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宮雙慶 劉立新
健康檔案是醫療衛生機構為城鄉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的規范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的系統化文件記錄。[1]。為了能幫助對口幫扶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掌握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和疾病譜,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促進和疾病防治工作,提高醫療預防保健服務的質量和管理效率,2007年我院率先組織人力免費為對口幫扶地區開展了健康普查同時建立了健康檔。2009年衛生部出臺了《關于建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根據《方案》要求,我們很快完成了新舊健康檔案系統的對接工作。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建檔后只有24.7%的檔案得到經常更新,大部分檔案成了“死檔”。如何更好的發揮健康檔案的應有效用,保證居民健康檔案的隨時調取和查閱,并能夠及時記錄、補充和完善健康檔案,杜絕“死檔”現象發生,成為我院對口幫扶的新課題。在對現有健康檔案資料進行了仔細分析,總結出造成“死檔”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許多鄉鎮醫院醫護人員的技術和服務沒有贏得居民的信任,老百姓對衛生服務的評價是“水平不高,態度不好,小病不愿治,大病治不了”,不喜歡到鄉鎮醫院門診就醫,所以沒有數據可以更新。其二,健康檔案管理工作人員主要是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和鄉村醫生。他們普遍學歷低、知識結構不合理。雖然各縣均開展了有關健康檔案的知識培訓,但內容主要局限于如何建立健康檔案,后續的管理和相關的知識培訓較少。其三,各級政府對于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站的居民健康檔案這一塊沒有相應的補貼或者補貼太少,社區醫護人員對此積極性不高。其四,有些地方對社區居民檔案的利用不夠,社區醫生和居民都沒有充分認識到健康檔案的價值,覺得這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其五,缺乏有效的相關知識培訓體系來強化提高人員認識和自身素質,農村鄉鎮醫院各級各類人員或多或少存在對健康檔案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到位的情況,部分醫務人員甚至認為居民健康檔案工作只是上級下派的任務,根本沒有什么用處。針對這些情況,我院成立了對口幫扶辦公室,并責成他們具體負責對口幫扶工作。為盤活健康檔案,充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的幫扶作用,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幫助農村醫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是公立大醫院幫助農村醫院的重要任務,公立大醫院應承擔起指導社區和農村衛生工作的職能[2],通過支援基層、業務指導、協作等形式幫助培養基層衛技人才,加大對社區和農村衛生工作的指導,積極承擔加快發展社區和農村衛生的各項義務。積極幫助鄉鎮衛生院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在農村廣泛開展預防保健工作,把大醫院專家們積累的經驗向基層宣傳。
1.1 建立導師機制,加強直接指導。結合幫扶衛生院的醫療需求,安排相應科室中堅力量擔任導師,及時幫助衛生院人解決疑難問題并提供有效的技術指導。衛生院醫務人員可直接通過計算機遠程網絡系統,通過互聯網直接會診和咨詢業務工作,加強公立醫院“導師”對衛生院“學生”直接聯系。在幫扶工作中,通過傳、幫、帶等各種形式,手把手教會醫生們使用一些基本的設備,教會他們一些實用的診療知識并通過各種途徑對幫扶單位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幫助衛生院改善醫療條件,完善診療規范,引進新技術、開展新業務,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1.2 進行定期下鄉業務指導,開展“醫療衛生下鄉”活動,對健康知識進行科普宣教。大力開展“衛生下鄉”活動,組織青年衛生技術人員和臨床研究生志愿者開展“衛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動員他們深入農深入村鄉鎮,普及基本衛生識,特別是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保健知識內容,以及有關健康與衛生需求調查等項目,推動對幫扶工作。志愿者在科普活動過程中,也得到了解社會,接受教育的機會。
1.3 實施衛生院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工程 通過舉辦技術骨干培訓班、繼續教育學習班、接收醫務人員進修學習等形式對衛生院骨干進行培訓,解決鄉鎮醫院衛生技術人員業務能力不強的問題。
針對結對鄉鎮衛生院普遍存在的規章制度不健全、崗位職責不明確、工作流程不規范等問題,我們一方面幫助衛生院建章立制,另一方面幫助規范各項管理流程。積極引導結合農村醫療體制改革的實際組織對口幫扶地區的各醫院護士長以上管理人員,認真學習醫院管理理論和國家有關醫療體制改革的文件精神,通過展開“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我們怎么辦”的大討論,提高農村地區醫院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和對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認識。
醫院成立遠程醫療辦公室,負責對口幫扶工作,副院長任主任,辦公室成員為對幫扶地區專職聯絡員,聯絡員在醫院和結對幫扶地區之間起到橋梁紐帶作用,具體任務如下:
3.1 聯絡員及時收集支農信息,關注工作中有借鑒意義的試點做法和經驗,定期組織學習和討論。提高支農辦公室全體人員的支農意識。
3.2 各聯絡員根據被幫扶地區的需求和醫院提供的信息,安排相關支援隊進行協調支援,完成醫療隊下鄉、專家講座和專家門診工作。
3.3 支農辦定期召開聯絡員會議,分管院長直接和各聯絡員溝通,聽取各聯絡員結對鄉鎮衛生院情況和"支農"成效與做法。
3.4 聯絡員與對口幫扶地區各級政府之間保持聯系,不失時機的利用各種溝通機會宣傳健康檔案的作用,取得各級政府支持,從而加大財政補貼,保證健康檔案有效的運轉。
4 幫助農村醫療機構進行健康檔案的后續管理工作以衛生部農村衛生管理司編制的《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管理規范》為藍本,系統的開展相關知識培訓,使醫務人員掌握電子健康檔案管理、使用和系統維護知識,保證健康檔案在防疫保健、健康服務、醫療救治等方面的適時應用。
實施動態管理和信息共享 以流行病學調查、常見病、多發病預防等實用性科研課題為基礎,以及當地政府每年為民做實事的承諾為平臺,發揮我院青年義務工作者及研究生的作用,免費為對口幫扶地區居民進行健康體檢,及時更新、不斷完善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資料,了解和掌握轄區內居民的健康動態變化情況,并采取相應的適宜技術和措施,對發現的衛生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醫療和康復等服務,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實現對農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5.1 將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后續管理工作列入對農村醫院及站所的考核范圍,雖然三級公立醫院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但是真正做到讓農村居民的健康檔案“活”起來還需要當地醫院及站所自身努力。因此上級管理部門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將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后續管理工作列入對農村醫院及站所的考核范圍,加強績效考核??己私Y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為財政補助經費核算和對醫院管理人員進行動態調整的依據[3]。
5.2 實現信息化管理,動態掌握農村醫院健康檔案管理和使用情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要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健康檔案的管理。在建檔農村居民復診或接受隨訪過程中,要及時記錄、補充、更新和完善相關的健康檔案資料,并定期進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轄區內農村居民的健康動態變化情況。要有效使用農村居民健康檔案,鄉、村醫務人員根據健康檔案提供的動態信息,采取相應的適宜技術和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等服務。
5.3 促進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模式轉變。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要充分發揮健康檔案的作用,推進轉變服務模式,為農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上門服務、定期訪視等便民服務,積極開展健康促進,實現對農民健康檔案的管理。鼓勵充分利用電子化健康檔案等有關信息資源,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農民群眾看病就醫。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部關于規范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h.gov.cn.
[2]李葆華胡國慶.城市醫院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初探.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2,129.
[3]戰則鳳.農村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管理和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