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畢漫紅 陳雪
36例高齡臥床患者壓瘡的預防體會
王英杰 畢漫紅 陳雪
目的探討高齡臥床患者盡早實施預防壓瘡的措施,降低壓瘡的發生率。方法對我科36例高齡臥床患者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找出壓瘡的危險因素,采取積極預防措施。結果36例患者中僅1例患者發生Ⅰ度壓瘡,余均得到有效預防。結論長期臥床患者壓瘡是可以有效預防的。
高齡臥床患者;壓瘡;預防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對我科36例住院高齡臥床患者實施壓瘡預防。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齡82~96歲,平均年齡86歲。腦出血6例,腦血栓后遺癥12例(包括糖尿病患者4例),骨折1例,其他慢性病長期臥床17例。36例患者中1例患者入院第2天臀部出現紅腫,為Ⅰ度壓瘡,余3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預防。
2.1 外部因素 外力是造成褥瘡最主要的客觀因素之一,即指外力因素作用于局部,其外力包括壓力、剪力、摩擦力。壓力是引起褥瘡的主要原因,并與壓力持續時間、壓力大小有關。其次是剪力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險性。摩擦力是機體作用于上皮組織,能去除外層的保護角化皮膚,增加皮膚對褥瘡的敏感性。床鋪皺褶不平,渣屑或搬動時拖、拽、扯、拉患者均產生較大摩擦力。
2.2 內部因素 潮濕或不清潔的刺激是造成褥瘡的客觀因素之一。潮濕或不清潔對壓力巨大的局部皮膚有嚴重刺激和容易感染是形成褥瘡的條件。在身體局部受到過長時間,過強壓力而影響了血運的基礎上,再加上潮濕或不清潔的刺激,極易促成褥瘡形成。如:大小便失禁或出汗引起潮濕,不清潔刺激導致皮膚浸漬、松軟,易為壓力、剪力、摩擦力所傷,而形成褥瘡。
2.3 身體自身因素
2.3.1 高齡 隨著年齡的增大,皮膚的生理功能已發生變化,皮下脂肪和皮脂腺減少,汗腺萎縮,而皮膚的透過性增強,但對外界的敏感性減弱,從而不易早期發現問題以致形成褥瘡。
2.3.2 長期臥床 臥床時間長,老年患者皮膚感覺功能、反應性、皮膚抵抗力均全面降低[1]。
2.3.3 其他因素 有統計表明吸煙者發生褥瘡是非吸煙者的4倍,吸煙量與褥瘡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骨折、風濕性疾病等增加發生褥瘡的危險。社會心理因素也影響褥瘡發生,因缺乏自我護理意識也易發生褥瘡,護士對患者護理指導不充分也是褥瘡的易發因素。
3.1 準確的預測和評估 本組采用的壓瘡風險評估表是Norton評估量表,早期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可對壓瘡危險的患者提高個性化護理并可作為確定難免壓瘡的依據[2]。用Braden壓瘡風險評分法,分值越少,壓瘡發生的危險率越高。其內容包括:感覺、潮濕、活動、移動、營養、摩擦力和剪切力6部分。總分為6~23分,15~18分輕度危險,13~14分中度危險,10~12分為高度危險,9分以下為極高度危險。
3.2 措施
3.2.1 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建立翻身卡,每班落實定時翻身,間歇解除身體各部分的壓力,避免局部組織持久受壓,至少每2 h轉動體位一次,是預防壓瘡的最有效的措施。
3.2.2 避免剪切力 翻身時用枕頭、水墊等將患者側臥成30°角,使5個壓力點的壓力減少至最低(雙足跟、枕部、雙肩胛)。用枕頭減輕足后跟的壓力。患者仰臥時,搖高床頭約30°,床尾搖高15°,并用膝枕、擋腳枕將剪切力減至最低。
3.2.3 高危患者重點預防 對可能發生壓瘡的高危患者,進行重點預防,如坐輪椅時應30 min移動患者體位一次,移動時,避免拖拉患者引起皮膚破損。
3.2.4 保持患者全身皮膚的清潔干爽 及時更換尿片或衣服,避免尿液汗液浸漬皮膚。患者排便后用溫水清潔皮膚。并用賽膚潤以及油性按摩油護膚。
3.2.5 加強營養 提供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經腸內營養管進行腸內營養或靜脈營養,可靜脈輸入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根據病情選擇不同方法盡快恢復患者內環境的平衡[3]。
3.2.6 避免護理誤區 避免頻繁、過度的清潔皮膚,不建議對局部發紅皮膚進行按摩,避免使用碘酒或酒精等消毒劑擦拭皮膚,避免在局部創面使用冰敷、吹風機或烤燈,皮膚褶皺處避免涂抹凡士林等油性試劑,防止局部皮膚浸漬,甚至潰爛。慎用橡皮圈,橡皮氣圈會因為放置不當,造成氣圈部位的靜脈回流受阻,使氣圈中間的組織發生水腫,故現在已不提倡使用[4]。
3.2.7 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臥床的老年患者身心痛苦,情緒低落,易產生悲觀、失望的負性心理,患者家屬易產生厭煩心理。護理人員應耐心聽取他們的傾訴和要求,在取得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鼓勵、教育患者及家屬,告知預防壓瘡的重要性。指導患者與家屬參與皮膚評估和護理干預計劃中。工作中要充分體現人性化護理,如:在每次協助患者翻身或做皮膚護理之前,先詢問患者,以體現對患者的關心與體貼,也是人性化護理的體現。
對36例老年臥床患者盡早積極采取防壓瘡措施,大大減少了患者壓瘡的發生率,保持了患者皮膚的完整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減輕了家屬的經濟負擔。
預防壓瘡的護理過程是一個實踐探索過程。護理人員只有認識到壓瘡的危害性,了解其病因和發生發展的規律,掌握其防治技術,才能自覺有創造性地做好壓瘡的防治工作。只要通過精心科學的護理,就可以將壓瘡發生率降到最低程度,從而可以大大降低壓力性潰瘍護理的整體費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存活率。
[1]任前珍.老年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5.
[2]劉紅,付曉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及預防研究進展.中國護理管理,2007,7(2):5051.
[3]申羅英,葉芳.壓瘡的防治及護理體會.現代中西結合雜志,2005,14(13):1782-1783.
[4]丁鳳林.褥瘡新療法的應用研究與療效分析.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8,5(2):29-30.
136000中國醫科大學四平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