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躍武
(新疆師范大學)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它與被動、機械、接受式的學習相對,自主學習是個體終身學習和畢生發(fā)展的基礎。無論是基礎教育研究領域還是高等教育研究范疇,自主學習歷來是教育界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科學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劇增,科學技術以空前的規(guī)模迅猛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人們日益感受到在學校教育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技能的局限與陳舊,認識到只有通過貫穿整個生命歷程的不間斷的自主學習,才能適應從事某一工作崗位或轉崗、再就業(yè)的要求,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完善自身,實現人生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強化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素質變得尤為重要。對高校來講,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怎樣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節(jié)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對于大學生來講,畢業(yè)后從事某項職業(yè)必須改變在學校教育中以教師為定向的學習方式,更多地采用自我定向的學習方式亦即自主學習來獲得、掌握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正如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所言:每一個人都因該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沒有自學習慣,一出校門就完了,將來就會一事無成。在人的一生中,進學校靠別人傳授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猶如媽媽扶著孩子走路,在一生中極短的時間一樣。學習也是絕大部分時間要靠自己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不斷地積累知識。
自上世紀90年代,實習支教在忻州師范學院、西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高校陸續(xù)開展實施,開辟了實習與支教相結合、人才培養(yǎng)和服務地方相結合、校內教育和校外相結合的師范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2007年,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要求高等師范院校因地制宜地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不少于一學期的教學實習,為相應號召,全國幾十所高校也陸續(xù)探索以實習支教為主的實踐教學模式。新疆師范大學于2006年9月開始結合學校、學生和地方的實際,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校中率先開展實習支教試點工作,為學生搭建提升綜合素質、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截至目前,已先后組織了十二批共計6014名學生和107名實習指導教師分別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蘇、喀什和吐魯番地區(qū)的22個縣市的300余所中小學進行實習支教。通過近七年的實踐,我們發(fā)現,實習支教改變了學習場所以教室課堂為主,學習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習方式以被動學習為主的傳統學習模式,極大地促進大學生發(fā)揮主觀學習的能動性,發(fā)掘自身潛力,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我們也切實體會到由于新疆基層受援地區(qū)特殊的教育、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實習支教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綜合性的,尤其在自主學習語言、自主學習教學、自主學習生活、自主實踐和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有提高明顯,這正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發(fā)展的必備能力。
為了保證實習支教效果,有效提高實習支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新疆師范大學高度重視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工作,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培訓、教師教育能力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訓等,培訓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在實習支教前樹立自主學習意識,結合典型案例引導實習生掌握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奠定自主學習的基礎。實踐證明,經過實習支教前期的崗前引導、中間的過程實踐、后期的總結反思,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卓有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自主學習語言能力。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實習支教工作,對于母語為漢語的師范生來講,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障礙。因為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語言交流主要以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維吾爾語)為主,實習支教學生只有適當掌握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進行“雙語”教學,才能保證實習支教的效果。因此,我校新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在大二學期,為師范類專業(yè)學生開設“初級維語”公共課,授課時間共72課時,目的是使師范生在實習支教之前具備一定的維吾爾語基礎,能滿足最基本的教學和生活方面的語言需求。但從目前我校師范生對該課程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來看,不盡如人意。據粗略統計,能到達課程教學目標的學生不到15%,究其原因有維吾爾語學習難度大、學習時間較短、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動力等。但在實習支教過程中,由于存在語言障礙,實習生會面臨師生無法交流、教學無法開展、溝通無法實現的狀況,90%以上的支教學生會主動學習維吾爾語,他們或利用教材、或向當地老師甚至學生學習,從字母發(fā)音到單詞背誦,從日常用語到專業(yè)名詞,經過一學期的實習支教,大部分學生的維吾爾語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有的同學甚至迅速成長為掌握維漢兩種語言的“雙語”教師。
