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英,潘曉華
(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紅色旅游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
遵義市地處云貴高原大婁山中段,北部與重慶市相鄰,南面與貴陽市連結,有黔渝公路、黔渝鐵路貫穿其中,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14~18℃,有烏江河、赤水河流經境內,旅游區內地貌類型復雜,東部主要分布著廣泛的巖溶地貌景區。
為了打造遵義市紅色旅游,遵義市先后投入3億元人民幣修建了遵義會議陳列館、四渡赤水紀念館、婁山關景區、天梯等重大紅色旅游工程項目,并對紅軍烈士陵園進行了整修,從發展紅色旅游經濟競爭角度出發,遵義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紅色為先,全面推進,“三片一線,立體開發,全面拉動”的總體規劃思路,即,以“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婁山關大捷”、“突破烏江”等一類紅色旅游產品為重點開發對象,全面推進生態旅游、國酒文化旅游、地域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溫泉休閑度假村,鄉村旅游發展。“三片”即為遵義會議會址系列,包括紅軍烈士陵園;婁山關區域及烏江區域。“一線”即為以四渡赤水品牌為載體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紀念點,立體開發,主要是以紅帶綠、以紅帶酒、以紅帶茶、以紅帶史為主體的立體開發。
人文旅游資源主要以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烈士墓園及紀念塔、婁山關紅軍戰斗戰場、天門洞抗戰大后方觀光區及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遵義市還有遵義市鳳凰山森林公園、赤水河景區、湄江河沿江風景帶等自然景觀和以海龍屯為代表的歷史景觀。
遵義市雖地勢起伏大,地表崎嶇,巖溶地貌地形分布廣泛,但位于氣亞帶中的亞熱帶,屬于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東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皆適合旅游。
中共遵義會議的召開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對中國革命的勝利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同時也給遵義市帶來了濃厚的紅色文化財富,賦予了其獨特的文化歷史內涵,在發展紅色旅游過程中,遵義不僅有獨特的紅色文化優勢,還有獨具風格的酒文化(國酒茅臺)、茶文化(遵義毛峰、湄潭翠芽)、黔北民風民俗文化、黔北飲食文化、儺戲文化等特色文化,且部分地區民風古樸,原生蘊味濃厚。
遵義是革命的圣地,遵義會議名揚中外,先后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名酒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發范例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并連續5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連續3次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同時,遵義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等先進單位。
由于整個西南地區地勢崎嶇,地形起勢較大,地貌復雜,多喀斯特熔巖地貌,不利于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的規則和建設,再加上經濟水平較低,發展緩慢,配套設施、設備跟不上旅游的發展步伐和需要,技術條件落后,不利于與周邊及其他發達地區的信息交流,不具有資源共享的條件。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其有所改觀,但其交通的落后仍然死制約經濟、旅游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因素。
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其旅游資源及項目都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規劃和開發體系,呈現出分散布局,引力不足,不具備由中心向外圍的擴散優勢,開發秩序較為混亂,沒有形成有序開發的綜合體系,綜合效益不明顯。
由于本地區旅游資源較為分散,文化特色較為單一,往往跟風其他省區的發展模式,重復建設。主題不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比較效益低,缺乏對紅色文化的充分挖掘和潛力的發揮,同時還缺乏對其他文化與紅色文化的鏈接與創新。
由于旅游業是一門綜合性生產業,具有經濟、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其經營者往往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獲得高額收益。同時一些旅游景觀古風古貌已遭到嚴重破壞。例如,遵義會議會址的免費開放,雖然一方面對開展愛國教育有重大意義,但隨著其不同層次旅游的增多,這種紅色文化的地位便無形中受到了貶值,大多數人并未理解紅色文化的真正意義而到會址隨便看看,并不十分珍惜其旅游文化,同時還造成旅游資源的破壞,而使得一些紅色旅游資源失去原有的古風古貌和意義。
紅色旅游產品宣傳不力,方式單一,網頁更新慢,設計質量低,視覺效果差,信息資源不充分,不能讓旅游者充分了解所需要的相關信息。此外,品牌效應不突出,不具有市場競爭力。
