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香
假性延髓麻痹是由雙側上運動神經元(主要是運動區皮質及其發出的皮質腦干束)病損所造成的。臨床癥狀以構音障礙、吞咽障礙、情感障礙、咽反射存在或減弱、下頜反射亢進等為特點,是腦血管病即中風病的并發癥,其治療目前尚無公認有效的方法。從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運用水針穴位注射療法治療假性延髓麻痹129例,配合中西醫藥物口服、靜脈療法、復合針刺,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將水針療法的治療方法和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129例,男76例,女53例,其中腦梗死患者94例(包括大面積腦梗死32例,多發性腦梗死6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35例(包括大量出血開顱血腫清除術后5例;微創鉆孔引流術后者9例;保守治療者21例)。均經CT、核磁等檢查明確診斷者。全部病例排除真性延髓麻痹、多發性硬化及梅毒病神經系統損害者。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著裝整齊,按6步洗手法洗凈雙手,戴口罩,備用物(一次性2 ml注射器,安爾碘,消毒棉簽,腦梗死患者備香丹注射液2 ml,腦出血患者備維生素B1、B12注射液各一支)。協助患者取臥位,頭偏向一側,確定風池穴(位于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常規消毒穴位,先快速進針刺入皮下組織,然后緩慢推進或上下提插,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當患者有酸麻脹感覺時,用左手固定針頭,回抽無回血可緩慢注入藥液0.5~1 ml,隨著藥液的注入,針感可逐步增強,這時可把針拔出,以消毒棉簽按壓針孔,防止針孔出血或藥液隨針孔流出。同法換針頭注射另一側風池穴。水針療法分別于第1、5、10、15、20、25、30 天各注射1 次,共 7 次后結束。
1.2.2 護理 治療前向患者和家屬解釋說明穴位注射的目的、意義和有關注意事項,使其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幫助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配合治療,同時消除恐懼心理,避免發生暈針。操作前一定要嚴格遵守查對制度,認真核對患者的床號、姓名、藥名、劑量、藥物的性能,以免出現誤差和不良反應。操作前要仔細檢查注射器和針頭,用棉簽刮蹭針尖處,看針尖是否有卷彎,針體彎曲或針管不通的針均不要使用。穴位選擇應準確無誤。操作時,注意觀察患者對針刺的反應,仔細觀察患者的精神和面部變化。如果患者緊張,出汗、心慌、頭暈等暈針現象,應把針退出,讓患者休息片刻,嚴重的可指壓人中穴。操作過程中,若針提不出或插不進,是因為局部肌肉緊張收縮所致,可用手指輕輕按摩穴位周圍的皮膚即可[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認真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藥原則。注射后有的患者往往有酸脹等不適感,可采用熱敷,按摩遠端穴位,待酸脹感減輕或消失后再離開,以免引起患者恐懼,下次操作時合作困難。
假性延髓麻痹又稱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覺及咽反射存在,無舌肌萎縮和震顫,常有下頜反射(+),掌頦反射亢進和強哭、強笑等;為雙側大腦皮質上運動神經元或皮質延髓束損害所致。系二側皮質延髓束損害所產生。其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講話不清,流涎,甚至強哭強笑等,嚴重者往往危及生命。目前現代醫學主要是應用促進腦代謝藥物、神經營養劑、鼻飼、抗感染等對癥處理,配以各種康復訓練方法等治療,早期效果較好,后期介入往往收效欠佳。為此,我院采用了中西醫并用的方法,使患者患病早期即可獲得較好的療效,也能在后期的治療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水針療法又稱穴位注射,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新療法,它是根據所患疾病,按照穴位的治療作用和藥物的藥理作用,選用相應的腧穴和藥物,將藥液注入腧穴內,以充分發揮腧穴和藥物對疾病的綜合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一方面針刺和藥物作用直接刺激了經絡線上的穴位,產生一定療效;另一方面,穴位注射后,藥物在穴位處存留的時間較長,故可增強與延長穴位的治療效能,并使之沿經絡循行以疏通經氣,直達相應的病理組織器官,充分發揮穴位和藥物的共同治療作用;再有,藥物對穴位的作用亦可通過神經系統和神經體液系統作用于機體,激發人體的抗病能力,產生出更大的療效。
操作前要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整潔的生活環境,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對無意識障礙者要進行溝通。首先要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有的患者一旦發現自己癱瘓失語、不能進食時,心理負擔重,情緒壓抑,煩躁,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拒絕治療和護理,有的患者焦慮不安,易激惹,此時應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護理,消除患者悲觀、焦慮不安情緒,樹立戰勝疾病一定能治好的信念。并將此次水針注射的目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應該向患者說明本療法的特點和注射后的正常反應。如注射局部出現酸脹感、4~8 h內局部有輕度不適,或不適感持續較長時間,但是一般不超過1 d,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此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到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動作輕柔,熱情誠懇。風池穴近延髓,故應嚴格掌握針刺角度和深度,針刺深穴應控制在頸圍的1/10內,向鼻尖方向刺0.5~0.8寸,以免傷及延髓。體格較瘦者要縮減進針深度;耐受性差者,要緩慢推注,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感染。水針療法有利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語言、吞咽功能的恢復,護士要做好治療和護理工作,更好提高療效。
[1]劉芳,李曉紅.穴位注射治療痹癥的護理體會.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7,20(18):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