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軍,王洪根,程樟富
(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浙江 遂昌323300)
麗水號稱“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蓋率達80.79%,林業是麗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林業資源十分豐富,能提供優質服務的基地,如依托匯集全市最優質的森林資源的24個國有林場建立起來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能提供豐富的生態、安全林業產品,包括可食林產品、森林藥膳、保健藥品、森林蔬菜、木竹保健器具及工藝品等;能提供豐富的文化教育載體,如生態科普知識教育基地、竹木產品博覽園、野生動植物種養基地等,其產品或產量均位全省前列。
麗水的可食林產品非常豐富,品種和產量均占全省之首,分竹筍、山茶油、食用菌和干水果(板栗、楊梅、梨、柑桔、臍橙等)4個系列等,2011年實現產值13.6億元(其中筍產值3.6億元,油茶產值2億元,干果產值8億元),產品行銷全國各地,部分產品銷往國外。自2003年開展森林食品認證以來,共有81個生產基地先后獲得市級以上森林食品基地認證,總面積2.6萬hm2,輻射面積8.2萬hm2。目前全市仍在有效期內的市級以上森林食品基地共有37個,基地面積0.7萬hm2,輻射面積3萬hm2。森林食品按產品種類可分為:竹筍、山茶油、干果類(板栗、錐栗、香榧)、楊梅、柑桔
麗水人工種植中藥材歷史悠久,擁有中藥材資源2 033種,占浙江省的85.24%,其中植物藥1 813種,占全省1 850種的98%。在全國363種中草藥主要品種中,麗水市分布的有251種,占69.1%。其中雷公藤、腫節風、魚腥草、厚樸、靈芝等中藥材的種質資源、栽培技術研究方面處于全國先進水平。目前,全市木本中藥材及藥用菌種植規模逐步擴大,面積達到近1.2萬 hm2,產量約 1 640t,產值約 6 869萬元。木本藥材中厚樸人工種植規模繼續保持在首位,面積約1萬hm2,產量約560t,產值約790萬元。菌類藥材主要有靈芝、灰樹花,產量約1 200t;人工栽培的紅豆杉面積已初具規模。小品種藥材,如山藥、魚腥草、丹參、桔梗、生地、萬京子等,松陽、蓮都、青田等縣均有生產。
麗水市擁有大量的野生森林蔬菜資源,全市可供野生食用的植物(森林蔬菜)共有658多種,其中可食用或食藥兼用的林內大型真菌就有324種,可食用竹類有65種,其它可食用的森林植物有269種。目前,一些地方開始依托當地資源開發利用森林蔬菜,如松陽種植馬蘭、敗醬、黃秋葵;遂昌發展野山筍和蕨菜,蓮都栽培香椿,慶元開發樹參、紫蘇和緣蓋牛肝菌,景寧采收野生東風菜和加工豆腐柴,縉云推廣黃花菜,龍泉發展黃甜竹,云和種植土人參等。據初步統計,全市人工栽培馬蘭、馬齒莧、敗醬、黃秋葵、黃甜竹、紫蘇等森林蔬菜的面積約267hm2。
目前,麗水市共核準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企業258家、馴養繁殖69家,人工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主要有鳥類(藍孔雀、灰天鵝、綠頭鴨、鸚鵡、鷓鴣、山雞、非洲駝鳥等)、蛇類(五步蛇、眼鏡蛇、黑眉錦蛇等)、哺乳類(梅花鹿、野豬、豪豬、黃麂、野兔、竹鼠等)和兩棲類(石蛙)。
(1)麗水屬于浙江欠發達地區。經濟因素是限制林業產業發展的最大因素,作為經營林業的主體,居民的生存型需求占據首要地位。政府雖然加大對林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但是仍不能滿足林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2)生態補償機制仍不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缺失或不完善是麗水市乃至國林業發展的短柄和瓶頸,許多人目前仍然沒有認識到環境保護和生態補償的重要性。目前麗水市生態補償機制仍不完善,由此極大的禁錮了生態林業的健康發展。
(3)林業人才隊伍總量不足。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村勞動力也逐步向二、三產業和城市轉移,農村人口結構、勞動力數量和勞動者素質的變化將深刻影響林業發展。目前存在著林業人才隊伍總量不足、隊伍人員老化、結構不合理、林業人才和科技現狀與林業加快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等問題。
建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生態農林產品園區,培育成集林產品銷售與會展于一體的國際綜合型森林產品展銷平臺,具有展示、交易、儲運、信息、服務、監管和咨詢功能,以帶動麗水林業特色產品的發展。
竹林基地實施分類經營、定向培育措施,針對性地設計并實施規范化技術措施和標準化生產方式,擴大加工企業規模,實現竹筍產品多樣化,建立龍頭企業支撐。全市有青田、蓮都、遂昌、云和、松陽、縉云、景寧等7個縣為浙江省油茶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縣,實行油茶高產良種苗木培育、油茶新品種基地建設、油茶老基地改造三管齊下,深層次開發原生態植物山茶油。各縣(市、區)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產品,深層次開發、利用和發展現有果品品牌,擴大基地規模,提高果品貯運和加工能力。
建設中藥材精品園,加快無公害標準化技術和高效生產模式研究和應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大中藥產業產學研聯盟,加強產業科技攻關,嚴格監管,保證保健藥品質量。推動中藥養生文化游,推出“十大藥膳”菜譜,加大藥食兼用類資源的市場開發,把麗水中藥材產業捆綁為一體,在全國各地推廣麗水中藥材,打造遍布全國的麗商營銷網絡。
促進森林蔬菜區域化、規模化發展,提高其在蔬菜中的比重。提高森林蔬菜鮮銷比例以及加工轉化率,切實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真正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健康食品。建設森林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使周圍農民有樣可學,有現場可參觀,成為新品種展示基地,新技術、新設施應用的示范窗口。
積極鼓勵林農發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產業,建立以七彩山雞、石蛙、梅花鹿、野豬為主的馴養繁殖基地。指導及馴養人員培訓協議,積極引導社員及農戶提高馴養技能。各地各級林業部門大力開展宣傳,加強對狩獵槍支的買賣管理,建立野生動物保護站,對野生動物棲息、遷徙和疫情進行監測等,確保對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區域的建設管理,逐步走上人工馴養繁殖等保護與利用的科學道路。
[1]丁衛東.浙江省森林旅游產品開發模式與發展戰略的探討[J].華東森林經理,2007(2):214~216.
[2]張 明.森林旅游產品及其開發策略研究[J].林業科技,200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