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紅
乳腺腫瘤是婦女常見病之一。目前,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加大,導致婦女乳腺腫瘤的發生率呈不斷的上升趨勢。據臨床資料統計表明,其發病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 ~10%。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較高,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到85% ~90%以上[1],但是,一旦癌細胞出現轉移,五年生存率僅僅為18%[2]。因此,早期確診腫瘤的良性和惡性,可以對臨床醫師選擇手術的方式提供更有利的指導,從而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分別對73例乳腺腫瘤患者進行細針穿刺吸取細胞學檢查(FNAC),分析其在術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3例乳腺腫瘤患者,均為女性,年齡為24~67歲,平均年齡為(53.8±4.1)歲。患者均因乳房脹痛及腫塊就診,其中單側為61例,雙側為12例;乳腺皮膚有橘皮樣改變為3例,同側腋窩可捫及腫大淋巴結為4例,乳頭溢液者為3例。患者術前均行超聲及FNAC檢查,腫瘤最大3.2 cm×4.0 cm×4.0 cm,最小0.4 cm×0.4 cm×1.0 cm,術后行常規組織病理學檢查。
1.2 方法 采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配用7號針頭對腫塊進行穿刺取材。常規消毒皮膚,固定包塊,以45°角刺入腫物內,抽負壓約2 ml后,從不同方位進退,深度約為包塊的1/3~2/3,見針芯有乳白色或血性成分后抽出,完成后拔出針管,將針頭內組織均勻噴灑涂在玻片上,切片厚度為4~5 μm,放入95%酒精固定30 min,HE染色,光鏡下觀察,惡性腫瘤加做免疫組化,采用SP法。
經本組FNAC病理診斷良性腫瘤為28例 (38.4%),其中乳腺纖維腺病為15例(53.6%),乳腺增生病為12例(42.9%),乳腺纖維瘤為1例(3.5%);乳腺惡性腫瘤為45例(61.6%),其中浸潤性導管癌為22例(48.9%),髓樣癌為10例(22.2%),硬癌為 7例(15.6%),炎性癌為 6例(13.3%)。患者經術中冰凍切片或術后組織病理學證實,良性腫瘤為26例,惡性腫瘤為41例,FNAC診斷陽性符合率為91.8%,假陽性率為8.2%。
FNAC鏡下觀察:良性腫瘤可見腺上皮細胞呈蜂窩狀排列,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無核仁或核仁較小,細胞團之間較多的肌上皮細胞呈裸核狀。惡性腫瘤細胞排列不均勻,細胞體積大,形狀不一,可見明顯或較大核仁,核染色質不均勻,有異常核分裂,核漿比例失調。
隨著我國乳腺腫瘤患者的發生機率在日漸上升,現在已成為威脅眾多婦女健康的首要疾病。目前,臨床上對乳腺腫瘤的診斷方法很多:如B超、鉬靶X線、遠紅外線掃描等,但由于其診斷符合率低,不能明確腫瘤的性質和病理類型,從而為手術方式的選擇帶來一定的影響。
FNAC的原理是主要是利用癌細胞的低粘著力和易脫落的特點用細針穿刺于腫瘤組織并從中吸出少量的細胞,觀察細胞的形態和間質變化,從而確定腫瘤的性質和良、惡性病變。
據國內資料報道,其診斷的符合率為50% ~90%,敏感性為77% ~98%[3],而且其最大的優越性在于,能以細胞形態學為依據早期發現和診斷腫瘤性質,本組術前FNCA診斷,經術中冰凍切片或術后組織病理學證實其FNAC診斷陽性符合率為91.8%,假陽性率為8.2%。其結果表明,乳腺FNCA是一種準確、可靠、安全的診斷方法。
FNAC操作簡便、快速,對機體無損害,有效解決了因B超、CT、鉬靶引起的價格昂貴、檢出率低等因素,能更安全、方便、直觀的檢測出腫塊的性質,在乳腺腫瘤早期發現及明確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為醫生治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NAC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有少數病例會出現誤診,不能代替組織病理的檢查,因此,在臨床檢查中要不斷提高針吸技術和診斷水平,盡量避免假陽性的出現,降低假陰性率,為乳腺腫瘤患者提供準確的診斷。
[1]胡惠軍,鄧素華.潘勇權.263例乳腺癌穿刺活檢的病理學分析研究.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1),76.
[2]劉華軍,劉會光.乳腺粗針穿刺活檢93例臨床病理.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11,6:243.
[3]王曉潔.1731例乳腺腫塊細針穿刺診斷的臨床應用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