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連,王美俠,王海蓮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環保局 ,江蘇 徐州 221700)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地區〔2005〕318號)正式批準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蘇段控制單元治污實施方案》,要求2007年之前實現復新河控制單元沙莊橋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的目標。近年來,豐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斷面達標工作,狠抓了涉水企業污染治理,突出抓好豐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白衣河截污閘工程、史南河王莊截污閘工程等一大批重點環保工程建設,使沙莊橋斷面水質由原來的Ⅴ類水質提到目前的Ⅳ類、Ⅲ類。雖然水質得到了改善,但距離穩定達標的目標尚有一定差距,2013年南水北調東線就要通水,解決問題十分緊迫。
復新河起源于安徽省碭山縣,全長76km,水源補給主要是靠天然降雨。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41.6mm,平均年蒸發量為1551.3mm,蒸發量遠大于降雨量,使得整個復新河流域水資源總量先天不足。為此,豐縣先后暢通了南通過銅山鄭集河及鄭集南支河引長江水入豐,北線通過張堰埝閘調引上級湖水入豐兩條路線,但均受到一定的外部制約,且南線調水水質不穩定。同時,復新河南北有7m多的落差,為確保河水不流失,建設了4個節制閘,復新河流域劃分為五級水面,形成了“四級控制、五級水面”的格局,非汛期復新河道幾個節制閘均是關閉狀態,河水幾乎不流動,水量交換較少。
2.2.1 污染物總量大,遠超過環境容量
復新河集水區化學需氧量入河量合計9776t/年,氨氮入河量合計1039t/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分別是環境容量的1.9倍、2.7倍。COD污染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分別占59.31%.23.03%;44.39%;氨氮污染主要來源主要源于生活污水、種植業、畜禽養殖以及生活垃圾。污染物排放量遠超過環境容量導致沙莊橋斷面水質綜合達標率僅65%,主要超標因子為高錳酸鹽指數和化學需氧量,與穩定達Ⅲ類水標準尚有較大差距。
2.2.2 生活污染強度較大,處理率不高
隨著人口的集聚,城鎮生活污染成為區域特別是城市水環境質量惡化主要原因之一。區域城鎮總人口41.43萬人,年產生生活污水1910.82t,區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為55.4%。城區污水截流設施不完善,未實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不但存在直排的現象,且汛期污水處理廠成為最大的污染源。
城區目前有污水處理廠兩座,處理能力為6萬t/d,每天要排入復新河水系近6萬t的尾水,這種尾水進入一個相對封閉的水環境中,要想將化學需氧量低到2030mg/L以下是難以做到的。所以尾水對沙莊橋斷面水質的影響日益突現。
污水處理率不高,特別是老城區雨、污未分流,部分污水直排入河,是造成豐縣城區河流水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2.2.3 農業面源污染比重大,缺乏控制措施
(1)畜禽養殖規模較大,廢棄物處理利用率較低。畜禽養殖業較為發達,共飼養豬68.52萬頭、牛2.32萬頭、羊142.25萬只、禽8958萬只。除規模化養殖企業建設了污染治理設施外,但面廣量大的散養戶對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
(2)生態農業發展不足,有機肥利用率低。根據有關統計,豐縣耕地總面積為2.75萬hm2,均農用化肥(單質肥)施用強度為94.7kg/667m2,復合肥施用強度為35kg/667m2。按折純法計算,化學純氮施用強度為 47.8 kg/667m2,是全省平均水平(32.2 kg/667m2)的1.48 倍。
2.2.4 生活垃圾污染治理不足
豐縣擁有設計日處理垃圾300t的垃圾處理場一座,目前主要用于城區生活垃圾和衛生填埋,大量的農村生活垃圾大量的垃圾隨意拋到池塘或河岸,容易造成河道淤積和水體污染。
(1)實施尾水資源化與導流工程,解決尾水污染問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根據分析比對,完全可以用于景觀用水和農業生產,首選是進行資源化利用。一是將尾水引入護城河,促使護城河水流動起來,全面改善水質消除劣五類水體;二是通過一定工程將水引入豐縣西北部缺水地區用于農田灌溉。利用不了的尾水,沒了不使其進入復新河影響沙莊橋斷面,就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導入徐州市桃園河進入徐州大尾水導流工程之中。
(2)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適度控制豐縣養殖業,特別是污水排放量大的種鴨散養戶的發展,劃定復新河及其主要支流白衣河、太行堤河、豐沛河等沿岸禁養區,取締禁養區養殖行為。
(3)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一是老城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進行提標改造,進一步完善管網,做到應收盡收;二是全面推進鎮級污水處理廠建設,解決另外一個近50%的生活污水污染問題。
(4)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建設。按照“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村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在全縣范圍內建立健全垃圾處置體系。
(5)實施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復新河及其主要支流,有計劃地實施清淤工程,減少底泥的污染,同時開展生態護坡等,減少污染物入河量。
(6)加快生態補水工程建設。根據豐縣水質變化情況,適度調引微山湖水入豐,在提高二級水面的流動性,增強自凈能力的同時,補充新鮮水質,改善水體質量。
[1]王海英,牟曉慶.城市污水培養富油蛋白小球藻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