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溧鴻 史立平 李 麗
(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
高中生物新課程背景下基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反思
◆馬溧鴻 史立平 李 麗
(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發展學院)
伴隨科技的日新月異,高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也是水漲船高、更新換代,相對于高中教師來說,其中的挑戰和機遇也應運而生。高中生物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更高的學術知識和不斷豐富的知識層面,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出能夠長久而有效提高教師素質的手段——教學反思,目前教學反思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生物實踐教學中。本文旨在歸納出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的教學反思。
授課是教師施教的核心環節,它使教師辛勤備課的“潛在”功效變成現實的教學質量。因此,“把課上好”應是每一個教師必須樹立的職業觀念。在我們經常關注教師的“把課上好”的同時,把視線轉到學生。與教師授課如影隨形的是學生的聽課。聽課質量是衡量授課質量的基本尺度,是教的效果能否轉化為學生身心發展效果的至關重要的環節,是學生現實發展情況的晴雨表。所以站在學生角度上反思教師的“把課上好”,要看學生是否做到了以下四點。
和從事其他活動一樣,學生只有帶著明確的學習目的走進課堂,才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發揮自覺能動性,克服盲目性。這里所說的學習目的,既指抽象的目的又指具體的,抽象的目的指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使他們對今后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而具體的目的是比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初步了解了教材內容的重難點和自己不懂的地方,從而明確了自己的聽課重點。這樣一來,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聽課目的,從客觀上看,也決定了教師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幫助不同的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也就成為教師的必備功課。
注意,指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易分散的學生是很難學習好的,特別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內容教師只提到一次,頗有稍縱即逝的意味,如果學生心不在焉很容易就錯過了教師的講解。注意力與學生的身體狀況和毅力相關聯,也與教師的教不無關系。如果高中生物教師能達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授課標準,做到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優化課堂的教學過程、處理好新課程與應試教育的關系,自然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良好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是學生應清醒認識到的。一旦學生的主體意識達到一定的程度,那學生就會在聽課過程中表現出自覺的行為。這些行為主要有:一是不僅接受信息,而且主動輸出信息,即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疑問。二是不僅認真地聽課,而且自覺的思考。因此,任何意識到學習是自己事情的學生,絕不會滿足于聽教師的講授,而是主動尋疑問難,遇事三思。一旦學生勤于思想,主動獲取知識,并達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境界,思維能力自會發達。只有這樣,學生才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積極參與了教學活動。例如在講授人類的遺傳方式和遺傳特點時,因這節課分為兩課時,主體意識強的學生會先于教師講授之前總結歸納出遺傳方面的規律,甚至總結出解題步驟:先判定顯隱性、再判定遺傳方式、再看親本的基因型,這樣的學生怎么會學習不好呢?擁有主體意識強的學生也可以鞭策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達到教學成果的良性循環。
合理的方法是任何實踐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否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與其方法是否得當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課堂上,學生要聽、視、想、記結合,耳、眼、手、腦并用。光聽不看,一則獲得的信息量有限,二則頭腦里的印象也不深。如果只是托腮仰視,而不積極思考,也無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外,不斷剔除教師講授的一般性知識和材料,抓住實質和精華,并系統地記錄下來,這并不是為一種高效的聽課方法。除此以外,及時消化,有疑問提出來,不讓不懂的知識過夜,同樣是學習方法的重要方面。學生應知道,學習活動是一環扣一環、綿延不絕的。如果食而不化,留下疑難,日子一長,勢必積重難返,造成被動。相反,及時消化,已學知識成為新學知識的鋪墊,就掌握了學習上的主動權。生物學科的特點在于它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實驗教學既是一類探究活動,也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在生物學科的日常學習中,實驗是學生無法避免的,這要求學生掌握實驗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的學習,注重觀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掌握知識的本質。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彰顯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也激勵了我在學習應用教學反思的道路上更有創造性的走下去。
本文系2010年遼寧省教育廳科研項目“3+1”培養模式下高師理科教育實習模式構建與實施的探索(項目批準號:W201040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