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正
(無錫日報社,江蘇 無錫214002)
時下,在新聞傳播領域,“落地新聞”已經成為一個熱詞。因為受地域性限制,地方報紙不可能將國內外新聞一網打盡,又不能不報道,于是就催生出“落地新聞”。從另一角度看,地方報紙大都把新聞“本土化”作為贏得受眾認同、提升自身品牌的重要方式,強化新聞落地就成為報紙的重要選擇。
新聞落地體現在報紙上就變成落地新聞。落地新聞不是一種新聞種類,而是一種新聞做法。“落地新聞”的新聞源最先不是來源于本地,而是發生于外域,新聞的內容也是依托于外域某一資訊或事件對于本地的關聯,尋找本地視角進行采訪操作,加入本地元素得以完成。
落地新聞是地方報紙的特色和優勢。在記者獲取新聞的途徑趨于多樣化的今天,落地新聞要追求獨家視角,也就是說記者看待新聞事件的角度、觀點要與眾不同,善于用平民化、個性化的視角報道新聞。
近年來,《無錫日報》圍繞新聞“本土化”概念展開一系列創新實踐,強化新聞落地成為促進報道轉型的重要策略。不久前,《無錫日報》關于無錫籍戰地女記者馮韻嫻的報道,就是新聞落地的成功案例。
增強新聞敏感,力求先聲奪人。新聞敏感就是要突出“搶”新聞的意識,追求新聞落地的快速有效。報紙傳播新聞的時效固然不及網絡等新媒體,但報紙完全可以在新聞落地方面大做文章,通過暢通有效的傳播渠道,讓落地新聞“擲地有聲”,激起廣大受眾的共鳴,力求最佳傳播效果。
2011年8月25日至9月12日,《無錫日報》民生新聞版獨家報道了《戰地記者中站出無錫姑娘》的系列稿件。記者獲悉這組系列報道的新聞線索純屬偶然,被稱作“飯桌上扯出獨家新聞”。8月下旬,利比亞戰局牽動人心,央視直播中閃現中國記者在戰地采訪報道的身影。其中戰地女記者馮韻嫻尤為引人注目。8月24日,《無錫日報》報道衛生戰線的記者正和幾個朋友吃飯,閑談中得知“戰地女記者馮韻嫻是無錫市衛生監督所馮一星的女兒”。長期養成的新聞敏感,讓記者立刻判斷這是一條大民生新聞。她馬上與馮一星取得聯系并連夜進行采訪。當時,馮韻嫻及央視同行被困在利比亞一酒店的事情經媒體報道,幾乎家喻戶曉。第二天,就在人們紛紛擔憂戰地記者生命安全的時候,《無錫日報》地方新聞版用較大篇幅刊發了《戰地記者中站出無錫姑娘》的獨家報道。這篇報道率先披露馮韻嫻是無錫籍女記者,率先透露馮韻嫻的職業經歷和家庭背景,率先報道馮韻嫻前往戰地采訪的前因后果。文章結尾配發了一則快訊“本報凌晨最后消息:包括馮韻嫻在內的央視記者已撤離被困酒店,安全抵達中國駐利比亞使館”。
《戰地記者中站出無錫姑娘》的獨家報道見報后,立即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和熱議,人民網、江蘇網等網站也相繼刊登了這則新聞。
這篇獨家報道發表的前后過程表明,記者如果缺乏捕捉新聞熱點的新聞敏感,缺乏“搶”新聞的敏銳意識,就難以在第一時間寫出有分量、有影響力的落地新聞。從央視報道利比亞戰事,到飯桌上扯出獨家新聞、記者連夜采訪寫稿,再到第二天獨家新聞見諸報端。突出表明“落地新聞”同樣講究時效,傳統媒體同樣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先聲奪人,迅速有效地傳播新聞。
發現獨特視角,深“挖”新聞故事。有學者認為,在網絡新媒體時代,沒有獨家新聞,只有獨家視角。應該說,在處理共享新聞資源中發現獨家視角,是落地新聞產生的主因。擷取與本地關聯度大的新聞事件,深“挖”新聞背后的故事,符合新聞傳播進入“講故事”時代的特征。從受眾心理來探析,新聞背后的故事或許更能叩動人們的心弦。因此,記者要增強“挖”新聞的意識,深度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在新聞“厚度”上發力,給廣大受眾一個必讀的理由。
“無錫籍戰地女記者馮韻嫻”系列報道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善于用感人的新聞故事打動讀者,讓讀者在細品故事中體味戰地記者的甘苦。有關馮韻嫻的獨家報道中,許多細節屬于獨家披露。比如,馮韻嫻擅長阿拉伯語,馮韻嫻瞞著家人報名前往利比亞戰地采訪,馮韻嫻從小就養成敢闖敢為的性格。這種用平民化的視角、個性化的語言講述新聞故事的方式,這種抓住典型細節著力刻畫新聞人物形象的方法,拉近了與受眾的心理距離,讓落地新聞更加出彩。
繼《戰地記者中站出無錫姑娘》一文,《無錫日報》又先后刊發了《無錫姑娘馮韻嫻講述“戰地脫險”》、《戰地女記者馮韻嫻踏上返鄉路》、《馮韻嫻今或抵京》、《馮韻嫻已抵羅馬》、《馮韻嫻安全抵京》等后續報道。中秋時節,馮韻嫻回家鄉度假,又刊發了《戰地女記者馮韻嫻回家省親》的獨家新聞。盡管馮韻嫻礙于央視的有關規定,不能透露戰地親歷的相關信息,但讀者仍然能從“戰地脫險”、“回家省親”等文章中得到許多自己欲了解、知道的新聞。
《戰地記者中站出無錫姑娘》這組“貼近大民生”的獨家報道的“出爐”,深刻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新聞不僅是發生的過程,更是記者不斷發現的過程。尤其是獨家新聞,是記者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持續關注、深入挖掘而形成的。
由此可見,在微時代,在新聞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用獨家視角深“挖”新聞故事,是落地新聞的優勢所在,不失為滿足廣大受眾閱讀需求的良策之一。
創新版面形態,強化新聞落地。新穎的視覺設計,獨特的版面形態,為新聞落地提供了強力支撐。2011年8月25日當天的報紙在講述馮韻嫻其人其事的同時,配發了兩張很有意味的照片:一張是馮韻嫻頭戴鋼盔、身穿防彈衣在利比亞前方進行采訪的電視視頻截圖,一張是馮韻嫻父親在家觀看央視相關新聞的照片。兩張照片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上下呼應,不僅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讓人覺得時空距離終究隔不斷濃濃親情。“最勇敢的無錫女性”背后,有許許多多雙眼睛注視著她,惦記著她。整篇文章的結尾配發了一則新華社快訊“本報凌晨最后消息:包括馮韻嫻在內的央視記者已撤離被困酒店,安全抵達中國駐利比亞使館”。這樣,整個版面形態顯得生動自然而貼切。
綜上所述,在微時代,落地新聞作為地方報紙的強項,已經成為應對網絡媒體沖擊、掌控新聞話語權的重要方式。追求獨家視角,強化新聞落地,地方報紙才能不斷提升自身品位,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搶占新聞制高點,擴大媒體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