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秋
(山東省青島衛生學校)
案例教學法在德育課中的運用
◆周艷秋
(山東省青島衛生學校)
從提高德育課教學效果的需要出發,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簡要介紹了案例教學法的定義,具體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德育課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概括說明了案例教學法在德育課中實施的主要環節:精心選擇適當的案例、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教師進行總結點評。
案例教學法 德育課 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指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通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領悟和揭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深化感情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德育課教學改革的實踐表明,在德育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般來說,在被動學習的情況下,教學的效果不會很理想,因而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教學中,盡管我們也強調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由于教師往往是以權威的姿態呈現信息,學生要接受、理解和記憶信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很明顯。案例教學則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課前要搜集、查找資料,課上要閱讀、理解資料,參與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獲取信息,提煉觀點。因此,學生在案例教學中要比傳統教學中承擔更多的學習責任,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地發揮。
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
首先,案例教學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書本知識理論性強,而現實社會是個萬花筒,通過案例教學,把社會現實中鮮活、生動的案例引進課堂,使學生能更真切地貼近生活,更具體地了解社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為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其次,案例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學生會身臨各種各樣的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和研究,努力去解決問題。如此反復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會有所提高。再次,案例教學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都會得到教師的肯定。這種民主、科學的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提高。
⒊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
采用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技能素質、工作態度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既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廣博的學識基礎,又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既要求教師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又要求教師高度重視客觀的社會生活實際,及時地從生活實際中選擇適宜教學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學法還可以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而使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活躍進取的狀態,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⒈精心選擇適當的案例
選擇適當的案例,是發揮案例教學法在德育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的首要任務。要想使案例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所選擇的案例應具備如下特征:真實性、時效性和適當性。
(1)真實性。是指選擇現實生活中發生過的真實事件,真實的事件才更可信,也更有說服力。如在教學“做遵紀守法的人”這部分內容時,我結合護理專業學生特點,選擇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2010年2月,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到河南省方城縣某醫院兒科住院治療腹瀉,該院護士給孩子輸液扎針時,把止血帶綁在孩子胳膊上一天半,造成孩子半截胳膊發黑,后來,孩子被轉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治療,主治醫生說不排除截肢的可能。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不遵守規則的危害,使他們對遵紀守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時效性。是指選取的案例要跟上時代步伐,反映社會現實。青年學生喜歡新事物,樂于追趕潮流。過于陳舊的案例不僅不能激發興趣,還會使他們參與案例教學的積極性大打折扣,從而影響到整體教學效果。因此,要緊跟社會現實的發展,不斷更新補充案例,保證案例的時效性。如在教學“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挫折和逆境”這部分內容時,我選用了不久前剛剛評選出的“201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孟佩杰的案例,她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孝心、真誠、善良、樂觀,勇于面對現實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個學生,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適當性。是指所選案例要長短合適,難易適中,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在講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時,可以運用短案例,即篇幅短小、言簡意賅的案例;在進行案例討論時則可選用長案例,即需要用多個相關知識點的認真分析才能得出結論的案例。同時,選取的案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還要注意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相結合。
⒉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
分析討論是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要把握好這個環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⑴自由討論與分組討論相結合。一方面,自由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他們有機會就同一個案例交流看法;另一方面,分組討論可以使案例分析更具針對性,進一步提高討論的效果。⑵努力營造寬松活躍的討論氛圍。在案例討論之初學生大多比較拘謹,因此教師應該對他們多加鼓勵,幫助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并想方設法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踴躍地發言。⑶適度引導和控制討論的過程。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要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但是,如果讓學生完全處于“自由討論”的狀態,則又可能出現討論內容偏離案例范圍甚至會出現課堂秩序失控的情況。因此,教師應該提前明確討論的任務和時間,全面對討論情況進行觀察,適時對討論活動進行引導,讓學生圍繞案例和相關教學內容展開討論,避免討論失控。
⒊教師進行總結點評
在討論中,同學們提出的想法有的客觀正確,有的錯誤偏激,這就要求教師在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要認真細致地做好總結和點評。從案例教學的整個過程來看,好的總結點評可被稱為“畫龍點睛”之筆,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案例的認識進一步擴展、升華,同時使學生在方法論方面得到啟迪和提高。總結和點評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⑴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總結點評,給予學生最及時的反饋。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在討論中的正確觀點、創新精神和積極表現加以肯定,肯定會使學生受到激勵,他們以后才會愿意積極參加案例教學和討論;同時,又要巧妙適當地點出學生的錯誤或偏激之處,既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又能使他們的錯誤認識得到及時地糾正和正確地指導。⑵教師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案例本身,從學生的發言出發,歸納提煉出案例的結論。案例的結論可能不是唯一的,但是,無論是哪種結論,都要給予充足的理論解釋,讓學生信服。同時,還要補充和拓展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對案例的分析討論相結合。⑶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總結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授之以漁,并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和方向,引導有能力的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俞雅飛.巧用案例,演繹精彩課堂教學.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