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威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
探索高等職業教育新型教育模式
◆楊 威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求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大舉措,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教學環節。山東工業職業學院積極探索頂崗實習的新型教育模式,對學生的培養提供了很多幫助,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高等職業教育 新型教育模式 頂崗實習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培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關鍵教學環節,是深化“訂單式培養”“工學結合”等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教育的途徑。
1.對學生來說,頂崗實習可以把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不斷累積實踐經驗,在學習和工作兩種環境下生長,有利于培養專業技能、團隊意識、責任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2.對學校來說,企業直接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向學校提供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這些對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課程標準等起到了很好的反饋,推動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度發展。同時,企業可以通過一定方式,為學校提供技術、資金、場地方面的支持,節約了學校的辦學成本。通過頂崗實習,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興趣,畢業后就能找到合適的崗位,解決了就業問題。
3.對企業來說,把自己的需求告訴學校,學校就能提供合適的畢業生,節省了時間和成本,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以山東工業職業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的運行模式為例:
第1學期,除開始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外,還到實驗室、工廠進行為期2周的專業認知實踐;第2學期,通過8周的工學結合,掌握鉗工基本技能操作和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等基本技能;第3學期,通過5周的校內實習,掌握電工的基本技能操作和電機、PLC等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第4學期,通過6周校內專業實訓,掌握變頻器、電力電子、供電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知識,并具備高級維修電工的專業技能;第5學期,上半學期,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下半學期和第6學期,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由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老師輔助管理,采用校企共同考核的制度,使學生達到就業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
頂崗實習是按照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進行的,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這些基礎教育是比較完善的。但是,頂崗實習學生被分散在各個單位,以山東工業職業學院為例,省內外各大中型鋼鐵企業、電子企業、電廠、輪胎廠、玻璃建材廠、新能源公司、礦業集團公司、食品廠、醫藥公司、汽車配件公司、房地產公司、造紙廠等都是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學校有針對性的派遣指導老師上前指導和管理,是很難進行的。企業以經營為主,大部分時間都在實踐工作,忽視了心里方面的教育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每年頂崗實習開始之前,學校都會聯系與學校多年來一直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企業,把學生推薦到那些單位去。近年來,發現有一部分同學不愿意去這些單位,有的去干不了幾天就換了單位。究其原因,是學生受到金錢物質觀念的影響,只看重眼前勞動報酬的多少,甚至把報酬的高低看作為單位的好壞。另外,現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相對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在基層艱苦創業的精神,長此下去,失去了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頂崗實習環節的最初目的。
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多是因為高考成績差,無法進入本科院校,他們在同齡人中感覺抬不起頭,具有較強的自卑心理。頂崗實習后,一方面,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能否勝任,在這樣的狀態下,一旦出錯,便會懷疑自己,自信心遭到打擊,對眼前的工作開始厭惡,甚至失去能夠做好的信心。
由于參加頂崗實習,學生畢業前的一部分課程可能無法按時完成。山東工業職業學院根據情況制定了學分替換政策,學生只要能夠修夠學分,即可按時畢業。也就是說,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獲得的學分可以替換由于參加頂崗實習而無法完成的課程的學分。
在學生頂崗實習離校前,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教育,讓學生輕松的融入到頂崗實習中去。頂崗實習期間,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實習指導老師和頂崗實習單位之間密切配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消除各種心理障礙。
在頂崗實習之前,實習指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實習動員,講明實習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往年實習的問題等。在頂崗實習離校之前,學校和學生簽訂一系列的實習保證協議(包括頂崗實單位的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等)、安全保證書、頂崗實習離校申請書等約束文件,同時學生與實習指導教師雙方之間要互留聯系方式。對于那些去非校企合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的學生,要讓其單位出示蓋有單位公章、附有單位聯系人及電話的證明。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與實習指導教師雙方之間應通過多種方式保持聯系,匯報實習情況。教師應不定期地與學生所在單位、家長聯系,從企業角度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以保證學生在實習期問能夠按時完成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為此,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制定了《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并配套印制了《學生頂崗實習手冊》,包括學校保存和學生保存兩本,上面明確說明了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在什么時間應該完成什么工作,實習期屆滿學生返校時,學生要將《頂崗實習手冊》(包括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由實習單位簽署實習鑒定意見的頂崗實習鑒定表)上交,并參加由學校組織的頂崗實習答辯,以此作為頂崗實習階段的結束。另外,在學院的校園網上有專門的論壇,以方便學校指導老師、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
實踐證明,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趨勢,是實踐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我們要完善頂崗實習新型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
[2]王爭,苗晉峰,王麗.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29).
[3]陳年友,胡亞學.高職頂崗實習質量校企合作評估機制創新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1,(24).
[4]吳文群.探索頂崗實習校企合作的新型職業教育模式[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9).
[5]蔣萍萍,李軍民,周育輝.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頂崗實習管理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09).
[6]詹勇虎.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