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同,劉曉夢,都繼萌(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1)
WANG Bing-tong, LIU Xiao-meng, DU Ji-meng (Shijiazhuang Post&Telecommunication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2011年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為74.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7%。物流業務的發展為物流企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業務服務又良莠不齊,建立一套評價企業物流業務發展競爭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企業改進物流業務服務水平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探索性的建立了企業物流業務發展核心競爭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供同仁研究探討。
對于物流業務發展評價指標,我們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進行構建。定量評價指標是以數據為基礎,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評價的指標項目。定性評價指標主要是指業務發展的社會效益等方面無法用數據進行衡量的業務發展指標。同時我們堅持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則進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堅持以業務競爭力為基本原則進行構建。物流業務發展的競爭力是指物流業務的利潤增長、可持續發展、核心戰略地位等方面的內容,是物流企業在競爭中得以生存的核心業務項目。
(2)堅持以經濟效益為基礎的構建原則。由于數據具有可度量性、可對比性,因此以數據說話是評價業務發展情況的重要方面。
(3)以社會效益指標為補充的構建原則。一個企業除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增長外,還要有可持續發展品牌,以及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本文在進行業務評價時加入社會性的評價指標內容。
2.1.1 業務發展經濟效益指標
物流業務發展經濟效益指標,是指物流業務發展資金占用、成本支出與有用生產成果之間的比較。所謂經濟效益好,就是資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提高經濟效益對于物流業務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1.1 業務收入指標
(1)業務總收入。物流業務總收入是衡量某項物流業務規模的一項重要指標,業務總收入是指與該項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的各項收入總和。
(2)業務收入占公司收入比。物流業務收入占公司收入比是指某項物流業務收入占所有物流業務收入總和的比例,此指標反映了某項物流業務在公司所有物流業務中收入的比重情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項物流業務在所有物流業務中的地位情況。
(3)業務收入增長率。物流業務收入增長率是某項物流業務本年業務收入總額同上年該項物流業務收入總額差值的比率。物流業務收入增長率表示與上年相比,業務收入的增減變動情況,是評價該項物流業務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2.1.1.2 業務費用成本指標
(1)業務總成本。物流業務總成本是指提供某項物流業務服務而發生的總耗費。即:在一定時期內為提供某項物流業務服務產品而花費的全部費用。通過業務總成本的計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計算期的物流業務總支出,物流業務總成本的節約或超支,往往對于分析物流業務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有重要意義。
(2)業務成本收入比。物流業務成本收入比是某項物流業務費用與收入的比率,此項指標反映的是某項物流業務每一單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該比率越低,說明該項物流業務的盈利能力越強。
2.1.1.3 業務盈利能力指標
(1)業務總利潤。物流業務總利潤是指某項物流業務收入扣除成本價格和稅金以后的余額。物流業務總利潤的大小反映了某項物流業務的盈利規模狀況。
(2)業務收入利潤率。物流業務收入利潤率是指某項物流業務實現的總利潤對同期的總收入的比率。此指標反映了該項物流業務收入與利潤之間的關系。是反映該項物流業務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這項指標越高,說明該業務收入獲取利潤的能力越強。
(3)業務成本利潤率。業務成本利潤率是指某項物流業務的利潤額與成本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表明該物流業務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2.1.2 業務發展能力支撐指標
物流業務發展支撐能力指標是指那些對于業務發展起到支撐作用的指標,這些指標對物流業務的服務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指標直接反映的物流業務可持續發展情況。
2.1.2.1 網絡支撐能力。物流業務發展網絡支撐能力是指某項物流業務發展所依賴的服務網絡的支撐能力。服務網絡越強大,業務發展越有動力基礎。因此網絡支撐能力反映的是物流業務發展的基礎能力。
2.1.2.2 設備設施支撐能力。物流業務發展設備設施支撐能力是指物流業務發展所依賴的飛機、汽車、火車、倉庫等設備設施的保障情況。同樣設備設施支撐能力也是反映物流業務發展的基礎能力。
2.1.2.3 信息化支撐能力。物流業務發展信息化支撐能力是指企業運營信息化手段支撐物流業務發展的能力。信息化支撐能力是增強物流業務競爭力和提升物流業務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關鍵能力。
2.1.3 業務發展環境指標
物流業務發展環境指標是指某項物流業務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政策、競爭環境,有些環境是所有物流業務發展面臨的共同環境,而有些環境則是某些特定物流業務發展所面臨的環境。
2.1.3.1 競爭環境。物流業務發展的競爭環境是指企業某項物流業務所在行業及其競爭者的參與、競爭程度,它代表了某項物流業務的成本及進入壁壘的高低。競爭環境是物流業務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對業務的發展至關重要。
2.1.3.2 政策環境。物流業務發展的政策環境是指某項物流業務發展社會政策情況,政策環境又可以分為有利的政策環境、不利的政策環境和無影響的政策環境。
2.1.4 業務發展社會效益指標
物流業務發展社會效益指標是指業務發展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情況。
2.1.4.1 社會服務深度。社會服務深度是指某項物流業務服務地域、人群的范圍大小。一般物流企業的物流業務具有很強的逐利性,由于成本原因并不考慮業務的覆蓋范圍,因此這些業務服務對象也是一定區域內容的人群,因此,我們認為一項業務的服務深度大小也反映了業務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大小,社會服務深度反映了業務發展的社會指標。
2.1.4.2 支撐社會發展能力。支撐社會發展能力是指某項物流業務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的發展支撐程度的大小,特別是支撐落后地區的發展。支撐社會發展能力越強則這項業務就對社會發展越有益,這種能力越大,也就越能反映此項業務的社會效益功能。
2.1.4.3 環境保護能力。環境保護能力是指某項物流業務的發展對環境影響程度。環境保護能力反映了某項物流業務發展不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其業務發展與環境是和諧的。
綜上所述,物流業務發展核心競爭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物流業務發展評價KPI指標體系
[1]丁立言,張鐸.物流系統工程——企業物流管理培訓教材系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王炳同,張昱,顧自新,等.配送中心全面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10):82-84.
[3]劉偉,劉國寧.現代物流[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
[4]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