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琦,況 灝,曾文輝
(1.南昌大學 科學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2.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設施日趨完善,居民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同時因為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老年人口開始逐年增長,老齡化問題已初見端倪,社會老齡化問題將不可避免。如何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都將成為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相對比例上升,按國際通行的標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和7%,即可看作是達到了人口老齡化。我國2003年,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就已經達到了11%。
江西省于2005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農業省份,老齡化嚴重態勢對江西省經濟的發展,社會穩定,醫療衛生等多方面提出了挑戰。據了解,目前江西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599萬人,占全省人口的12%,呈增長態勢。截止2009年底,老年人口比2005年增加了128萬人,增長了1.66%。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60萬人,占老年人口10%,而且,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隨著經濟發展,家庭結構和社會道德觀念的變化,人口遷移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大家庭結構已不適合形勢發展,小家庭結構越來越多。由于大量的中青年勞動力到外省務工經商,影響了該省老年人口的比重,加劇了人口老齡化的程度?!翱粘病崩先思彝ケ壤查_始增大。
敬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2008年的兩會上,與會代表也對此提出了初步“居家養老”的方案?,F在,社會養老模式最多的是養老院,但難以全面推廣,于是,“居家養老”被提出并屢屢被強調,同時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龐大,而我國機構養老的資源不足之外,老年人也更希望留在家中養老。據老齡辦的統計顯示,85%以上的老人都有選擇居家養老的意愿,他們更希望在家里獲得服務,擁有歸屬感。
社會福利居住設施和一些規劃建設的老年城雖然有較好的硬件設施和服務水平,甚至有一些高級的老年住宅區可以提供不同老年階段的住宅形式和保姆式的照顧。但它們相對封閉,遠離親情,老年人因為精神上的孤寂,不利于社會和家庭和諧發展。老年人更愿意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區當中,不愿輕易放棄原有的生活方式?!熬蛹茵B老”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從家庭、鄰里和社區中尋求照顧。
居住區的規劃和建設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第一,就是在居住區中將老年住宅融合進去,設計復合型住宅,滿足老人和年輕人的不同需求;第二,由于我國住房體制的改革,促進了房地產事業的發展,買房子成為了大部分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也就不可能輕易地更換住房。所以要有效利用資源。將住宅設計成“通用住宅”,滿足人的不同生理階段的需求。
現在社會流行的養老住宅主要是養老院,將老人集中到一塊生活,與一般的生活小區分隔開來,這樣易使老人失落、悲觀,產生不良心理。
可以嘗試將老年住宅體系添加到一般的居住小區中,這樣,老人可以和子女們同住在一棟里或是一個組團中,幾代人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又可以相互照顧。這種模式既避免了大家庭的矛盾,又保留了大家庭的優勢。它使老人們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易于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而不是將他們安置到陌生的環境里。
將不同戶型的老年住宅集中設置在幾棟樓里,也可以將它們分散設置在小區里,為了方便老人進出,老年戶型要設置在電梯可到達的樓層中。老年戶型可分為三類:獨居小戶型,兩代居和合居型。獨居小戶型,此類戶型是針對“空巢家庭”或“孤寡家庭”中生活基本自理的健康老人,考慮到子女不在身邊,老人獨居和與配偶共居的居住類型占多數,因而多采用一居和兩居的單元式戶型,并考慮有保姆陪護。兩代居既是一套大戶型與一套小戶型相鄰,是兩代人又相互獨立的空間。合居型分一居、兩居和三居等大小不同的戶型,為周末和假期來看望老人的子女提供居住場所,促進子女與父母間的融洽關系。
2.2.1 醫療保健中心
社區的醫療保健中心除具備一般的掛號、藥房、急診、化驗、注射等功能外,同時與公寓內每戶用戶的保健呼叫系統連網,保證隨叫隨治外,與市內急救中心的呼叫系統也連網,保證了呼救系統的暢通、安全性。同時內設保健咨詢中心,提供老年心理咨詢、老年疾病咨詢、老年身體保健(包括飲食、養生等)等服務。保健中心還配備了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了科學、營養的膳食服務。該套具有專業水準的護理、咨詢、醫療服務,不僅能讓老人住得安心、舒心,同時也將我中國幾千年的養生文化發揚光大。
2.2.2 老年教育中心
老年教育中心,提倡“活到老,學到老”的傳統理念,同時為老年人提供學習、交流知識的場所,滿足老年人求知、求學的心理,讓他們感受到老有所用。教育中心為老年學者提供了一個文化、學術交流的平臺,相互接受科普性教育、新知識教育等方面知識。老年教育中心還為老人提供了保健性體育項目的訓練場所,如太極、瑜珈、秧歌、腰鼓等。
2.2.3 幼兒教育中心
根據目前社會發展的現狀,現家庭多往雙職工家庭發展,孩子在家沒人帶只能請保姆的現象比比皆是,因而早親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該社區為這些孩子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住在該社區的孩子們,白天都可跟老人一起來教育中心接受早教育。這里的教育模式既可以糾正老人溺愛孩子的現象,使老人對孩子的愛護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又能使孩子接受正確的啟蒙教育。
這里的工作人員的熱心、專業的工作不僅可以讓上班族的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健康、安全放心,而且也使老人們享受到了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歡樂,享受到了天倫之樂。
通用住宅是指可以適應人的一生不同需要時的可改造住宅。比如在建筑設計的時期,便考慮到人中年或是老年時的不同需要,給改造留有余地,適應不同的變化。這種考慮在日本住宅中就已實現。從構造的角度出發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住宅入口處面積要適當增大,門的寬度要適當增加,地面力求平坦,便于輪椅通過,并在老人經過處預留安裝扶手的埋件;廚房及衛生間面積要適當加大,便于坐凳或坐輪椅使用;老人容易失禁,衛生間應靠近臥室,并應該設長明燈;老人身高會縮短,有時高達6~7cm,因此,開關、門鈴和門窗把手應適當降低安裝位置;老人容易摔倒,地面和浴池底都應防滑,浴池、廁所、樓梯及走廊兩側應設扶手,改變方向和高度的地方應用明顯色彩;老年人視力下降,易患各種眼疾,應提高房間照度,并抑制眩光,據日本分析,照度需提高2倍;老人聽力降低,應提高報警響度;老人體溫低于常人,采暖地區應考慮提高供暖溫度;廁所宜用推拉門,不用平開門;廚房內洗滌及灶臺和衛生間洗面臺下應凹進,以便老人可坐下將腿伸入操作。
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設計中,可以更多的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豐富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研究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尊重他們的需求,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適于老人居住的居住建筑,使我國老年建筑更為多樣化,同時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葉耀先.適應老齡社會的住宅[J].建筑學報,1997(11):18~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張 菁,劉穎羲.日本長壽社會住宅發展[J].建筑學報,2006(10):13~15.
[4]熊必俊.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5]周 典,周若祁.構筑老齡化社會的居住環境體系[J].建筑學報,2006(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