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霞 付云華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因其操作簡單、套管柔軟、套管在靜脈內留置時間長且不宜穿破血管可減少靜脈穿刺次數、減輕患者痛苦、保護靜脈、提高護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等優點二逐漸成為臨床輸液的主要工具。本文就我科近幾年靜脈留置針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1 穿刺針的選擇 臨床采用威海法瑞醫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靜脈留置針。留置針型號的選擇在不影響輸液速度的前提下,多選用細、短留置針。如規格型號22 g×25 mm公率液量30 mt∕分因相對小號的留置針進入靜脈后漂浮在血管中,減少機械性摩擦及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可相對延長留置時間。
1.2 血管的選擇 對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宜選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易于固定的血管。通常選擇四肢淺表靜脈進行穿刺,如足背靜脈網、大隱靜脈、前臂貴要靜脈、頸外淺靜脈等。
1.3 穿刺方法 在穿刺點上方10 cn處扎止血帶,取出靜脈留置針,去除針管,放松外套管,轉動針芯,使針頭斜面向上;護士左手繃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留置針護翼以15°~30°角穿刺,進針速度宜慢,見回血后,降低角度平行再將穿刺針推進1~2 mm;右手固定針芯,左手推入外管套,松開止血帶,透明敷料固定。并在側紙貼上注明穿刺日期。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在約7 d左右,留置針在無靜脈炎發生時可5 d作為常規留置。每2天更換一次留置針貼膜,進針處用哪個碘伏擦拭消毒。如發現貼膜內有滲液、滲血、出汗、空氣等可隨日更換操作時注意各環節的嚴格無菌,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痛苦,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延長置管時間。如輸入對血管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
封管是靜脈留置針保留時間長短的重要環節,如方法得當,可延長置留時間,防止置管并發癥的發生,反之則易誘發靜脈炎、留置針堵塞等,需重新進行靜脈穿刺。
3.1 封管方法 輸液完畢,關閉調節器,將針頭與肝素帽分離,消毒肝素帽,用抽有封管液的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內,先緩慢推注5~8 ml封管液,然后快推2~3 ml停1 s反復2~3次;最后邊推余液邊退針頭斜面至肝素帽內,再推注1~2 ml封管液,使其充滿整個管腔,再將留置針延長管上的小夾子靠近Y接口端夾上,拔掉針頭。
3.2 封管液的選擇 稀釋肝素液。肝素鈉系自豬的腸黏膜或牛肺中提取精制的一種硫酸氨基葡聚糖的鈉鹽,屬黏多糖物質是臨床常用的抗凝劑,在體內體外應用時均具有強抗凝作用,被常規用于靜脈留置針封管。靜脈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對于出、凝血機制正常的患者是安全的。
0.9 %氯化鈉注射液。生理鹽水能維持人體細胞液和滲透壓,與體內水鹽平衡及血液循環密切相關,用生理鹽水封管無血液凝固,同時生理鹽水對血管的刺激小,可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多用于肝素鈉禁忌證的患者。如:對肝素過敏者,有自發出現傾向者;血液凝固遲緩者:血友病、紫癜、血小板減少、潰瘍病、創傷、產后出血者。
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能滿足不同年齡及病種患者的多次輸液以及危重患者的搶救圍手術期輸液、靜脈營養(TPN)及手術中快速補液的要求,并可隨時給藥。操作中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穿刺技術,依據不同的血管情況,把握好進針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減少皮下血腫的發生;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局部皮膚表面細菌通過皮膚與血管之間的開放通道侵入,造成細菌性靜脈炎,甚至引起敗血癥;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及護理,妥善固定導管,避免液體滲漏;在靜脈高營養輸液后應徹底沖洗管道,每次輸液完畢正確封管;減少機械刺激,避免套管針來回轉動,以減輕對血管內皮的機械損傷;輸入血管刺激性藥物前后要用生理鹽水沖管,預防靜脈炎的發生。
總之,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安全,減少穿刺次數,節省時間,減輕護理工作量,便于管理等優點。因此,正確應用靜脈留置針,可以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護理,減少患者痛苦及費用,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