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平,劉艷琴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治沙試驗站,陜西榆林719000)
樟子松移植的適宜季節是春季土壤解凍后苗木萌發前及秋季土壤封凍前。此時苗木處于休眠狀態,新陳代謝緩慢,加之氣溫較低,蒸騰量小,移植成活率較高。隨著人們對改善生存環境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增進城市綠化,抵抗自然災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許多重要綠化工程,因為一些特殊需要,往往要求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施工時可能已錯過樟子松移植的適宜季節。為了如期完成綠化工程,只得在樟子松生長季節綠化施工。因為這時樹木已經抽枝展葉,進入旺盛生長季節,新陳代謝旺盛,枝葉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和水分,而且隨著氣溫升高,光照增強,植株的蒸騰量也大為增加,而移植時不可避免會損傷根系,若措施不當,很容易造成苗木根系與地上部分以水分代謝為主的原有平衡被打破,導致移植苗木萎蔫甚至枯死,移植成活率較低,從而降低了綠化景觀效果和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了保證苗木移植的成活率,延長綠化施工期,加快城市園林綠化的步伐,確保綠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長季節移植樟子松在苗木的選擇上要嚴格把關,根據規劃設計的要求選擇樟子松的的苗齡與規格,并加以編號。為了減少運輸中對苗木的傷害,應盡量選用當地或附近地區苗圃的苗木。選擇長勢旺盛、植株健壯、根系發達而完整、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能滿足設計規格要求的樹齡較小的苗木。小苗或經多次移植過的健壯苗木成活率較高。小規格的苗木盡量選用塑料缽、營養袋的苗木,大規格的樹木應盡量選擇容器苗或提前1~3年斷根修冠培養樹木。不選已經萌發或失水的裸根假植苗。
生長季節移植樟子松起苗時要帶土坨以保護根系,且挖苗時土坨要適當加大。一般正常植樹季節起苗,土坨大小為胸徑的7~10倍,生長季節植樹時土坨要增大到胸徑的8~12倍。苗木挖取時盡量快且少傷根,挖好后立即用草繩、草袋或紗布等材料嚴密包裹土坨,土坨綁扎要細要牢,做到土坨不松不散,以防止運輸過程中土坨散裂。容器苗帶容器挖出即可。
在生長季節移植樟子松,必須做到隨起苗、隨運輸、隨栽植,盡量縮短運輸時間。運輸前及途中對樹根及樹冠噴水,并用苫布遮陽。最好選擇陰天挖苗,陰雨天或夜間運輸,以減少苗木水分消耗,保持苗木體內水分代謝平衡 。苗木在運輸過程中要在車廂內墊上草袋等物,以防止損傷樹皮。裝車時,按車輛行駛方向,將土坨在前、樹冠在后碼放整齊。到施工場地后應及時卸車,放置在陰涼處,并噴水保溫降溫。
應提前將種植穴挖好,苗木運送到場地后盡快栽植。樹坑的大小視苗木所帶土坨大小而定,一般比規定的土坨直徑大30~40 cm,有利于根系舒展。挖出的土將表土和中底部土分開放置,并將磚塊、石塊等雜質清除干凈。在穴底墊一層腐熟的有機肥,基肥上還應當鋪一層壤土,厚度5cm以上。
苗木栽植以陰雨天或傍晚為宜,避開高溫時段,當天起的樹木當天栽完。栽植前按要求檢查種植穴大小及深度,不符合要求時,修整種植穴。栽植前踏實穴底松土,土坨放穩,樹干直立。隨后拆除并取出不易腐爛包裝物,若土坨松散,腰繩以不部分可不拆除,并對根部噴生根劑,以促進新根的萌發。回填土時應填一層、踩一層,并踩緊踏實,使土坨和土壤緊密結合。注意掌握栽植深度,要使土球上的地表土與栽植地的設計地面相平,填滿土后在樹杭外圍修樹堰,保證蓄水深度20cm左右,以便于澆水。
大苗栽植要設立支架對樹體進行支撐,以防止澆水或風吹造成苗木歪斜、傾倒或晃動而影響成活。苗木低矮時可用扁擔樁支撐,高大的樹木可用三角架或井字架來支撐。支架與樹干交接處墊上隔墊,防止磨傷樹皮。
苗木栽植后,要及時剪掉病蟲枝、殘枝及疏除生長方向不合適的旺長枝。這樣一方面是為了保持樟子松樹形整齊一致、生長良好、不影響城市綠化場所的美觀,另一方面能減少樹體蒸騰,提高苗木成活綠。
栽植后立即澆1次透水,栽后第2天應補澆1次透水,5~7d后再澆1次透水,15d后再澆1次透水。待第4遍澆水滲下去之后2~3d應及時中耕,加土填平樹坑并在樹干周圍圍30cm高的土堆,以保持土壤水分和防止樹苗被風吹動而使根部與土壤分離,中耕時要將土塊打碎,不可鋤得過深碰傷樹根。封坑要用細濕土,封坑后苗木根部的埯應比平地略高。此后,可視天氣干旱情況而決定澆水的次數。每次澆水后,應及時封坑,保持土壤水分。
每天還要往樹冠上噴霧,創造一個濕潤的環境。栽后10d內每天向枝葉噴水5~8次,以后可逐漸減少到每天3~5次。直到新枝萌發后,方可停止噴霧。在高溫干燥氣候下移植樟子松大樹時,可在每個主枝上安裝1個噴淋頭,每隔20min噴淋1次,以增加樹冠周圍濕度和降低枝葉表面溫度,克服蒸騰量大的不利因素。到秋季轉涼后轉入日常養護。
在陽光較強烈,氣溫達到30℃以上時,為減弱光照強度降低樹體蒸騰量,必須搭網對新植樹木遮陽或遮陰,搭棚時,注意使棚的上方和四周與樹冠之間要保留50cm空間,以防止樹冠日灼危害。有時應用抑制蒸騰制劑對新移植的樟子松樹冠進行適量的噴灑,也能夠起到抑制樹體蒸騰,達到樹體保濕的作用。
新移植的大樹抵抗能力弱,加之夏季又是病蟲害高發期,極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襲,如不注意防范,會降低成活率。防治病蟲害要做到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對癥下藥,及早預防。
當年新移植的苗木,由于還沒有完全恢復樹勢,抗寒抗凍能力降低。因此,在入冬前要采取防寒措施。
[1]張吉祥,柴同彬.子午嶺樟子松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9~41.
[2]韓繼遠.大樟子松移植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1(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