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艾君
(秦皇島市海港區外語實驗學校)
初中數學教學誤區探析
◆鄭艾君
(秦皇島市海港區外語實驗學校)
隨著教改的深入,教師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當前課改存在的一些誤區,本文從幾個方面就這一問題作了探討。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情景探究
新課改強調了要求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在培養對象上從面向少數學生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對數學教育基礎性與發展性的強調。由此,在目標上,初中數學應從強調以獲取知識和技能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要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一般能力的培養,注重數學價值的挖掘。在過程上,應從追求特定時限來實現學習目標轉變為著眼于學生終身學習以及可持續發展基礎的養成。
不可否認,新課改以來,初中數學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應清楚地看到新課改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必需的數學”,這強調了在教學互動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這要求教學實現一種平衡,要改變以往重視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學的陋習,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教師往往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片面理解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探究性,在教學中不敢大膽地、有效地發揮教師應有的作用,該“主導”的不“主導”,任由學生“自主探究”,由此,過分夸大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削弱教師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新課改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表現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目標自我確定、學習方法自我選擇、學習過程自我控制、學習結果自我反饋。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隨意的自由學習,它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正確、及時引導對于自主學習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實際教學中,存在為了體現自主學習,整節課讓學生看書、討論、互相提問,教師過少講授和參與討論的現象,導致學生真正思考、探究的不多,變自主為自由,曲解了自主學習的理念。
為了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以為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是一堂好課,就是現代化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已進入了普通的數學課堂,但僅僅為了“公開課”、“評比課”而使用計算機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現代教師要改變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就能完成教學任務的觀念,但現在也不是告別“黑板+粉筆”的時代,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能給數學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但有些教學內容有時通過教師的語言、板演、手勢及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提問等反饋手段,因勢利導反而會獲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只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工具,它必須依靠教師科學地設計、精心地組織,才能發揮它的效。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其它教學手段又無法實現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更能體現其價值,但他無法替代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人格影響。如果為了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甚至賴用計算機,那么勢必會造成課堂教學的單一化、程式化;勢必成為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素質的絆腳石。
傳統的板書雖然會減緩教師的講解速度,但對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思考卻是有益的。在引進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傳統板書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重視教學與實踐的融合,將教學融入教學情境中。通常,教學情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問題的現實背景,二是問題的知識背景。而很多教師認為知識來源于實踐,教學活動就應該直接與實踐聯系起來,教學的出發點就應該是學生現有的實踐經驗。這種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卻忘記了學生的一部分知識的獲取是在自己知識的“最近發展區”,找到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而將新知識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識結構中即“以舊代新”。而且這種學習方式隨著知識的積累而加強,忽略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認識過程具有多開端性,顯然違背了教育規律,這顯然與新課改的精神不一致。
我們知道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是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更不能以為好課就勢必要合作學習。讓學生每節課都去通過合作學習親自經歷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使合作學習泛濫化。或者沒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充分獨立思考,看似熱熱鬧鬧的合作學習,其實教室里嘈雜聲一堆,組內優生一言堂、學習較困難者自己玩自己的。這種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實際上這是一種合作自由化的現象。或者中斷了學生的合作討論后沒有學生合作后的匯報和組間的交流、沒有學生的成果展示,而是教師先入為主、依教學設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試想按這樣的教學,先前的合作學習還有什么意義?很明顯,這樣的合作在當前課改的前提下有“作秀”之嫌,是一種沒有任何價值的形式合作。
新課改下,教師應始終注重教學理念的轉變,以“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來指導教學實踐。只有更新教學理念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最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現有的初中課堂教學,“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師講,學生聽、“重教輕學”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教學相對滯后,內容偏窄、偏深、偏舊;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動力;重書本知識,輕學生情感關注;教學圍繞教師、課堂和書本走,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育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只有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挖掘課堂教學的潛能、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結構;在教學藝術上,立足實際、不斷創新,全面展示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全體學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感悟數學思想,才能對教育的實踐過程作出正確的決策和評價,才能從根本上走出教學改革的誤區,才能保證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推動教學改革的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