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苗,郭凱強,李 凱
(1.西南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2.山西長治市八一廣場管理處,山西 長治 046000;3.中北大學,山西 太原 030051)
校園是師生生活和實施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校園生態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師生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活動的視覺效果。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社會對大學校園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植物配置在校園環境綠化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在植物種類的選擇、相互之間的搭配以及各功能空間的分割等諸多方面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校園風格面貌的體現和景觀可持續發展等問題[1]。自從“環境育人”觀念的興起,高校校園環境建設日益受到重視[2-6]。宜人高雅的校園景觀能傳達出學校的精神風貌、文化內涵及師生的審美情趣等,并以景感染人的精神,促進為之而積極奮斗。因此對校園環境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進行校園環境規劃時應注意立意,突出環境感染力[7]。
校園植物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充分體現校園特色,改善校園局部氣候,創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及環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西南林業大學地處“動物植物王國”之稱的云南省,位于美麗的春城昆明市。調查研究校園內不同區域的植物配置現狀,對校園后期管理和養護提供參考依據,并對南方校園綠化建設和北方校園借鑒參考有重要的意義。
西南林業大學位于昆明市東北部,東經102°10'~103°40',北緯 24°23'~ 26°22',海拔為 1900m。年均氣溫14.5°,最熱月(7 月)的平均氣溫19.7℃,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7.5℃,年溫差12~13℃。年平均降水量為1079mm,最集中的降水季節是6~8月的雨季,干濕季分明。由于溫度、濕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故有“春城”美譽。
昆明植被特點類型多樣、區系組成復雜,在植被區劃上,屬亞熱帶半濕潤常綠闊葉林。許多種類為滇中高原所特有,如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滇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滇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滇含笑(Michewlia yunnanensis)、滇潤楠(Machilus yunnanensis)、滇樸(Celtisyunnanensis)、滇玉蘭(Magnolia delavayi)等。
對西南林業大學不同區域的植物配置采用典型抽樣方法對其配置方式、垂直結構分布,喬木、灌木與草本植物的搭配狀況和植物的季相變化進行統計分析。
3.1.1 校門區植物配置
校門區是學校校門外及校門內至學校主體建筑之間的通道。此通道采用常綠喬木對稱式配置,樹種以滇潤楠為主。在此區行走時可以起到遮陰的作用,形成空間綠化的效果。
3.1.2 教學區植物配置
教學區包括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該區域植物總體配置是規則式的,各分區采用自然式布局。主教學樓和圖書館采用規則式布置,選用喬木樹種以主干直立、挺拔、樹形比較莊嚴、嚴肅的樹種為主,如龍柏、雪松、刺柏等。使人們明顯感覺到教學區的氣勢和威嚴。圖書館和實驗樓附近的植物配置是以建筑物為核心,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為主。上層植物主要有滇樸、黑彈樸、云南皂莢等,下層植物主要有石楠、山茶、枇杷、櫻桃、玉蘭等。附近道路以滇潤楠行道樹為主。此配置方式可以隔離噪音,形成安靜的學習場所,為學生及教師的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并師生們課后走出教室欣賞到美麗的植物景觀,緩解視覺疲勞,呼吸更清新的空氣,有效放松緊張的精神狀態。
3.1.3 生活區植物配置
生活區包括學生宿舍、食堂、商店等。宿舍前與道路之間以帶狀和塊狀綠化為主,其周圍喬木較少,多為灌草相結合的配置方式。其中上層植物以桂花為主,中層以米仔蘭和紅花繼木為主,下層以草坪為主。這對改善宿舍區的空氣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結合布設水泥石桌和石凳,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室外學習、人員集散、學習交流和朋友聊天,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也能感到溫馨且心情舒暢。食堂和商店以喬木和灌草結合配置為主。選用芳香型植物和觀賞型植物,其中,上層植物主要以大鱗肖楠、水杉、樸樹、雪松、北美紅杉為主,中層植物以桂花、木芙蓉、小葉女貞、側柏、梅花為主。
3.1.4 體育活動區植物配置
體育活動區包括籃球場、足球場和體育館,體育活動區四周栽植高大的喬木,樹下配置有花灌木。上層植物以梧桐、喜樹、懸鈴木、水杉為主,中層以桂花為主,同時布置了休息設施、小型運動區和健身設備。這種配置形式可以阻擋噪音,在夏季可以有綠蔭,在冬季可以避免寒風的侵襲,并滿足了學生休憩和健身的需要。
3.1.5 休憩區
在主教樓前有類似于長方形的草坪區,并與之相臨的有苗圃和竹林區,這是師生休憩和聚會的主要場所。苗圃區樹木種植比較雜亂,主要是片植的常綠喬木和少量落葉喬木,并配以灌木和草被。喬木樹種有滇潤楠、香樟、石楠、柏木、滇楸、國槐等,灌木主要為夾竹桃、衛矛冬青等。
西南林業大學植物配置特征遵循了適地適樹原則并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的樹種和配置效果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滿足了各種景觀綠化要求,又可降低工程成本。在植物造景時注重季相變化,滿足了一年四季皆有植物景觀可欣賞的效果,形成春花爛熳、夏蔭濃郁、秋季絢麗、冬季蒼翠的四季景觀。
在校園內的行道樹均采用規則式栽植,配置結構簡單,無季相變化。部分區域樹種選擇不恰當,如在食堂周圍作為行道樹種植的大鱗肖楠,由于其抗煙塵能力很弱,導致生長狀況不好。教學區植物成長空間受限,植物后期生成受阻,并且植物種植雜亂,造成景觀效果不佳。由于宿舍樓與周圍綠地有一定的間距,植物遮陰效果不明顯。主教學樓前草坪區由于是全開放式的綠地形式,草坪的使用強度很大,土壤板結嚴重。
目前,校園植物的園林規劃研究不僅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還成為高校校園植物資源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8]。改善校園生態環境,進行校園綠化,已成為高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校園環境建設來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營造高雅的育人環境,高校校園植物資源,就是高校根據其地理位置和對環境的感知和認識,遵循美學準則和信念等高校校園文化背景來規劃布局的[9],從而創造出具有多種功能的特色校園活動空間,精心營造出校園獨特的園林植物景觀。
[1]崔 磊,徐淑梅.哈爾濱師范大學松北校區園林植物配置研究[J].北方園藝,2011(6):105 ~108.
[2]蔡永潔.城市廣場[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龍岳林,甘德欣,周 晨.湖南農業大學生態校園規劃設計[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2):173~176.
[4]盧顯偉,李 淼,陳瓊琳,等.有機生長理論在湖南農業大學校園環境規劃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08(12):38~39.
[5]白德懋.城市空間環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6]李 震,肖 鵬.營造校園“起居室”—以若干在漢高校校園廣場為例看我國大學校園廣場規劃設計的法則[J].華中建筑,2004(4):83~85.
[7]孫新旺.城市休閑綠地設計(十一)校園休閑綠地設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J].園林,2002(2):14~15.
[8]李榮平,劉志民,蔣德明,等.植物功能型及其研究方法[J].生態學雜志,2004,23(1):102 ~106.
[9]高 宇,田 恬.植物資源在我國文化及文化發展中的作用[J].生態經濟,2003(10):212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