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旻
(浙江理工大學)
論案例教學在高校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
——基于典型案例庫的建設
◆呂 旻
(浙江理工大學)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具有理論性、系統性和實踐性,對大學生就業及今后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學在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就業形勢,掌握就業知識,培養就業能力。而典型案例的建設是其中關鍵一環。分析了典型案例的特點,并從案例庫的建設原則、應用方案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案例教學 就業指導 典型案例庫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并已被實踐證明很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和利用一個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就業指導課應是一門幫助學生獲得有關職業、擇業、就業與創業知識、技能以及經驗,促進學生選擇、獲得并準備從事一項與個體匹配的職業并力求獲得職業生涯成功的課程。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僅體現在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分中,更是體現在學生求職就業時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展示中。將案例教學引入就業指導課已成為一種成功的教育模式,成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的案例教學十分重視,但是在案例收集、整理與分析等方面工作顯得相對滯后。缺乏有效性和系統性,使得就業指導課教師專業性有所欠缺。實際上,簡單的舉例或者引用數據,是無法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和效果的,更難以做出就業指導課所要求的專業化的分析和評價。由此可見,典型案例是案例教學得以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條件。典型案例庫的建設,能提升就業指導課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案例教學內在要求。
典型案例庫建設的過程,就是教師精心備課,規范教學的過程。典型案例從選擇、編輯、引用、評價,在于學生課堂互動中,發揮著啟示、引導的作用。只有優質的案例才能體現就業指導課的科學性,才能收到學生的認可和參與。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引導,對案例中的問題作出分析和判斷,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思想和認識,通過這些活動把理論和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通過典型案例庫的建設,能較大程度上樹立科學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觀念,規范就業指導課課程教學過程。
對典型案例進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討論,發現問題,做出判斷;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案、措施。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擴展了所學知識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的應用范圍。典型案例的建設,一定要貼近學生現實需求。通過學生參加討論和分析自身關心的問題,使得學生在課堂中就獲得了在短期內接觸、處理各種各樣問題的實踐機會,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訓練。
(1)指導性。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課程的指導思想,將就業指導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均沒有定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業觀、擇業觀,正確評價自我、完善自我,準確設計人生定位,把握機遇,使得他們能終身受益。同時,通過典型案例的情景再現與角色體驗,能引起大家對課堂教學中某種導向性的問題的關注,并能促使這些思想問題的解決,而不能局限于個別情景或者特殊問題。
(2)實踐性。典型案例的選擇應是真實可靠的,這就為在課堂上接受書面知識的學生提供一次寶貴的實踐機會。因此,實踐性也是在選擇典型案例時需要把握的重要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以主體的角色出現,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體驗實踐過程。學生通過課堂討論以及教師總結和點評,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方案。典型案例的實踐性,體現了就業指導的案例教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效彌補了學生實踐經驗的欠缺。
(3)針對性。典型案例庫建設應是在對大學生就業情況相對熟悉的基礎上進行的。也就是說,要掌握大學生就業的基本規律以及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實際需求,要做到對癥下藥。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針對性和有效性,防止理論脫離實際。同時,要注意把握本校學生或者授課對象的特點和需求。如,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需求不同、不同年級的學生目標不同等。因此,在典型案例選擇的時候要特別思考,“這些學生需要什么”“這個案例能達到什么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典型案例的針對性,并取得實效。
(4)啟發性。案例之所以能稱之為典型,必然有引發學生討論、啟發學生思考的作用。因此,典型案例的啟發性也應是重要特點之一。典型案例能記憶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引發學生對整個職業生涯的考量,更能啟迪學生對價值觀、人生觀的思考。典型案例本身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存在,切忌成為學生死記硬背的“標準答案”。通過典型案例的研究和討論,能夠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分層分類”原則。隨著我國高校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就業由原來“統分統招”的模式過渡為“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就業指導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幫助掌握求職技巧,設計職業生涯,為將來的發展與成才打下基礎。典型案例庫建設作為就業指導課案例教學的基礎,應把握分層次、分類別的原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分析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從年級、專業、目標、需求等方面進行區分,并配套選擇相應的案例,進行“分層分類”的案例庫的建設,保證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
(2)“求真求實”原則。典型案例庫的建設,要求從社會現實出發、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本著真實、有效的原則開展。在進行案例教學過程中,保證這些典型案例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啟發性。同時,在運用案例時還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指導和擇業教育。本著事實就是的原則,了解不同授課對象的發展規律來建設典型案例庫,提高案例教學的實效性。案例庫的建設,是為使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更為直接更為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對典型案例的建設應該是動態的,緊跟就業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并且根據變化及時調整案例內容。
(3)“共建共享”原則。案例的來源對于案例庫的建設至關重要,把握共建共享原則,是指將案例庫建設要與老師教育研究結合,要與學生實踐活動結合,要與校友資源結合。在共同建設的基礎上,共享優質資源和典型案例,提高就業指導課案例教學的實效。首先,典型案例庫的建設不是短期突擊的,是任課老師平時積累的結果。如關注與就業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視頻資料。其次,通過社會實踐,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典型案例的收集。最后,通過畢業生就業追蹤調查,收集典型案例,如本校的優秀畢業生的事跡編成案例,建立案例教學庫。
案例學習與討論,主要圍繞大學生如何提升就業競爭力這個問題。老師應該做到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相對獨立地分析案例、發現問題、多方探討、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但這種答案又不是單一的。通常是先由一位準備得比較充分的同學代表自己或小組進行發言,然后由其他同學或小組針對于這個發言提出補充意見或反對意見。對于同一個案例,每個學生可以發掘出不同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剝去案例中非本質的細節,揭示其內部特征以及案例與教育理論之間的必然聯系。
在學生學習和討論案例之后,由老師對案例進行點評。包括案例的成功就業的原因、影響就業的因素和值得借鑒的地方。主要是起到互動和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將具體的案例內化為就業資源、就業動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能安全就業、積極就業、順利就業。案例教學雖然是由老師組織學生積極討論,但并不追求統一的答案,也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思考、探索,建立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在就業指導課授課中,可以結合案例教學將學生討論案例的表現與其課程考核成績掛鉤。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在討論中只是應付,不積極思考,發言不認真等情況的發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就業指導案例教學中來,成為就業指導案例教學中的主體。同時,在一個階段的學習完成后,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或者課間交流積極聽取學生的反饋情況,并對學生在上一階段的表現做出評估。在此基礎上,對典型案例的應用做出客觀的總結和必要的調整。
案例教學方法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給就業指導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結果表明,人們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而把聽覺和視覺結合起來,能記憶的內容達65%。案例分析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并用理論分析來說明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獲得的收獲會很大,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更深刻。學生通過自己的大腦思維活動,獲得知識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將案例教學運用于就業指導課程已得到廣泛的認可。典型案例庫的建設和應用,就是此問題的回答和實踐,但仍需要不斷深入的研究和加以完善。
[1]曹長德.教育學案例教學[M].安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3.
[2]羅群.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構想[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3):13-15.
[3]吳云鵬.教育學綜合案例教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3.
[4]崔樹軍.職業生涯規劃案例教學方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28.
浙江理工大學2011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就業指導課中典型案例庫建設與應用”;項目編號:e1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