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玲 王建濤
(山東省臨朐縣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張佩環小學;山東省臨朐縣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龍崗初中)
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有效性提升的路徑分析與探索
◆張洪玲 王建濤
(山東省臨朐縣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張佩環小學;山東省臨朐縣龍山高新技術產業園龍崗初中)
當前,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薄弱是影響農村小學教育迅速發展與提高和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結合教學研究實踐經驗,從教研有效性提升的路徑進行分析和探索,以期對該問題的研究探索與路徑分析有所裨益。
農村小學 教育資源 制約因素
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學研究水平的高低,已成為制約農村小學師資水平提高、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當前,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薄弱是影響農村小學教育迅速發展與提高和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作為一種基于教師自身教學行為與實踐意義上的實效性研究,農村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是為教育教學實際服務。不斷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學研的其有效性,明確路徑,可有效發揮農村小學現在資源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教師主動發展、提高專業水平,使農村小學在其他教育資源一時無法得到較大補充的情況下得以快速發展,縮小與城市小學的差距,對于促進小學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和調查,大多農村小學教師雖有科研意識但缺乏正確的認識。教師對于進行科研活動的態度和認識方面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搞科研是一大負擔,農村辦學條件條差,小學教師沒有必要搞科研,搞科研也只是為了職稱評聘。也有一些教師安于現狀,不愿接受新知識或費力研究新成果,沒有看到教育科研在教育發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不能自覺探索和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和經驗,使科研不能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大多數農村小學教師教學工作量大,任務重,每人每星期都有十幾節課,甚至一個教師要兼幾門課或包班。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后輔導等,工作壓力大,很難再有精力搞科研。個別教師不僅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而且要參加大田勞動,無暇顧及教育科研。同時,農村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畏難情緒,不知從何下手,認為搞科研非常困難,自認為理論水平低,不具備搞科研的條件,搞科研不知如何入手,擔心花了力氣也摘不出名堂,沒有能力進行教育科研,教師科研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低大大影響了搞好教育科研活動的有效性。
農村小學教師普遍缺少必要的指導和系統的先進的教育理論。由于種種原因獲取新信息渠道狹窄,資料相對匱乏,接受新的教育信息機會有限,致使教育科研意識淡薄,科研方法欠缺,想搞科研但不知從何入手,不能規范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不能正確選擇適合本單位和自己實際的教科研專題。
作為教學第一線的農村小學教師,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進行教育研究極為有利,但農村小學教師絕大多數的學歷“達標”是通過在職進修實現的。據調查,80%以上農村小學教師未掌握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不能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教育現象,缺乏撰寫論文的基本知識。教育科研工作量大,連續性強,見效慢,而且研究成果往往與教師職評、工資獎金脫離。學校對教師評定,主要用及格率、升學率來衡量。這就使得教師去追求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表現出來的常規教學效果而冷落教育科研。因此,亟需更為有效的外部政策和制度加以規范和引導。
教學研究是對教師自己是教學進行思考和探究,是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素質的根本途徑。要通過宣傳和教育,要改變“研究將擠占教學時間”的觀念,進一步更新科研理念,解放思想,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讓教師明確認識到,教育科研服務教育教學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正確方向。要引導教師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增強教育科研意識,變被動為主動,探索和運用先進教學方法和經驗,強化行為路徑,自覺走教育科研之路,使教育科研以更有效的方式開展。
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能有效地激勵農村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研究。要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樹立“科研興教”“科研先導”觀念,結合農村小學教師工作考評內容中的有關條款,對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要創造必要的客觀條件,從實際出發,逐步改善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為教師排憂解難。
加強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領導,重視發揮評價的作用。要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考評依據,對積極參與研究并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教師及時給予表揚、獎勵。由于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而不可避免的會有困難、挫折,甚至失敗。農村小學教師相對處于教育研究的邊緣地帶,這就要求我們要重視激勵的作用,促進廣大農村教師不斷排除各種干擾,保持旺盛的熱情和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以機制促教育科研。
校本教研對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有效性作用明顯。要立足于學校實際,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讓教師充當主角,為教師展示才華搭建交流平臺。通過校本教研去克服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畏難情緒,理解教育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提高教師素質的真正意義,促使教師更好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通過教學中實際問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去學習和探討。
(1)教育敘事是農村小學教師教研有效性提升的基礎路徑
教育敘事,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來表達自身對教育教學的理解與解釋,它是一種提升農村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作為教師反思與改進專業生活,豐富實踐知識的途徑,敘事研究是在一種理性的參與之中對教育生活作出有意義的梳理與提煉,講故事的過程更是一個有效性教研成果的表達過程,是農村小學教師教研有效性提升的基礎路徑。該路徑要求教師要有理論總結的意識,帶著問題意識,要善于把感性的經驗變成理性的思考,通過理論總結,教師發現、檢驗并不斷改變引導自己活動的理論,以促進自身深層的和有意義的改變。
(2)教學反思是農村小學教師有效性教研的關鍵路徑
教學反思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為反思對象,通過反思來剖析、矯正和完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合理的行為和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認識。通過反思教學實施與教學設計的差異性、反思并制定再教設計方案,這也是不斷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自己專業成長,獲取有效性教研因子的重要路徑。
(3)案例研究是農村小學教師有效性教研的重要路徑
案例研究是針對現實的問題進行深度地思考,旨在剖析問題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它也是易于操作的,具有示范性和實效性等特點。案例來源于教學的實際生活中真實的問題,故而這種研究方式受到農村小學教師的青睞。通過案例研究,創造性地運用教學理論研究和解決不斷變化的教學實踐情境中的具體問題,從而不斷提高教科研實踐水平。
[1]胡曉敏等.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科研現狀的調查及思考[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8).
[2]趙明仁.教師如何提高敘事研究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