻裝卸等原因引起貨物包裝、外表及其他形式的損壞或運輸途中車輛顛簸或車輛事故引發的貨物損壞,從而發生退貨逆向物流;交貨延遲指有些藥品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錯過銷售季節則很難銷售,這些延遲交貨的藥品往往遭到零售終端的拒收,只能退回。
顧客退貨主要是顧客在藥品使用過程中發現貨品短少及其它質量問題,如近失效期。
這里的失效藥品主要指過期藥品。過期藥品是指超過有效期的藥品。按照 《藥品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九條第三款第三項的規定,過期藥應該屬于劣藥的范疇,且當過期藥品被藥販子倒買倒賣、改換包裝、重新流入藥品市場之后,按照 《藥品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過期藥品又屬于假藥的范疇。杜絕過期藥品的存在以及對加強過期藥品的逆向物流管理是藥監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般情況下,醫藥零售終端及中間商在藥品近失效期時即將貨物退回廠商,因此對失效藥品的回收主要指家庭過期藥品的回收。造成家庭藥品過期的原因主要包括消費者缺乏必要藥物基本知識導致盲目購買造成浪費、醫院的大處方及藥品較大包裝等,甚至有些消費者得知有些藥品實施 “限售令”,擔心將來購買不便,結果造成 “囤積”現象。
發展醫藥逆向物流的價值或者說其驅動因素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2.1.1 國家立法
于2001年12月1日起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2002年9月15日起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作為國家醫藥行業所要求遵循的法規體系的基本法規,從立法的高度強制要求藥品經營企業對于所經營的藥品實行逆向物流管理。明確要求藥品經營企業對于有效期藥品、不合格藥品和退貨藥品的管理,對于質量事故、質量查詢和質量投訴的管理以及對于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等都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
于2007年12月10日發布的 《藥品召回管理辦法》對于 “主動召回”有著明確的定義:藥品生產企業應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按照要求進行調查評估,發現藥品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決定召回。
可以說在醫藥逆向物流發展之初,企業是在并不情愿的情況下被迫進入逆向物流領域的。
2.1.2 經濟效益
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通過實施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將給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主要是節約成本,通過建立逆向物流管理系統,企業可更及時準確地了解產品質量、供應商信譽等信息,以便以后在藥品的采購、庫存、運輸活動中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管理費用和協調費用,企業因此可獲得成本競爭優勢。間接經濟效益主要是藥品由下游向上游回流的過程中包含了各種因素,如果對這些原因加以分析記錄,可以把存在問題更好地反饋給管理層,以便其作出對企業發展正確的決策,提高顧客價值,改善服務關系,塑造企業新形象[3]。
在當今買方市場的經濟環境下,顧客價值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努力培養顧客的忠誠度,方能贏得顧客信任,增加企業銷售量,長久不衰地占據市場份額,最終保證企業的獲利能力。另外企業是經濟實體,也是社會實體,由于藥品的特殊性,醫藥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肩負著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安全方面的責任。在藥品質量發生問題后,企業能否快速啟動逆向物流系統,來進行問題藥品的緊急處理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也是取得客戶信任的重要舉措。
2.1.3 社會效益
發展醫藥逆向物流將給社會帶來正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效益。外部性是經濟主體 (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兩種,有益的影響稱為正外部性。公共物品是指某人對一種產品的消費并沒有減少他人等到此產品的數量,那么這種產品就稱為公共物品,其特征表現為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發展醫藥逆向物流可降低廢棄藥品對環境的污染,減少社會管理成本;保證藥品質量,保障了人民的用藥安全,將外部成本內部化而具有正外部性作用。同時,對其他未開展醫藥逆向物流的企業也同樣得到好處,盡管他們不需要付費,因此也具有公共物品性作用。
和其它行業的逆向物流相似,目前我國醫藥逆向物流的運作模式主要有三種:自營模式、聯營模式和外包模式。
2.2.1 自營模式
自營模式是指醫藥生產企業自己投資建立獨立的逆向物流系統,自身從事藥品的逆向物流運作,實現一體化的正向物流系統和逆向物流系統的運營方式。
此模式通常適用于藥品的退貨逆向物流。在這種模式下,企業不但重視藥品的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還重視藥品在消費之后的廢棄包裝材料等的回收和處理。自營模式的優勢在于符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容易控制、協調管理比較簡單。采用這種模式的醫藥企業一般都是資金雄厚、物流管理能力強、擁有完善的物流體系等的大型制藥企業,如深圳海王星辰醫藥有限公司就通過物流中心建立了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統。
2.2.2 聯營模式
聯營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由優勢企業進行合作,以合資等形式建立共同的逆向物流系統,為各合作企業甚至包括非合作企業提供逆向物流服務。
此模式通常適用于藥品的回收逆向物流。這種模式一般是在政府的管制下建立,由同行業中多方參與,因此可降低逆向物流系統的資產專用性,減輕單個企業在建立逆向物流系統上的投資壓力,具有專業化優勢,容易實現規模經營。如目前在黑龍江省,已有幾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聯合承擔起逆向物流中心的回收、分類、檢驗工作,并定期在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監督下對過期藥品進行集中銷毀。
2.2.3 外包模式
外包模式是指醫藥企業由于經濟利益的考慮,通過協議形式將其逆向物流藥品的回收處理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業務以支付費用等方式,交由專門從事逆向物流服務的企業負責實施。第三方逆向物流已經成為逆向物流發展的趨勢,許多大型的物流公司如UPS、聯邦快遞等目前均已經開展了逆向物流業務。
此模式適合于醫藥逆向物流的絕大多數情況,無論是藥品退貨逆向物流還是回收逆向物流,都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外包模式。醫藥企業逆向物流外包優勢明顯,首先可以減少企業在逆向物流設施和人力資源方面的投資,將巨大的固定成本轉變為可變成本,降低逆向物流管理的成本;其次,由于外包服務的專業化運作,可以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再者,可以分散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競爭力等。另外我國大部分醫藥企業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由于資金和規模的限制,能做好企業的正向物流就很不錯了,沒有資本也沒有必要再對逆向物流系統進行大規模投資。但是,鑒于藥品的特殊性及第三方物流自身技術的局限性,如對廢棄包裝材料及近失效期藥品鑒別困難等,需要對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進行嚴格的資質考核和定期評價,建立物流服務供應商審核機制和外包決策機制。
目前,一些醫藥企業已經意識到發展逆向物流對于企業本身、社會及消費者的重要意義。但長期的條塊分割、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對我國藥品流通體制影響較深,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管理極為困難。逆向物流更是醫藥企業物流管理的難點。本文通過對我國醫藥逆向物流的發展現狀進行詳細的分析,有利于下一步總結出發展我國醫藥逆向物流的關鍵環節與障礙所在,包括給后面的研究如制度規范、費用分攤、運作管理以及成本優化等奠定基礎。
[1]劉暢.探析醫藥物流產業利弊與對策[J].海峽藥學,2010,22(8):284-285.
[2]程瀟,吳志利.探析藥品逆向物流合理化的方式[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9,11(1):78-79.
[3]劉永清.實施逆向物流的效應分析與策略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7(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