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英
(江西省安??h城關中學)
關于政治學科教學協同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肖愛英
(江西省安??h城關中學)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廣大教育者充分認識了德育的重要性,但現階段學校德育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在這種教學現狀下,加強德育和政治課程的聯系,使德育內容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為方式,加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德育工作 教學活動 政治學科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廣大教育者充分認識了德育的重要性,但現階段學校德育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另一方面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說教、灌輸多,忽視學生的感受;政治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課上講得頭頭是道,課下實踐等于零,更談不上行為指導。這些都大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政治學科的實效性。在這種教學現狀下,加強德育和政治課程的聯系,使德育內容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為方式,加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
“協同學”的界定。“協同學”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德國物理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弗里德·艾根的超循環理論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協同導致有序”思想的精辟概括。20世紀80年代以來,協同學理論開始在教改實踐中滲透。協同學理論認為教育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要素與要素之間、系統與要素之間,系統與外界之間一旦處于協調互動,教育系統中因果變量之間出現非淺性的變法,即1+1>2。
當前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偏低,思想教育的難度大,見效慢。由于年齡、生理等特點,以及思想認識社會閱歷等原因,中學生思想變化大,可塑性強。學校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學校的各項工作包括各科教學,必須始終注意對學生進行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充分發揮政治課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體現。
針對當前青少年學生思想狀況,應確立灌輸原則,提倡灌輸教育。所謂灌輸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國家的教育目的、性質和任務,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統地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種教育方式。列寧在《怎么辦》中詳細闡發了“灌輸”原理,認為任何科學的理論都不可能在工人的頭腦中自發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政治意識只能靠從外面灌輸給工人階級。同樣,今天正確的政治方向、社會主義的政治也不可能在短期內由中學生自發形成,只能通過“灌輸”。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先進的思想、理論、道德規范這股活水引向學生的心田,為學生所掌握、內化,以使政治課具有導向和鑄造的功能。
教材進行改革后,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隨之有所變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熱情,擺脫學生被消極“灌輸”的狀態,讓學生參與實踐,對自己進行自我教育,從而達到發揮德育功能的作用。
1.寓教育于情感之中
教師要使學生置身于充滿愛的氣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師不應作過多的抽象地說教,而是根據教育要求設置教育情境,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政治教師,上課時必須飽含豐富的情感,讓學生在愛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備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的內容。其次,也是最關鍵的,講課要以情動人,就如演員一樣,進入角色。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進行教育,使他們感到親切,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當學生與教師的感情產生共鳴時,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機。最后,情感的滲透還可以延續到課后,教師應該與學生多交知心朋友,經常與學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并尋找恰當的機會,結合課文內容,在師生情感交融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師通過與學生積極的情感交流,可以調整和縮短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知識交流借助情感交流達到應有的效果。
2.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政治課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當代的社會生活、政治經濟等領域?!霸⒔逃诨顒又小保褪且寣W生有機會參加更多的“活動”,在動態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學生覺得政治課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比如,我們根據政治課的內容,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調查、參觀、訪問,這就是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的一種方法。我們曾多次組織學生去看一看當地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大好形勢,訪一訪建設者的事跡,畫一畫,照一照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生們感受很深,回校后,寫小論文,感到有話要講,有文可寫,文章寫得有血有肉,所寫的論文質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達到了。
3.通過三個途徑
(1)充分運用主教材作用
政治課,在學校全部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著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獨特任務,那就是要針對學生的現狀,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政治課的教育性,這是發揮德育功能的關鍵?,F有的教材經改革以后,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注意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容,確定德育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將它突現出來。
備課要摸清學生的思想。這是理論聯系實際、增強政治課的教育性、發揮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材、教法,還要備學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確定思想教育的重點和方法,并根據實際進行教學,使學生直接具體地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惡。現有政治課教材中大有潛力可挖,關鍵在于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注意落實德育方面的內容。
(2)加強時政教育
現絕大多數學生對時事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渴望了解國內外政治風云的變幻,渴望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時事教育以其貼近時代,貼近社會,以其內容的豐富性、新穎性及變動性,受到學生的重視和喜愛。
時政教學與學科教學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利用時事政治充實教學內容,落實德育的要點。如在講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時,列舉了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走上被告席的案例,使學生既懂得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接受了一次公民要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
(3)充分利用校本教材
目前編寫成冊的校本教材,具有可讀性和可行性。它貼近學生生活,結合學生實際,針對性較強,避免了成人化的說教,使學生易于接受,深受學生喜愛。如《中華傳統美德》,通過膾炙人口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來教育學生,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行為規范的建設很有實效。我們只有將教材、學生、教師以及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社會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作用,政治課不僅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且勿容置疑地奠定了其德育主渠道的地位。
綜上所述,要有效地發揮政治課協同學校德育工作的功能,政治教師無疑起著主導作用,但還需要學校領導、班主任、共青團、學生會及各科教師的密切配合,如果光有政治教師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要有效地發揮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將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