二是提高了自主學習教學的能力。新疆地處西北邊陲,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區(qū),由于歷史原因,新疆經濟欠發(fā)達,農村教師的數量、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化、一體化水平與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少數民族教育基礎薄弱,“雙語”教學在經受歷史遺留問題困擾的同時,還面臨著新的矛盾和困難,其中最突出地表現在為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師資數量缺乏、漢語水平低、漢語教學能力低的“一缺二低”現象。我校實習支教學生根據當地中小學的需要,積極承擔多個班級、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大部分支教學生還兼任班主任工作。比如經常會出現一個同學既上中學的課程也上小學的課程、既上文科類課程也上理科類或藝術類課程的情況,大部分學生每周課時量超過15學時,很多學生還出現包班制(一位老師帶一個班的全部課程,并擔任該班的班主任)的情況。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教學需要,很多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課程需要二次學習、聽課、查資料備課、寫教案,經自己內化,再進行課堂教學,經過一學期的訓練,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不同門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大多數支教學生也發(fā)現自己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不足,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充實知識、提高能力、完善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可以說,實習支教解決了師范生在市區(qū)教育實習上講臺機會少的問題,使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摸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我學習教育教學的能力。
三是提高了自主學習生活能力。我校實習支教學生絕大多數都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實習,這些學校的各項條件(尤其是基本生活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差很大,不具備城市中的現代化生活條件,這對于支教學生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如打水、做飯、取暖、住宿等諸多問題,大多數學生面對上述艱苦條件,在實習支教初期都不適應。但隨著實習支教生活的不斷深入,學生們逐漸地開始主動適應環(huán)境。許多學生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活經歷:第一次從井里打水、第一次生爐子、第一次買菜做飯等等。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第一次后,他們的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新疆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高山環(huán)列,使得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進入,形成了極端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尤其南疆地區(qū),春季多大風、沙塵暴和浮塵天氣,夏季高溫干燥;秋季氣溫下降迅速,氣溫溫差大;冬季降雪少而干冷。對不適應此類氣候的實習支教學生來說容易產生感染鼻炎、支氣管炎、皮膚病等。這些都需實習支教學生予以克服。
四是提高了自主學習實踐能力。我校實習支教學生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并參與基層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類活動。我校漢語言專業(yè)的部分支教學生負責當地學校的校園刊物的征稿、編輯、排版和印刷等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美術專業(yè)的學生給學校辦黑板報,開創(chuàng)性地為當地孩子舉行兒童繪畫展,讓很多孩子萌發(fā)了想當畫家的理想;音樂專業(yè)的學生結合“六一”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主題節(jié)日編排各類節(jié)目,讓學校的此類活動空前豐富多彩;化學專業(yè)的學生主動整理學校經久未用的實驗室,第一次讓學生親身感受化學實驗的神奇和奧妙;雙語較好的同學義務給當地老師輔導漢語,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漢語歌曲比賽、漢語演講比賽、漢字書寫大賽、漢語講故事比賽,等等,受到了當地學校的好評。我校部分有能力和教有余力的實習支教學生還兼任了受援學校德育處、教務處、團委、校長辦公室的部分管理工作。這些工作使實習支教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
五是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在比較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外界的關注甚少,對落后貧困地區(qū)缺乏深入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一學期的實習支教生活使大學生深入地了解了我區(qū)基層的經濟社會條件,看到了基層中小學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的艱苦,增進了對農村貧困地區(qū)的感情。從孩子上課那期盼的眼神中,讀出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從當地學校領導和孩子家長的關切中,感受到了基層學校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從孩子為他們送行時的眼淚和哭泣聲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在對比中感受著幸福,自艱辛處學會了珍惜,于反省時學會了感恩。他們在當地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對他們生活的親切關懷中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純樸的關愛之情;在與少數民族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既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同志豁達開朗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烏魯木齊“7·5”事件以后產生的心理陰影,也加深了維護民族團結意識。有的學生看到班里的孩子沒有學習文具就自費給孩子們買鉛筆和作業(yè)本等文具,有的看到學生午飯只吃馕餅就拿自己的午餐和學生分享,有的支教生看到孩子們漢語水平差就義務給他們補課。很多實習支教學生返校后,還動員自己身邊的同學給實習支教學校的孩子捐衣捐物,還有同學利用微博發(fā)動社會的力量給孩子們寄去所需的學習用品。這種通過學生自己了解、自己感受、自己體會達到的自我教育目的是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難達到的。
新疆尤其是南疆農村地區(qū)獨特的教育、文化、生活環(huán)境對實習支教學生無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以實習支教為平臺,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效果顯而易見。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大學生消極對待實習支教工作,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自主學習動力不足,自主學習方法不到位、自主學習資源匱乏、自主學習力不從心、缺乏相應的指導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省部級教育部門、高師院校、實習支教指導教師、實習支教地區(qū)教育部門、實習學校多方積極配合,鼓勵大學生無論是在語言、教學、課外活動、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實習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不斷學習、摸索相應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高校要組織專家進一步研究實習支教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規(guī)律、策略、機制,為全面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予以引導,為其后續(xù)就業(yè)、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