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占奎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南崗中學)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初探
◆朱占奎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南崗中學)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探索總結,以物理實驗、直觀教學為手段,力求運用恰當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
初中物理 興趣 實驗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對于學生來說,那是一座科學寶庫,學生是科學寶庫的探索者,也是未來科學寶庫的建設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愛因斯坦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楊振寧先生說“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
新課程標準的物理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性學習,加強科學探究。怎樣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能較好地進入自主學習呢?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探索總結,以物理實驗、直觀教學為手段,力求運用恰當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創設情景,提供新穎、奇特、驚險、多變的現象,配合教師生動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及動用其他對比鮮明的教學媒體,能夠很好地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直覺興趣。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到情景之中,可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
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物理本身的魅力去激發和培養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激發認知沖突,這是保持學生有意注意、激勵學習動機最有效的途徑。同時教師也要以飽滿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效果出發,精心設計,精心引導和組織,將最新穎的教學方法深入到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如進行平面鏡成像規律探究時,讓學生做平面鏡成像游戲,使學生在玩中實驗,實驗中體驗,形象生動展現出了平面鏡成像的規律,這比通過做題,口述練習總結效果好得多,課堂上即充滿了活力,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用一些實驗模型、投影、錄像、多媒體、物理故事、謎語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有效抓住學生心理,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要依靠所創設的實驗情境的內容和教師的引導,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變為有意注意。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實驗法、談話法、調查法、文獻法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式學習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不斷對大千世界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物理教師,只要在教學的每個環節,有討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并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實驗既是物理教學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內容、方法、手段,因此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教學中,實驗作用非常大;或用來驗證物理學規律,或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用實驗可呈現科學事實,可以辨析真偽,可以引發認知沖突,還可以培養操作能力。初中學生年齡大多在十三四歲,稚氣未脫,活潑好動,樸素的唯物主義思維在頭腦中占據主要位置,因此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沃土,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實驗既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打下基礎,又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提供物質的保證。
重要的、難懂的概念、規律,一直是部分學生學習的嚴重障礙,影響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進取精神。如何消除這種障礙呢?較有效的辦法可以通過實驗教學的創新來達到,教師首要的是轉變教育觀念,破除“學科中心”與“教師中心”的教學,從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轉移到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上來。
學習“浮力”一章探索物體的浮沉條件,按課本的實驗裝置做,實驗現象很不明顯,成功率低,借此機會,我引導學生,激勵他們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動腦想,動手做。同學們將報廢的牛頓管或日光燈管一端開口注滿水,把塑料小瓶內裝適量的細沙,擰緊瓶蓋放入裝水的燈管,用橡皮塞封住管口,將燈管豎直放置,通過調節瓶中沙量,便可清楚觀察到小瓶在水中上浮,下沉,漂浮,懸浮。利用彈簧測力計、量筒、水,測出小瓶每次的重力和平均密度,總結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由于該實驗現象明顯,持續時間長,便于觀察分析,操作簡便可行,實驗器材充足,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驗質疑、實驗求索、實驗驗證等方法的運用,培養了學生探索、推理、歸納小結的能力。這樣做不但沒有加重學生負擔,而且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課余生活過的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并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物理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課外活動中,注意對學生強烈的成就欲望進行適時引導,把學生對科技制作的興趣變成物理教學的沃土。將部分學生實驗中的測量、驗證性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學生用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科學探究,方案不必強求一致,要放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鼓勵學生按自己想法來設計實驗方案,選用器材真正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思想。于是師生間、學生間交流認知信息,相互探討以求的認知的深化和問題的解決,即展開議論,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比較、實驗,從而探究實驗設備的創新,這就要求所有的設計都來源于教學的需要,而所用的器材都是取自身邊的物理。探究出利用做“物體浮沉條件”的牛頓管或日光燈管來演示多個物理實驗,分別是:物體的勻速直線運動,大氣壓的存在,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水沸騰實驗,光在空氣中直線傳播,凸透鏡的放大作用等。利用身邊熟悉的物體演示物理教學抽象的內容,使學生容易理解,還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活躍。
引導學生利用紙筒這個基本材料制作了照相機,萬花筒,小望遠鏡,電動機等。把這些實驗方法和小制作引入課堂,進行點評,由于學生親手制造,親手操作,撥開了科學器材的神秘的面紗,增加了學生對科學的親近感,相信了自己的能力,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這不僅使物理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而且使學生更加相信科學的力量,受到科學態度的教育,有利于科學方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物理實驗教學不能讓實驗成為只是傳授知識的工具,更不能讓學生成為教師表演的“道具”,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引導學生把握好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合理運用實驗啟示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做出猜想與假設,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收集相關信息,得出結論,對實驗進行評價,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分離成功的喜悅,使合作精神體現在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上。學生的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最大限度的充分活動,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靠教師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只為學生學會書本知識而教,關鍵是要教方法,教思考。當今新課程理念下對探究教學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學習、探討、研究,歸根結底就是圍繞物理教學怎樣才能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長,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其方法、途徑和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這其中優秀的、成功的確實有共性可言,這些共性的主要特征可體現在如何激發培養興趣,探究體驗,達到用物理,愛物理的最終目的。作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首要的是轉變教育觀念,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提高,才能找到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