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利
膽石癥為臨床上常見的病癥。筆者近年采用柴桂湯合小承氣湯加味治療膽石癥,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8~72歲,大多在35~65歲之間;病程最短2年,最長16年;B超示結石1.1~1.9×0.6~1.2 mm216例,0.2~0.4×0.3~0.5×mm215例,0.5~0.9×0.6~1 mm229例;膽囊多發性結石29例,膽囊泥沙樣結石18例,膽囊單發性結石13例。
1.2 診斷標準 根據病史、癥狀、體征,結合化驗室、B超檢查確診為膽石癥。
1.3 治療方法 予柴桂承氣湯加味:柴胡12 g,桂枝10 g,半夏 9 g,黃芩10 g,白芍20 g,枳實 15 g,大黃12 g(后下),郁金15 g,姜黃12 g,金錢草30 g,雞內金15 g。有黃疸者加茵陳;痛甚加元胡、川楝子;如日久兼有瘀血者可加川芎、桃仁。每日1劑,早晨7:00與下午5:00空腹溫服。服藥期間,腹泄次數越多效果越好。
1.4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膽石排出,B超證實膽囊陰影消失,膽囊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經B超復查排出1/2以上結石,或結石變小1/2以上,膽囊功能明顯改善。有效:癥狀體征好轉,或基本消失,B超復查結石數量減少,或明顯縮小。無效:癥狀體征減輕,或無明顯改變,B超復查結石仍然如故,未排出。
60例中痊愈16例(膽囊單發性結石3例,泥沙樣結石5例,多發性結石8例)占26.67%;顯效28例(膽囊泥沙樣結石12例,多發性結石16例)占46.67%;有效7例(膽囊單發性結石4例,泥沙樣結石3例)占11.67%;無效9例(膽囊單發性結石4例、多發性結石5例)占15.00%。總有效率85.00%。51例中服藥11~30d者18例,31~51 d者17例,52~70d者11例,2.5~3個月5例;7 d內排石者28例,占54.90%;7 d以上排石者23例,占45.10%。
膽為中清之府,其生理功能是內藏膽汁,轉輸膽汁,通降下行為順,與肝相表里,通過經絡相互溝通。凡因情志不暢,外感六淫,飲食不節,蟲積所傷,均可影響肝的疏泄和膽的通降功能,造成氣機不暢,膽汁排泄不利,引起肝膽氣郁,郁久化熱,濕熱內蘊,煎熬膽汁(使其理化性質改變),結聚成石。柴桂承氣湯加味皆在和解少陽之郁熱,清泄陽明之里實,以奏疏利通腑排石之功。方中柴桂湯疏泄條達肝膽之氣,使肝膽氣機條暢,膽汁分泌排泄增強,以利結石排出;枳實、大黃配以金錢草、雞內金消積導滯,化石磨堅,利膽排石。藥理研究表明郁金能調整膽內類脂代謝,降低膽固醇,使膽道奧狄氏括約肌松弛,加速膽汁排泄;姜黃能使膽汁分泌加強,且能增加膽囊收縮,加快膽石排出、消除內毒素。柴桂承氣湯加味方藥靈活,隨證配伍,臨床運用治療膽石癥,使其氣機條達,血流通暢,促進膽汁大量排泄,膽囊收縮,膽管擴張與奧狄氏擴約肌松弛同步出現,為結石排出拓寬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