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指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的,以肝臟進行性、彌漫性、纖維性病變為主要損害,以肝細胞彌漫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肝細胞結節狀再生為主要改變的一種疾病[1]。乙型肝炎肝硬化為慢性乙型肝炎逐漸演變而成,為慢性肝炎發展的晚期階段。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后,若仍有炎癥發生,即為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尚無特效治療,以針對病因對癥處理,阻止肝硬化進展及積極防治并發癥治療為主。本研究對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4例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4例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46例,女18例;年齡30~64歲,平均45.5歲。排除消化道出血及黃疸表現患者,排除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疾病患者,排除合并HCV、HIV、HDV感染患者,排除合并Ⅱ度肝性腦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參考2000西安會議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關標準進行[2]。即:①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HBsAg(+),HBcAb(+)、HBV DNA(+),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高于正常水平。②患者有程度不同的低蛋白血癥、黃疸、腹水等表現。③有肝功能減退及門靜脈高于表現。④實驗室輔助檢查提示血清白蛋白下降,血清膽紅素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B超或CT提示肝硬化。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甘草、利尿藥、維生素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拉米夫定治療,給予拉米夫定100 mg/d,1次/d,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阿德福韋酯治療,給予阿德福韋酯10 mg,1次/d,口服。兩組均治療12個月以上。
1.4 療效標準 經治療后,肝硬化癥狀及體征消失,肝功能有顯著改善,HBV DNA及HBeAg轉陰,血清纖維化指標明顯改善為顯效;經治療后,肝硬化癥狀及體征顯著好轉,實驗室輔助檢查提示血清纖維化好轉,肝功能改善為有效;經治療后,肝硬化癥狀及體征未見明顯好轉甚至加重,實驗室檢查提示血清纖維化指標及肝功能無明顯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12例,無效 9例,總有效率71.9%。觀察組顯效15例,有效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7.5%。兩組總有效率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與乙肝病毒復制密切相關,活躍的乙肝病毒易引起肝細胞免疫損傷、壞死,導致肝纖維化不斷加劇。因此,臨床治療應采用可有效抗病毒的藥物為主,抑制乙肝病毒復制,改善肝功能,方可減輕并阻斷病情的進展。既往多采用保肝及對癥支持治療,療效不佳。因此,對于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無論HBV-DNA載量或HBeAg狀態如何,均應給予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3]。
拉米夫定為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可競爭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及參與新的HBV-DNA鏈合成而抑制HBV-DNA的復制。但單用拉米夫定,易發生YMDD變異,HBD耐藥突變等現象而引起病情反彈。阿德福韋酯可在人體內迅速轉化為阿德福韋,阿德福韋為單磷酸腺苷的無環核苷類似物,可在細胞激酶作用下磷酸化為有活性的阿德福韋二磷酸鹽,通過與自然底物脫氧腺苷酸磷酸競爭及整合到病毒DNA內引起DNA鏈延長而發揮抗病毒作用。兩藥合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對拉米夫定耐藥變異的代償期及失代償期肝硬化有顯著療效[4]。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活動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優于單用拉米夫定治療,使用方便,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勇強.拉米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河北醫藥,2011,33(21):3260-3261.
[2]張國梅,吳桂蘭,王玉琴.阿德福韋酯對YMDD變異的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觀察.中外醫療,2010,5(14):102.
[3]劉春華,王躍民.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療效觀察.肝臟,2011,16(2):173-174.
[4]湯茂剛,張兆勤.核苷類似物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分析.實用肝臟病雜志,2008,11(5):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