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曉
由于外傷性脾破裂病情兇險,同時脾臟又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其治療方法的選擇應綜合分析各種資料,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療措施。本文對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的58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41例,女17例;年齡11~65歲(平均32.3歲);均為閉合性損傷,致傷原因為墜落傷16例,交通事故33例,毆打致傷7例,擠壓傷2例;傷后至入院時間為0.5~16 h,平均2.8 h;有合并傷的共32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17例,合并顱腦損傷6例,合并肝破裂2例,合并左腎挫傷3例,合并小腸破裂1例,合并泌尿系損傷1例,同時合并顱腦損傷、血氣胸2例。
1.2 損傷的部位和分級 手術治療共51例,術中見包膜下破裂4例,脾上極損傷25例,膈面損傷14例,脾門損傷3例,脾廣泛破裂2例,其他部位3例;根據第六屆全國脾外科學術研討會制定的脾損傷四級分級法分級:Ⅰ級占27例,Ⅱ級占17例,Ⅲ級占4例,Ⅳ占3例。
1.3 治療方法
1.3.1 非手術治療 對于無明顯休克或休克補液容易糾正,B超或CT顯示脾損傷比較局限、表淺,生命體征穩定,腹部癥狀輕,無明顯腹膜炎體征,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在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腹部體征、定期復查腹部床旁B超的情況下,給予絕對臥床休息、應用止血藥物、輸血、營養支持等治療。本組共7例患者行非手術治療,全部治愈,無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1.3.2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采用單純縫合修補術和脾切除手術:對于脾破裂相對不太嚴重,創面比較整齊的行單純縫合修補術,其中Ⅰ級1例,Ⅱ級3例,采用間斷橫褥式縫合,放置膠原蛋白海綿覆蓋后打結固定,以免造成脾臟切割傷;對于休克不易糾正、損傷范圍廣、脾損傷嚴重的患者行脾切除手術治療,共47例,其中3例兒童患者同時行自體脾片移植,將約1/3脾組織切成薄片后埋入大網膜內。1例患者因合并肝破裂死亡,1例因嚴重腦挫傷死亡,1例因不能控制的大出血死亡。
本組非手術治療7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無嚴重并發癥的發生。隨訪1年,未見患者不適。
手術治療51例,治愈48例,治愈率94.12%。單純脾修補術4例,治愈4例,治愈率100%,術后無嚴重并發癥。脾切除術47例,治愈44例,治愈率93.62%,3例死亡,其中死于不能控制的大出血1例,死于嚴重胸、腹、顱腦多發傷2例,均于脾切除術后48 h內死亡。治愈患者于術后10~21 d痊愈出院,隨訪1年,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近年來研究發現,脾臟具有重要的免疫學功能,脾切除后機體免疫力下降,易合并兇險性感染,其病死率高達30% ~80%,尤其是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兒童[1]。但脾臟血管豐富,組織脆弱,外傷后極易發生破裂出血。因此,對于脾破裂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方法的選擇應綜合分析,慎重選擇[2]。
目前“保脾手術”在臨床上逐漸增多,但筆者認為,保脾手術應遵循保脾四原則,即先保命后保脾,年齡越小越優先考慮保脾,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術式及各種術式的聯合應用[3]。對ⅠⅡ級脾破裂一般選擇保脾治療,可選擇非手術治療、縫合修補、粘合凝固止血、部分切除、脾動脈結扎等方法;對于成人Ⅲ級以上脾破裂,宜行脾切除術,對于兒童應盡可能修補,必要時行自體脾移植[4]。手術治療時應嚴格掌握各種術式的要點,如縫合修補破裂脾組織時應貫穿徹底,勿留死腔,防止積血、繼發感染;行部分脾切除術時,應緊貼脾臟處理相關血管,注意保護余脾的血供;打結時避免縫線切割[5];對于脾斷面的處理,術中止血措施應確切、可靠,術后放置腹腔引流,密切觀察術后有無繼發性出血[6]。
采用非手術治療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對于單純性脾破裂,年齡<50歲,血流動力學穩定,臨床癥狀逐漸好轉的患者可選擇非手術治療,包括絕對臥床休息、嚴密監護、禁食、補液、使用止血藥物及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等。治療失敗的原因多為延遲性出血、繼發感染等[7]。本組保守治療7例,均治愈。
總之,脾破裂的治療應根據個體狀況、脾破裂的程度、部位等綜合考慮,嚴格把握非手術治療的適應證,需手術者應權衡利弊,選擇最佳術式。
[1]侯世明.全脾切除術后的兇險性感染(OPSI).內蒙古中醫藥,2008(15):12-13.
[2]高君.外傷性脾破裂現代救治及相關問題.中國臨床醫生,2008(11):58-59.
[3]王國梁.外傷性脾破裂保脾技術的臨床應用.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2,(12):716-718.
[4]姜洪池.外傷性脾破裂的手術與非手術治療.腹部外科,2006,(4):213-215.
[5]奉典旭.293例創傷性脾破裂的診治經驗.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2,(8):35-36.
[6]代文杰,姜洪池.肝脾創面出血的處理.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4):51-53.
[7]劉延生,李強.外傷性脾破裂非手術治療的臨床探討.創傷外科雜志,200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