由于貴州位于西部地區,整個經濟狀況相對落后,而遵義作為貴州的第2大城市,雖然近年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紅色旅游的總體發展卻不容樂觀,與其他省區還存在較大差距,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將直接決定該地區的旅游發展進程和水平,列如大部分投資商都比較偏向于向經濟、環境等各方面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進行投資,從吸引投資方面來說,經濟水平的落后也削弱了外界向本地區的投資力度。
針對紅色旅游景點分散、景點多、線路較長、線路設計不連貫等不利因素,必須重視合理規劃,優化組合。合理規劃不僅只指旅游區旅游資源的的合理規劃與布局,還包括旅游區旅游資源與旅游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例如,旅游資源與交通線路、酒店、旅店、車站、飛機場等基礎設施的連接。優化組合也不僅僅只表現為區內紅色旅游資源的優化組合,還表現在旅游區與旅游區之間的優化組合。例如市區內的旅游區之間、市區內旅游區與周邊的旅游區之間、該市區旅游區與其他省市區旅游區之間等的優化組合。
例如實現重慶市和貴陽市的兩個城市的對接,發揮遵義市作為貴陽市與重慶市之間的樞紐效益,依托重慶市廣大的市場,發揮貴陽作為省會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其長處和優勢,實現經濟由中心向沿線的輻射和擴散效應,發揮其兩大增長的作用,在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加大其開放力度,與周邊地區實現全方位的資源信息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政府應對本地區相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引起了高度重視,特別是旅游業對一個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將不可容忽視,政府應大力支持以遵義會議會址為代表的遵義紅色旅游的發展。
一個地區,無論是經濟的發展,還是旅游的開發,都必須要有資金作為保障,資金的充足度直接影響著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此外一個好的投資環境才有利于旅游業及其相關旅游業的發展。紅色旅游作為一門新興的旅游產業,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投資政策不完善,投資環境不良好,投資力度不到位,遵義與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投資環境不容樂觀,在經濟發展、交通規劃、基礎設施等方面都不具有比較優勢,外界向本地區的投資力度相對較弱。
培養高層次的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增加科技投入可能帶來相關環境的改變,有利于科學化管理體系和運作體系的形成。一個產品服務質量的提高,仍然需要高素質和高層次的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因為旅游業本身就是一門服務性行業,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比較高。其次,科技投入不僅表現在管理服務上,還表現在對設施設備的投入,現在旅游景區娛樂設施多樣,娛樂方式豐富多彩,刺激性強,這正是很多旅游者出游的一大需求。
旅游資源是有限的,人們在開發的同時不能只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其次,旅游資源具有稀缺性,如果開發不合理,將會對旅游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和損失,所以,在開發的同時,應堅持合理開發,適可而止的原則,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旅游與經濟、社會、資源、人口的關系,實現旅游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紅色旅游資源相對于其他旅游資源來說,相對具有嚴肅性,景區人員在規劃與設計時,忽視了對紅色旅游資源原生態文化的保護,忽視了紅色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一些講解人員并未對長征期間的衣物、布鞋、草帽、等遺留存物進行正確地宣傳和講解,從而淡化了紅色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
在旅游旺季,為了獲得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獲得更多的旅游收入,景區往往沒有對進入景點的旅游者人數進行限制,而造成對景區旅游資源的破壞。因此須加強對景區旅游資源質量的監管。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對周邊河流的治理及城市環境的綠環。給旅游業的發展營造以一個更加良好的氣氛,給旅游者創造更加優美的環境,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吸引更多的游客。
[1]冷新宇.紅色旅游特點分析[N].中國旅游報,2004-11-30(16).
[2]劉乃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宇空間結構的演變——基于改革開放30年時序變動的特征分析[J].財經研究,2008(4):271~272.
[3]馬藝芳.廣西白色市生態旅游之探討[J].廣西社會科學,2004(3):30~33.
[4]吳必虎,余 青.還是旅游開發管理與營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5]鄒統軒.旅游開發與規劃廣州[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