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予
從咨詢看家長的心態和困惑
于曉予
目的從家長咨詢的326個問題的統計分析中得出家長在教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方法 對心理門診咨詢記錄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由于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和溺愛引起厭食和偏食。許多家長忽視孩子的心理衛生和養成教育。結論家庭教育應把轉變家教觀念放在首位,認識孩子營養的重要性和現狀的嚴重性,家庭教育重點應放在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上,重視兒童心理衛生方面的疾病。
咨詢;家庭教育;營養;養成教育;心理衛生
為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更好地實施兒童保健工作,作者特地對心理門診的咨詢記錄進行統計分析。
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兒童心理門診的咨詢記錄,269名家長和326個咨詢問題進行統計分析。
2.1 咨詢問題基本情況 門診共接待咨詢家長269人,咨詢問題326個。其中0~3歲兒童問題115個,占35.3%,4~6歲89個,占27.3%,7~14歲122個,占37.4%。在咨詢的總問題中,營養和衛生保健方面的問題占77.6%。每個年齡組的家長所咨詢的營養和衛生保健方面的問題都大大超過教育方面的問題,隨孩子年齡的增大,家長咨詢教育方面的問題有所增長,0~3歲,4~6歲,7~14歲孩子教育方面的問題分別占本年齡組13.0%,18.0%,34.4%。
2.2 教育問題 教育問題占咨詢問題的22.4%,教育問題以智力開發、學業成績為主,而心理衛生和良好的道德、生活習慣培養僅占教育問題32.9%。0~3歲兒童組教育問題共15個,其中智力開發問題9個,占60%,心理衛生和行為習慣培養問題5個,占33.3%;4~6歲兒童組教育問題共16個,其中智力開發問題7個,占43.8%,心理衛生和行為習慣培養問題8個,占50%;7~14歲兒童組咨詢“學習成績不好怎么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有28人次,占教育問題66.7%,心理衛生和行為習慣培養問題11個,占26.2%。
2.3 營養和保健問題 咨詢問題涉及內容較廣泛,厭食和偏食在咨詢問題中居首位,是每個年齡組家長都感到困惑的問題,有的家長詢問≥2個問題,每個家長的詢問,都有感到困惑的幾個問題,究其原因是家長過分溺愛和對營養知識了解片面所致。0~3歲兒童組營養問題共100個,其中厭食、偏食問題83人次,占總人次的50.3%,過食、強迫進食問題13人次,占總人次的13.9%,飲食習慣問題67人次,占總人次的40.6%;4~6歲兒童組營養問題共73個,其中厭食、偏食問題69人次,占總人次的48.9%,過食、強迫進食問題12人次,占總人次的8.5%,飲食習慣問題55人次,占總人次的39%;7~14歲兒童組營養問題共80個,其中厭食、偏食問題59人次,占總人次的48.0%,過食、強迫進食問題6人次,占總人次的4.9%,飲食習慣問題51人次,占總人次的41.5%。
3.1 教養觀念的誤區 我們民族有著許多優良的家庭教育傳統,同時也存在許多落后的教子觀念。落后的觀念一旦和商品交易觀念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更加牢固的思想觀念,支配著人們的家庭教育活動。在“愛”的方向上,一些家長把本應是父母與子女之間雙向的愛得交流,理解為只是單向的愛得交流。似乎只有讓孩子小時盡情享受到父母的,老了才有資格得到孩子的報答。將愛子女片面的理解為保證孩子有好的生活條件,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和欲望,而忽視了“愛”得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或把教育片面理解為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盡管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生活中,還是難免將精力傾注在關心孩子的生活上和身體方面。忽略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誤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大了自然會好。
3.2 兒童營養問題 需要大力宣傳科學的營養觀念。以往,我們比較注重嬰兒的營養指導,忽略了對小學兒童的營養指導,因而孩子的營養問題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兒童營養問題已逐漸成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兒童健康成長還取決于家長對營養知識的了解程度。多數家長還停留在孩子愿意吃什么就給多吃此類食物,貴的食品和補品(認為會比較有營養)。而對于孩子體內的營養是否均衡?如何培養孩子具有好的飲食習慣,則不愿過多詢問和關注。
3.3 孩子的心理衛生和養成教育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 家長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心理衛生和行為習慣的培養(養成教育)。家長對兒童心理衛生知識的缺乏,將孩子好奇、好動、好問的天性誤認為多動癥,而對真正的精神方面疾病有認為是正?,F象。分析家長的心態,除了缺乏兒童心理衛生知識外還與家長對“教育和人才”的錯誤的理解有關。仍有不少家長還認為孩子只有上大學,當了“家”才能出人頭地,把孩子能不能得到高分數作為將來能否成才的唯一標準。因而,孩子一上學,“分數”就日夜糾纏著家長,家長的喜怒哀樂都隨著孩子的成績轉化。至于“分數”以外的問題,家長都不愿多去問津。實際上他們忽略了孩子成才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條件,及孩子必須具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4 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本次咨詢情況分析,提示我們要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愛子、養育、消費觀念。許多成功的家長,他們在教育子女方面各有特點,但都有一條共同的經驗,就是從小注意對孩子進行行為習慣的訓練。兒童時期可塑性最大,培養好的行為習慣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而且一旦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就成為一種定型性的行為,成為孩子的一種需要,一種自覺的行為,不需要家長再去督促、提醒。兒童期下功夫培養好孩子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會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相反孩子養成了壞的習慣,也會形成一種定勢,為了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家長往往花費很大的氣力,也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每位家長都應重視和掌握養成教育。對孩子少說教、少批評、少指責,不急于讓小孩子懂大道理,多關注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然會理解這些行為規范的道理,從而跟自覺的強化已經養成的好習慣。
3.5 大力宣傳兒童心理衛生知識 通過家長學校、媒體廣泛宣傳兒童心理衛生知識,使患有不良行為習慣和心理障礙的兒童能及早被發現,及時得到矯治。
130051吉林省長春市婦幼保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