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芳
藥品使用來診斷,治療及預防疾病的特殊商品,又是小劑量就引起較大的生理病理反應,對人體功能有很大的的調節作用。一旦調配時發生差錯事故,輕者延誤患者治療,重者給患者造成不應有的生理和心理創傷,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如何把好藥房調劑這一關,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至關重要。本人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藥房窗口易出現的錯誤及防范措施加以探討,分析如下。
1.1 藥物數量差錯 藥物數量差錯常表現為同一處方中開有幾種藥物,發藥時少拿了一種。或者在醫生所開藥品原有數量上多或少拿。
1.2 發錯患者 應該發給某患者的藥發給了另外一名患者,或被另一患者拿走。
1.3 用法用量差錯 藥物發放到患者手中一定要交代用法用量,有的甚至要著重強調用法用量。比如高錳酸鉀粉外洗皮膚起到消毒防腐作用,因其具有強腐蝕性用時必須配成1:2000的濃度,具體怎樣配,藥師應用通俗易懂的說法告知患者,以免患者配的溶液過濃腐蝕皮膚。兒童和老年人用藥也不同于常人,在核對年齡時要格外關注用量。
1.4 藥物品種、劑型差錯 藥劑人員調劑藥品時無認真核對標簽,憑印象和習慣發藥[1],把同一成分不同劑型的藥品發錯,比如雙氯酚酸鈉軟膏雙氯酚酸鈉眼藥水。或把外包裝近似的藥品,此當作彼發錯,比如諾和公司生產的各種胰島素制劑。
2.1 藥師原因 藥師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對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強度大。針對這一因素,醫院應加強對藥師職業道德培養,提高藥師的專業素質。要讓藥師在思想上重視調配發藥環節,充分認識發生差錯的危害性,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態,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藥劑科應經常組織藥師進行業務學習,根據臨床用藥情況,不斷更新知識,滿足工作需要。把經常出現的錯誤加以總結分析,讓藥師在一起互相交流工作經驗及心得,取長補短,從而減少差錯的發生率。
合理安排藥房工作人員的數量和工作時間。如果人員短缺和工作時間偏長,勢必增加藥師的勞動強度,引起身心疲憊,造成不良情緒,這些情況都會增加差錯的出現率。因此,在取藥高峰期,應加派人手,分散患者,給藥師營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藥師在取藥時也應自覺遵守藥房工作制度,不會見私客,不接聽電話,不閑聊雜事,集中精神調配藥品。
2.2 藥品因素及防范措施 同一廠家的不同品種藥品包裝極其相似,比如揚子江藥業的多個品種。有的甚至一模一樣,如德國愛堡大藥廠生產的愛活尿通片和復方梅麗草片。還有的同種藥品同種規格包裝數量不同也用相同的包裝。比如尿毒清顆粒十五袋一裝和十八袋一裝。藥師在熟悉藥品后,習慣于從外包裝上和擺放位置上判定藥品。杜絕藥品因素引起的差錯事故,就要求藥師在發藥時,認真做到“四查十對”,改掉憑印象和習慣發藥的習慣。特別注意將外包裝近似,容易混淆的藥品分開擺放[2],我院藥房一般采取同廠同種藥品不同規格而包裝近似的上下層擺放,不同廠家同種藥品,相同規格不同包裝的同層擺放或同一區域擺放。這樣藥師在拿藥時極易發現不同引起警戒。也減少了發錯不同藥理作用品種的可能。貨架上補貨時,要看清藥名,以免放錯貨位。
每個醫生有著不同的書寫筆跡。有的醫生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有的醫生開具處方不規范,缺項或劑型、規格、用法用量、藥名寫錯。即便是電子處方,因為有的醫生對電腦操作熟練程度不夠,敲錯鍵,選錯藥名或用法等。有的患者一家兩三個患者看病,開處方時醫生為圖方便或患者直接要求,不同的患者用一個名字開處方。藥師對于醫生書寫不清的處方,不應妄加猜測,應及時與處方醫師取得聯系,以求得正確的處方。醫院藥劑科有義務組織各科醫生學習《處方管理辦法》
使醫生正確規范的開具處方。開處方時,醫生應如實書寫患者姓名,在診斷記錄本上登記聯系方式,以便出現差錯時,及時與患者取得聯系補救錯誤。
這其中包括患者因素,環境因素等。患者取藥是看完病后的最夠一道手續,在看病過程中積累的一些不良情緒也許會在藥房發泄,此時藥師應保持平和的心態,耐心應對患者,以免受患者情緒影響出現差錯。
對于窗口環境可以采取叫號系統,讓患者在候診區等候,減少窗口擁擠嘈雜的現象。
收取患者退藥時,應做好仔細登記,認真核對。以免收回已拆封,或已調換的藥品。
總之,防止差錯事故是每位個藥房工作人員必須時時提高警惕的日常工作。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各項制度,以減少調劑差錯的發生,以優質的藥學服務保證患者的有效的藥物治療。
[1]楊廣勝.徐兵.魏超藥房調劑差錯原因分析及對策.臨床合理用藥,2009,16(2):112-113.
[2]翁愛彬.影響門診藥房調劑差錯的因素和對策.中國醫藥導報,2006,3(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