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趙紅艷 蘇國海 李琳 張涌
按目前我國的通用標準,老年人是指60歲以上的高齡人,缺血性心臟病是老年人的多發病,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常伴有多種形式的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具有突發性、短暫性、致死性、發作無規律性等特點。要防治心律失常就必須對患者的心電進行長時間實時監測。本研究通過對151例老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分別應用遠程心電監護儀監測及12導聯心電圖檢查,旨在探討遠程心電監護儀對診斷老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儀器 ①十二導聯心電圖:日本生產十二導聯自動分析心電圖機,常規記錄心電圖,受試者靜息臥位,胸導聯連接以體表定位,紙速25 mm/s。②遠程心電監護儀:隨身佩帶優加利公司提供的遠程心電監護儀,采用 CM1、CM5雙極導聯,雙通道同步記錄(電極位置 CM1放在常規 V1部位,CM5放在常規V5部位),通過GPRS移動通訊網絡將心電圖傳送至醫院監護中心。
1.2 監測對象 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心內科病房住院缺血性心臟病老年患者,其中男85例,女66例,年齡在60歲以上,最大94歲,平均年齡(75.80±12.31)歲。
1.3 檢測方法 監測對象常規做十二導聯心電圖(ECG),然后應用遠程心電監護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行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顯示,對151例患者應用遠程心電監護發現138例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陽性檢出率為91.4%。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多,54例;其次為房性早搏,37例;房性心動過速,28例;房室傳導阻滯,23例;心房顫動,20例;竇性心動過緩,16例;束支傳導阻滯,22例;室性心動過速,5例;竇性停搏,3例;檢測出2種以上心律失常52例(34.4%),其中室性早搏伴房性早搏所占比例最多,房性早搏伴短陣房性心動過速次之,分別為30例(19.9%)和18例(11.9%)。151例患者中應用常規十二導聯心電圖發現56例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陽性檢出率為37.1%,包括室性早搏17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動過速1例,房室傳導阻滯15例,心房顫動12例,竇性心動過緩7例。遠程心電監護儀與常規十二導聯心電圖對于老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陽性檢出率有顯著性差異(P <0.01)。
應用遠程心電監護發現心律失常138例,其中,60~74歲年齡組發生心律失常60例,75~89歲年齡組發生心律失常75例,90歲以上年齡組發生心律失常3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9例,三個年齡段分組間室性心律失常的構成比顯示:60~74歲組與75~89歲組的構成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90歲以上組的室性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的比例較前兩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應用遠程心電監護發現心律失常138例,其中,男78例,女60例,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室性心律失常男性35例,女性11例,老年男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構成比大于老年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截至2009年底,全國老年人口有1.62億,占總人口的12.79%。從今年開始我國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由于老年人心臟電生理學發生改變,隨著增齡心肌有不同程度纖維化、退行性變及缺血性改變,導致心肌興奮性不平衡,因此各類型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常見,在缺血性心臟病老年患者中心律失常所占的比例更大,在一些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中,絕大多數是由于心律失常所致,且約70%發生在院外,失去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救治最佳時機從而導致死亡。另外,由于心律失常發生無規律性、不可預見性,部分患者受到心電圖檢查條件的限制,不能得到及時診斷。由于心律失常具有突發性、短暫性、危險性、無規律性、不可預見的特點,而且老年人發生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都具有不典型性,容易漏診、誤診。要防治老年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的發生,就必須對患者的心電進行長時間實時監測,而遠程心臟遠程監護系統就很好的滿足這一要求,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長期監測,做到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挽救患者生命,尤其是對于提高惡性心律失常發生心臟性猝死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
心臟遠程監護系統由設在醫院的心臟遠程監護中心和用戶隨身佩帶的心臟監護儀組成,具有24 h連續心臟電生理異常檢測預警、GPRS無線雙向數據傳輸和固定電話數字傳輸等功能。心臟監護儀通過內置電極感應心電信號,心電數據通過GPRS網絡系統上傳到監護中心,數據發送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由監護中心進行處理、分析、在監測設備上顯示心電特征參數和波形,醫生根據顯示結果迅速分析、診斷,診斷結果一方面存儲在醫院監護中心中,一方面通過網絡及時反饋給患者或直接電話通知用戶,高危人群的心臟狀況時刻處于醫生的觀察之下,特別是在心臟病發作時,可通過GPRS發送心電數據至監護中心,這樣就有利于醫生及時采取相應預防、治療措施,減少心源性猝死,有利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心律失常。本項研究顯示應用遠程心電監護心律失常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十二導聯心電圖,尤其對短暫、突發、難以預見的心律失常檢出率的提高,對我們及時診斷、為治療爭取“黃金時間”提供了條件。
本項研究顯示,與十二導聯心電圖相比,遠程心電監護系統對突發性、短暫性惡性心律失常的采集更為便捷,它描記準確且操作過程簡單,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大大降低心律失常的致殘致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節約醫療資源。
有人提出,遠程心電監護系統有利于暈厥的診斷;其次,建立一個完善的心臟遠程監護系統花費較高,如何有效地把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在心律失常防控治療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成為一個需待解決的問題。
[1] 張麗,劉芳.重型顱腦損傷并發應激性潰瘍的預見性觀察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2,8(1):39.
[2] 李軍麗.老年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特點的動態心電圖分析.中原醫刊,2006,(9):24-25.
[3] 徐麗英,邢福泰,王紅宇.心臟遠程監護系統對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應用價值.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1002-1003.
[4] 代少升,張躍,張和君,等.便攜式遠程心電實時監護儀的研制. 醫療衛生裝備,2006,2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