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彩霞 王 蔚
(沈陽工業大學)
關于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
◆馮彩霞 王 蔚
(沈陽工業大學)
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對于推動本科教學改革進程,提升本科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從分析教學團隊建設的意義著手,并對教學團隊建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同時提出了幾點可行的解決方案。
團隊建設 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2007年初,教育部、財政部啟動了“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明確提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在這種背景下,全面、系統、深入、有效地開展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各高校本科教學改革與專業課程發展的主題。
1.團隊建設可以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教學團隊是一個由優秀團隊帶頭人和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教輔人員組成的知識技能、年齡、個性、職稱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的教學科研隊伍。通過教學團隊這一交流平臺,成員之間平等溝通,相互信任,通過相互觀摩教學,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教師之間就教學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與成功經驗進行溝通交流。使團隊成員的教學實踐水平得到了大力提高,并最終實現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2.團隊建設可以推動本科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學團隊一直是高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的主力軍。教學團隊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修改教學大綱,構建符合本校師資隊伍和學生隊伍實際情況以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
1.觀念問題。長期以來,人們的觀念依然是只有個人在科研和教學上取得優異成績,才能在待遇,職稱上得到提升,而在團隊中無論付出多少努力和取得多大成績,都是集體的功勞,個人成績得不到彰顯,也基本上得不到回報。這種觀念上的偏差導致很多教師在團隊中無所作為,不能對團隊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理解問題。很多高校對教學團隊的內涵及意義理解不夠透徹,在政策的壓力下,對教學團隊沒有做過任何深入研究的情況下,將原有的教研室更名為教學團隊,而人員結構沒有發生任何的變化,尤其是沒有新的規章制度來規范教學團隊的建設和發展。最終的結果就是教學團隊只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任何對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
3.人員問題。首先,大多數高校都缺少德高望重、樂于奉獻的帶頭人。而好的帶頭人是教學團隊建設得以順利進行并取得成績的基本保障。其次,大多數高校由于領導對教學團隊建設的認識不足,導致人員流動性很大,使得已經逐漸磨合好的人員關系被不斷地打破,最終導致成員間不能夠相互信任,更談不上合作。
4.制度問題。大多數高校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和運行機制來保障團隊建設的順利進行。而以個人科研績效為基礎的考評制度,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偏向。在這種科研導向的考評制度下,教師不愿意將時間、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學上。而教學團隊的組建,對教師個體而言,也沒有吸引力。
1.轉變教育觀念,均衡教學科研投入。所有團隊成員的研究都應該是圍繞教學展開的,并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成為教學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改變重科研、輕教學的教育觀念,那么教學團隊的存在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大多數高校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雖然重視教學,但又缺少對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在很多教師看來,教學和科研是兩件獨立分開的事情。但是實踐證明,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教學實踐基礎的科研就如同是紙上談兵,而沒有科研基礎的教學則如同空中樓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廣泛開展科學研究,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學改革,教學與科研互動,教學與科研相長,只有出現教研與科研齊頭并進的強勁勢頭,才能推進本科教學改革的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
2.選拔優秀團隊帶頭人、合理配置團隊成員。高校教學團隊不應該是教研室直接“升格”而成,因此在選拔團隊成員時,組織者應該考慮在知識技能、年齡、個性、職稱方面,成員之間要有較強的互補性,這將直接決定團隊的績效。同時教學團隊的規模也不宜過大,否則將不利于管理和開展相應的教研活動。而最為重要的就是選拔優秀的團隊帶頭人,團隊帶頭人是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核心和凝聚劑,因此教學團隊帶頭人不僅要具備教學研究方面較深的造詣,還要具備較高的品行修養和人格魅力。對于缺少優秀團隊帶頭人的高校,學校應該不惜重金,從校外吸引優秀的人才來帶領教學團隊。只有優秀的團隊帶頭人才能協調好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團隊成員緊密聯系,營造和諧愉快的工作氛圍。只有優秀的團隊帶頭人才能使成員之間為了共同的目標平等溝通、緊密合作、共同發展,從而實現成員自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3.建立管理運行機制及考核獎勵機制、保障教學團隊健康發展。高校教學團隊的順利運轉,必須依靠完善的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學校與學院都應該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教學團隊的順利進行,確保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以及平等溝通,要使團隊的運行做到規范化,這樣才能有利于高校教學團隊長期健康發展。要鼓勵教師組建教學團隊,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作用,必須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學團隊建設和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和獎勵措施。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教學團隊得以有效運作的保證,而獎勵措施則是教學團隊成員努力的動力。為此要更加重視團隊長期價值的績效考核,而不是傳統的對教師個人能力及個人在教學和科研上所取得成績的考核,對取得成績的教學團隊成員應該在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這樣才能更加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以及教學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對于促進本科教學、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本科教學質量及培養實用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義。因此,高等院校應該提高對團隊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鼓勵教師組建教學團隊,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運行管理機制,為教學團隊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和保障。通過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使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得到提升并最終大力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Z].教高[2007]1號.
[2]馬廷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
[3]田恩舜.高校教學團隊建設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4]朱軍,郭斌.研究型大學優秀教學團隊建設諸要素探析[J].科教文匯,2008,(8).
本文系省級教改立項結題論文: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建設研究;項目編號:WWYB110039;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專項立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