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蘭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嘉興 314036)
自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理事長單位的欣禾職教集團成立以來,我院與地區多家優質企業、行業協會和中高職院校建立了多角度、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在專業建設、課程與教材開發、師資培養、實踐教學、考證培訓、技能競賽和技術服務等領域獲得了諸多經驗與成果。2011年,嘉興市政府對我院的多項校企合作項目的建設成果進行了評獎與表彰。
我院省級示范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通過多年來有效、務實的校企合作,將“學校、行業、企業三方深度融通,構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貫徹到專業建設的各個方面,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則拓寬了這一思想的內涵和外延,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搭建了公共平臺。我們通過專業教學資源庫中的網絡課程建設,一方面探索信息技術推進教學建設和資源建設的新途徑;一方面嘗試在網絡課程中融入工學結合教學內容的新方法,并在多門專業精品課程建設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些探索與實踐取得的成果不僅為我院網絡課程體系提供了切實可行、特色鮮明的建設思路和方法,還成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核心和亮點。
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著力于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無論是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還是深化企業、行業的技術應用能力,都需要為三方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優質的成長途徑,這些就是網絡課程。所以,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核心是網絡課程。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是基于按照職業成長規律確定的行動領域來構建,其中包括兩門省級精品課程和八門院級精品課程。現按照課程對應的行動領域的認知規律,選擇《電工電子技術》、《機電產品維修》和《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三門課程為例來介紹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中網絡課程建設的思路和經驗。
網絡課程要體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這就決定了課程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實用性、先進性的原則,教學組織要適合從業者業余和終身學習,另外要遵從網絡教育的規律,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方法和手段,提供到位的學習支持服務,充分發揮課程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以保證顯著的教學效果。
《電工電子技術》是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以機電一體化專業核心崗位能力要求來選擇,按知識結構和學習者認知規律加以整合,并以一個個工作任務組成的項目來設計,使這門概念抽象、理論繁雜的課程變為生動的以項目為載體的實務教學。
《機電產品維修》課程則以面向的職業崗位技能為中心來選擇教學內容,并以崗位主要工作對象的難易程度來設計和編排教學項目。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問題為線索,以典型實例為引導,按照思考問題的邏輯進行項目教學內容的設計。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內容以專業主要的、典型的、綜合的業務工作為導引設計,反映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技能訓練過程,培養綜合的職業實踐能力,課程訓練的內容就是以后工作中所用到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專業教學資源庫的網絡課程按照培養的職業崗位能力來設置和劃分,在課程資源的主頁就具備這種劃分結構的課程目錄和課程網站鏈接,便于學生對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的認知和選擇。
網絡課程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以服務“學生學”為主來設計和組織,信息的呈現方式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盡量多的使用了圖文加解說的組合呈現方式,同時確保信息的簡約和精煉,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在對學習內容的加工上。另外,多種媒體信息之間相互補充,使得學習內容整體上渾然一體、連貫一致。在網絡課程的整體設計上,教師精心設計課程中每一個學習項目,通過任務書、引導文、工具材料領制單、知識點課件和案例分析視頻等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和實踐,并通過建立學生學習檔案來管理學生作業與作品、自評報告,以及教師評價和對焦點問題的解答,從而促進學生自主知識體系的和評價體系的構建。
我院的《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將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整合到七個教學項目中。學生通過項目工作任務單制定工作計劃,在單元設計的電子課件中對項目中用到的主要設備、工具和材料設置圖片鏈接,對熱詞和重要名詞設計簡要注釋,以圖形和畫面詮釋原理和定律的內涵,以案例視頻示范工作所要達到的工藝要求與水平,并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相關職業素養。
《機電產品維修》網絡課程注重虛擬實驗室和論壇的建設與開發。在虛擬實驗室中可以開展在線實訓,通過選擇提供的實訓項目進入相應的工作情景。每個工作情景均提供任務書、引導文、工作計劃單、工具材料單及知識點與參考書鏈接等教學文件,學生的實訓作品則在模擬和仿真系統中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系統自動給出各項考核評分。論壇則主要提供學生實訓過程中信息交流和討論的平臺,教師也可以通過它在線解答疑問和指導學生。
《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則是一門綜合實訓課程,注重實訓過程中團隊的組建、工作任務的分配和協作精神的體現。網絡課程采用闖關游戲的方式按難易程度設計了八個實訓項目,每個項目實操之前均需指定在線的三名隊員,其中兩人分工完成工作任務,提交作品;一人負責技術指導和工作協調,提交總結PPT,在小組自評中,此人評分占較大權重。項目完成后,系統自動建立工作檔案,包括團隊人員信息、工作考核細分表和協作評價與建議。另外,課程網站建立了豐富的資料庫,包括工具書、電子課件、視頻錄像、仿真軟件和作品展示等子庫。
網絡課程作為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在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手段運用,還是教學評價考核等方面應體現工學結合的重要的特色。而如何利用網絡課程的特點和優勢,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育方法與理念落實到教學資源建設的方方面面,使專業建設真正起到示范、輻射和服務社會的良好作用,是我們專業和課程建設者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以我院核心專業課程均開設的“廠中校”教學項目為例。“廠中校”教學部分一般由校企共同設計的具有綜合性、實務性和前瞻性的技能實訓或實習項目構成,實訓(實習)作業指導書由校企合作開發,教學過程主要由企業兼職教師指導完成,并按照企業考核標準進行工作評價。通過多門課程連續三年不斷實施“廠中校”教學實踐,我院在“廠中校”教學組織與設計、資源利用與開發、人才培養與管理等方面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成果,逐漸成長為我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示范性成果。
在網絡課程中,“廠中校”教學作為工學結合的特色成果來展示。《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展示的是在“廠中校”中開展的小型配電柜接線比賽項目,課程網站可以瀏覽比賽視頻、截圖和評分標準等文件。《機電產品維修》網絡課程則將“廠中校”中完成的兩項企業產品改造和技術升級服務作為典型案例來展示。《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與調試》課程“廠中校”則向學生展示了結構和功能更為豐富的自動線,重點向學生介紹先進機電產品和技術在生產線中的典型應用及企業自動生產線車間的精細化管理體系,課程網站則展示了相關視頻和介紹。
綜上所述,我院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搭建了以服務“學生學”為主的知識自主構建性終身學習平臺,并通過以培養專業職業崗位能力來架構的網絡課程體系,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與手段,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落實到每一個精心設計的學習項目和工作任務上,并同時尋找適合的工學結合切入點,將學習過程最終轉化為務實求真的技能實踐與成長的過程。
[1]孫默.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1(7):88-91.
[2]李書明.網絡學習中個性化學習服務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6):118-121.
[3]嚴冰.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創新[J].中國遠程教育,2011(16):43-45.
[4]李一媛.高校精品網絡課程網絡資源開發需求和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56-58.
[5]張菲菲.高校網絡課程應用調查分析與對策:以寧波大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0(2):34-36.
[6]王佑美.高校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有效性的缺失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0(8):80-84.
[7]何曉青.網絡實踐教學的典型教法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1(10):116-120.
[8]陳庚,丁新.網絡課程要素分析及建設[J].開放教育研究,2008(6):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