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瓊
子宮內膜良性病變是婦科常見疾病,是造成患者經期不規則、月經過多、不孕等主要原因。主要為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等,其中子宮內膜息肉發生局灶性改變、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可以導致患者癌變的發生。通常診斷性刮宮雖然可以進行病理性確診,但創傷大,患者較痛苦。而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無創傷、無痛苦,不受腸道氣體干擾,簡便易行[1]。我們通過子宮內膜的聲像圖表現、血流情況以及與病理結果對照。取得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陰道超聲檢測,同時患者經診斷性刮或者宮術后病理證實的子宮內膜病變的患者共76例;患者年齡24~63歲,平均41.4歲。患者絕經前不規則出血30例,月經量多37例;患者絕經后不規則陰道出血7例,絕經后白帶內夾血絲2例,51例月經量不規則、經期超過10 d;4例患者為藥物流產后不規則出血,2例患者伴多囊卵巢。
1.2 儀器與方法 檢查前要求患者充分排便,使用Siemens Antrare及G60 s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頻率5~9 MHz。陰道探頭表面涂上耦合劑,表面覆蓋無菌避孕套,行常規縱、橫、斜掃查,緩緩置入陰道穹隆部位,我們仔細觀察子宮位置、宮腔情況、肌層回聲、內膜厚度(前、后層內膜總厚度)、內膜回聲,記錄動脈頻譜,測量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記錄異常回聲大小、形態及邊界、回聲特點、宮腔有無分離、病灶內部及周邊血流情況。
全部76例子宮內膜病變患者超聲診斷結果同時與病理診斷對照,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診斷診斷子宮內膜息肉22例,誤診2例,診斷符合率92.4%;子宮內膜增生34例,誤診4例,診斷符合率91.6%;診斷子宮黏膜下肌瘤7例,誤診l例,診斷符合率91.5%;可疑子宮內膜癌4例,后經病理證實。病理診斷患者子宮內膜增生38例,患者子宮黏膜下肌瘤8例,患者子宮內膜息肉24例,患者子宮內膜癌4例。
育齡期或者更年期的婦女,如果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均應警惕內膜病變的發生。傳統上診斷依賴于刮宮后內膜病理確診。患者痛苦,創傷大。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清晰顯示子卵巢等盆腔組織,宮內膜、肌層、漿膜。不受肥胖及腸道氣體干擾,簡便、快捷,無創傷,無痛苦,配合彩色脈沖多普勒技術,可清晰顯示內膜及病變區的血流情況,可為診斷提供可靠依據[2]。
宮內膜病變的二維聲像圖特征:①黏膜下肌瘤:形態不規則,患者宮腔內低回聲或低回聲突向宮腔超過瘤體的2/3,肌瘤邊緣與高回聲的內膜可形成邊界,其內部回聲大多較均勻,個別可見局灶性無回聲或鈣化,對肌瘤大小、部位、數目及突入肌層肌層程度顯示率高。②子宮內膜癌:早期子宮稍增大,邊界尚清,內膜增厚。回聲稍增強,宮腔輕度分離,肌層浸潤內膜回聲欠清晰,內膜周圍低回聲暈中斷或消失或凹凸不平,深達肌層部分,子宮明顯增大或變形[3]。③子宮內膜息肉:宮腔內可見不均勻的強回聲團,等回聲或低回聲,多在5~8 mm之間。④內膜增生過長:內膜增厚,子宮略增大、飽滿。內膜呈不規則增厚,與子宮肌層分界清楚,部分內膜可見小無回聲區;
子宮內膜病變鑒別診斷需要注意:①子宮內膜癌:可見宮腔內回聲增強或減弱區,官腔線回聲紊亂,形態不規則,血管走形紊亂,阻力指數明顯降低。子宮內膜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之間的RI值有顯著差異。②內膜增生過長:聲像圖上有小無回聲區,宮腔內呈均勻橢圓形或梭形高回聲,內膜輪廓完整增生的內膜與子宮肌層分界平滑清晰。③子宮內膜息肉與黏膜下肌瘤:內膜層與子宮肌層分界清楚,內膜息肉官內見強回聲團,在息肉回聲團近蒂部顯示點狀或短條狀血流信號,而黏膜下肌瘤官腔內可見類圓形或扁橢圓形低回聲團,周邊可見裂隙樣暗區,輪廓較清晰,肌瘤周邊可見還狀彩色血流信號和蒂部的血流信號。
[1] Olaya FJ,Dualde D,Garcia E,et al.Transvaginal sonogmphy in endometrialcarcinoma: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depth of myometrialinvasion in 5O cases.Eur J Radiol,1998,26:274.
[2] 姜玉新.超聲醫學科診療常規.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71.
[3] 吳靜,張倩,王萍.超聲檢查診斷子官內膜病變的臨床價值.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7,23(9):69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