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劍迤
(河南省南陽市宛東中專)
課堂提問與協作學習的新途徑
◆常劍迤
(河南省南陽市宛東中專)
課堂提問有不少技巧,只有恰到好處,才會省時省力,才能事半功倍。協作學習與研究也是教育改革的希望音符。這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才能產生的最佳效益。
課堂教學 提問 竅門 思路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為了在數學領域里有新的發現和提高,筆者有過新的發現和探索,有了新的路標和收獲。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比較少,教師講的多了,學生聽的多了,甚至,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居然昏昏欲睡。或者,走向了活動,提問比較多,但也有不少弊端,往往對問題的難度把握得不夠準確,有時候容易得很,有時候又難得很,所以,有時候學生集體回答比較多,多數不回答,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這樣,都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爭取有的放矢,不浪費課堂寶貴的時間。爭取給優等生和差生相等的待遇,都有參與的機會,表現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還要熱情耐心,開拓學生思路,發展思維,因此,提問要看對象,要堅持面向全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解決問題只是一個數學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個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新性的想像力,這才是一個人思維能力的最佳體現,由此可見“問”的重要性。課堂提問是教師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輸出信息并及時反饋信息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課堂提問可以使教學活動從形式延伸至思維,可以使學生煥散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課堂提問是教師運用教學藝術、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能力、發展智力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是教師促使學生演好自己的角色,加深知識理解和掌握,發展和提高學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方法。它適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方法。在新舊知識過渡、直觀演示、分析歸納、演繹概括、總結談話、指導練習和學習法方法時,都需要使用提問這一手段。
課堂提問,并不是表面上的隨堂問答或“滿堂問”,而是一種教學目標所決定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重要的教學手段。從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來看,課堂提問有其明確的目的:①促進知識理解和掌握、明確隸屬關系,完善知能結構,熟練技能方法;②創設問題情境,點撥啟迪、化靜為動,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發展思維能力;③促進思維定向,指明思維方向,集中學生注意力;④輸出信息并獲得信息反饋,調控教學進度,調整教學方法;⑤落實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大面積全員化化提高教學質量;⑥加強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歸納、概括的啟發性提問。我感到,只有這樣的提問,才是切實可行的。
另外,教師提問的時候,還要注意讓學生有興趣聽,有決心思考,這就是說,提問要牽著學生的思路走,要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在愉悅中接受新知識,學會新知識,增加新的能力,以積蓄技巧,以完善學習的本領。
協作學習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組織形式,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課堂學習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進行的互助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學習活動。這兩種方法的有效結合,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的。
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協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組織方式,研究性學習是協作學習的重要載體。研究性學習中必然要運用協作學習,協作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才能表現出更鮮活的生命力。因此,我們將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放在一起,討論一下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途徑。
1.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教師依托教學的主陣地——課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求知欲望,幫助學生順利的翻過知識山峰。
例如,一道選擇題:“已知四棱錐的四個側面都是正三角形,則底面是什么?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邊形”。讓同學們思考和討論,教室里的氣氛一下活躍了,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有的同學用排除法進行篩選,有的同學制作模型實踐證明,大家通過相互的協作得到了很多種驗證方法,最后教師引導性的給出理論上證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得到了知識。類似還有很多,如學完指數函數后,利用對數與指數的聯系,探索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在三角函數中利用正弦函數探索余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等。
2.利用數學開放題探索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數學開放題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新題型,體現了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就是一次探究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增強了問題的研究性以及解決問題的協作機制。是新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促進了數學教育的開放化和個性化。
例如,已知中心在原點,焦點在坐標軸上的雙曲線截直線y=x+1,所得弦長為2,請寫出滿足條件的雙曲線方程(至少寫兩條)。這是一道極具研究性的題目,題目的答案和做法都不是唯一的。這就給了學生一個開展研究和協作學習的載體,為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學習平臺,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體系的認識,為學生的潛能和創新思維的發揮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3.在拓展性學習課題中實踐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在中職新教材的每一章后都安排了一些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實習作業等拓展性課題,其中閱讀與思考往往是對本章知識的產生和發展做簡要的介紹,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探究與發現給出了研究內容,要求學生展開研究并得出結論;實習作業往往給一種思路,要求學生根據這個思路,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調查收集數據,分析解決問題。這些拓展性的課題能夠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體現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
4.通過社會生活實踐開展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發揮自主能動性,從尋找身邊的數學問題出發,通過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分析數據等一系列數學行為,體會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激發學習數學興趣,從而為今后踏上社會或升入高等學校奠定終身學習的能力。
如讓學生設計自己的理財問題,哪種理財方式效果最優?或者計算在本金一定的情況下,哪種存款方式增值最大?也可以假設貸款買房,怎樣計算月還款額,怎樣進行還款最為合理?學生通過收集銀行的各種利率信息,尋找合適的數學模型,通過相互的探究合作,最終得到最優化結果。這類社會實踐型課題還有很多,如氣象中的溫度、濕度、空氣污染指數、臭氧層的變化之間的關系;攝影中的取景最大問題;踢足球中的最大射角問題;生活的日用品包裝大小與價格之間的關系與選擇;出租車的計價器與里程之間的最合算消費問題等。
綜述,這些課堂教學方法是新發現與實施,是我教學成功的信號。我要堅持下去,爭取有更多的發現,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