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紅
(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趕仙莊小學)
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談
◆代曉紅
(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趕仙莊小學)
作文教學 生活化 新課程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接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此,我們提倡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學生的生活越豐富,寫的內容也就越充實,學生只有對生活產生了意思情感,才會引起作文的動機,而“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某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達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葉圣陶語)。因此,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這應是貫穿小學生作文始終的主線。
1.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作文教學中的即興觀察或有意觀察,都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通過觀察,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進一步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出真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進行社會生活實踐.如參與家務勞動,體驗勞動創造幸福;參與社區活動,接觸社會;種植花草樹木,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養殖蟲鳥魚獸,了解動物的習性……內容豐富,感情真摯。
3.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觀察,提供親自感受生活的機會,收獲真實生活,引發習作的動機。加強學生口語交際,增加信息量,促進信息的廣泛收集,并處理信息,提高表達能力。
郭沫若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學生如果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下筆時就能奔馳放達,任憑吞吐,還會怕心中有話寫不出來嗎!
1.閱讀積累。“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指導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的例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和語文實踐活動獲得敏銳的語感和規范化的語言運用能力。
2.背誦積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學生從課文中收集大量的語言文字信息,并儲備下來,為今后寫作奠定語言基礎,“日積月累,方能生語。”(葉圣陶語)當他們下筆作文時,使情感因語言的儲存充裕而自由傾瀉,繼而使文章妙筆生花。
3.拓展積累。學生除了從課本中獲取語言材料外,我們增加大量的課外閱讀量,一至六年級每周均開設閱讀課,利用午間、自修課等組織學生課本外閱讀,教給學生閱讀的多種方法,精讀博覽,廣為采擷,讓好詞,佳句,精彩片斷不斷地充實為寫作而準備的每個學生的寫作資料庫。
4.視聽積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又因勢利導開辟新的信息來源渠道,通過積累,豐富知識,文化,語言的儲備,讓作文根植于沃土,得以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讓作文教學走向開放的新天地,老師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生個體的不同發展需求、理解、信任每個學生,與孩子交朋友,走進孩子的生活,平等友好地與他們一起享受習作的快樂,感受成功的歡樂,小學作文教學因生活化策略而精彩。